若思 发表于 2013/7/13 12:54

尽速挽救兴宁市南街张家祠

尽速 挽救兴宁市南街张家祠

   南街张氏宗祠,又称才兴公祠,位于距兴城东街南入口右侧二十米左右所在。启源公系下的张家祠,旧时三处:一是现在府前中山酒家所在的旧时谢祖婆系下的张氏宗祠;二是在大新街张氏宗祠(新街祠);三是此处为纪念启源公石祖婆系下四世的才兴公祠。
   才兴公祠旧时香火鼎盛。凡有添丁均要去祠堂挂牌。才兴公传下子孙大部分在大成、军社、鳝塘围、竹围祗等地。如今进去,先经过斗门,然后是通道,最后才是祠堂。祠堂已无人居住。经解放后分给卫生局,被人东间西隔,到处黑灰灰的!尽管如此,我们虽见不到已被小房间隔开的上厅,但中厅的宏伟堂皇尚依然可见。高墙围着天井,上面洞出一方天空。支撑木质上架的全部是高大的花岗岩石柱,至今巍然挺立;巨大的栋梁、金字架及其上面的雕刻花纹图案,至今清楚;墙壁虽面目全非,但还是大体平直;若拆去解放后添上东间西隔的住房墙扇,这肯定是个可供二、三百人聚会的堂哉皇哉的大厅……
   南街张家祠到底建于何时?它是纪念才兴公的,肯定是张氏五世之后子孙的事;花巨资,建得如此宏伟,肯定是其后代十分昌盛时搞的;也不可发生于国破家亡的鸦片战争之后或明清两朝交替之间;而且,从其目前一片破旧却又大体完好情况看,大概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即1700—1800年之间,约距今200多年左右。
    张超曾、张中、张鼎曾等先辈在兴民县立中学读书时,就住在这里。夜深人静,在昏黄的洋油灯下,孜孜苦读,可想见他们艰苦。兴宁现代教育创始人张伯吴先生,在此创办中级劢进补习学校(1938—1951),栽桃育李,至今为学子缅怀。
    我徘徊良久,望着宏大、古旧的建筑,望着坎坷地面,望着墙上杂草及高高古壁,望着东奔西窜的老鼠,甜、酸、苦、辣涌了上来……万一城市改造,要动及这张家古“圣地”,那么,就不会见到其痕迹了!呜呼——

xnsfgh 发表于 2013/7/13 22:30

那么有品位是古建筑,不挽救,偏偏搞什么文峰公园。

平静如水 发表于 2013/7/13 23:05

:lol茅钱钱!酿挽!;P

dgj 发表于 2013/8/11 13:46

{:5_287:}

宁水流 发表于 2013/8/11 14:14

留住文化才能留住兴宁的根,有根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胡乱的改革,胡乱的建设只能造就邯郸学步。

he133 发表于 2013/8/11 15:26

一定要保护好,为后代参观,

xnsfgh 发表于 2013/8/11 18:25

留住文化才能留住兴宁的根,有根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牛煲八 发表于 2013/8/11 18:49

当官的想捞钱才不管你什么旧址,全拆.

恨狗 发表于 2013/8/11 23:42

有没有入选兴宁市特色古民居,有市政府颁发牌匾吗?像特色古民居属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没有拔款维修保护,何况……钱的问题

劳工 发表于 2013/8/12 00:34

留住文化才能留住兴宁的根,有根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希望能得到领导的重视。

寒冬 发表于 2013/8/15 06:29

{:5_264:}

兴宁蕭族 发表于 2013/8/15 11:50

尽速 挽救兴宁市南街张家祠

   南街张氏宗祠,又称才兴公祠,位于距兴城东街南入口右侧二十米左右所在。 ...
若思 发表于 2013/7/13 12:54 本姓人都不牵头,想政府来,难

宁水流 发表于 2013/8/15 13:11

本姓人都不牵头,想政府来,难
兴宁蕭族 发表于 2013/8/15 11:50


    这位兄台说的实在,家族财产应该主要由家族人去保管。

寒冬 发表于 2013/8/15 13:55

{:5_282:}

feng86 发表于 2013/8/15 20:30

发点照片来看

xnsfgh 发表于 2013/8/15 22:06

兴宁特色应该在县城。可官员却热衷于什么分散的老屋。

新的开始 发表于 2013/8/15 22:29

:handshake为了兴宁的特色,留下兴宁的一点一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尽速挽救兴宁市南街张家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