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28 发表于 2016/3/6 13:44

兴宁道路格局小议——从兴宁过年“到处塞车”说起

兴宁道路格局小议——从兴宁过年“到处塞车”说起过年回家,总有朋友抱怨兴宁“到处塞车”。关于兴宁的交通状况,真可谓是“一路糟糕”。除了乡亲们诟病的我们兴宁人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素质”以外,也有不少人反映,是兴宁的道路太狭窄了。说到兴宁道路狭窄,除了官方经常提及的老城区固有交通路网本身的问题以及难以改造的问题,可能最根本的是“格局”因素在起作用。特别是从珠三角驱车回家,过惠州(珠三角范围、地级市)、博罗(珠三角范围、惠州市属县)、河源(接受珠三角辐射、地级市)、龙川(勉强接收到珠三角辐射、河源市属县),一路“上山”,最终回到兴梅地区,这种感觉会比较明显,对兴宁道路狭窄、道路格局“小气”的体会和感触会更深。兴宁作为一个狭长的山区盆地城市,尽管有人说兴宁盆地是粤东最大的,尽管这也是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兴宁的人口是梅州市里仅仅屈居于人口大县五华的第2位排名,与五华同样是人口超过百万之巨的人口大县,是梅州市仅有的两个百万人口大县(市、区)之一。而恰恰这百万人口的大部分都分布在我们兴宁人常常“引以为豪”的兴宁盆地中,兴宁的上半县(上山)人口分布较少,下半县(下山)人口分布较多,当然上半县(上山)更山一点,下半县多是丘陵、缓坡、平地,地形更适合生活居住。所以,造成了兴宁人口高度集中,因此兴宁的人口密度居梅州(兴梅地区)之冠,在客家地区也是相当高的,尽管兴宁仅仅是一个县级城市,政治规格和体量不是太大。从横向来比较,在梅州市里,蕉岭【人口:227775(2009年),即20万多,面积:960平方公里】、平远【人口:25.6288万人(2007年末户籍人口),即25万左右,面积:1381平方公里】这些小县自不必说,大埔【人口:534461人(2007年),即50多万,面积:2470平方公里】、丰顺【人口:68万(2008年),面积:2710平方公里】也是“地广人稀”(从人口密度角度来说)。兴宁的面积其实只比梅州市内的蕉岭、平远两县大。要是加上从梅县分出来的梅江区,兴宁也仅仅只是面积倒数第4位。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兴宁跟五华、梅县的人口密度。五华自古称长乐,县域面积有3226.06平方公里,超过3000平方公里。兴宁的面积才稍稍超出2000平方公里,仅2105平方公里,。加上人口的比较,兴宁人口113万(2003年,如今应超出此前这个数不少了),五华人口在120-130万区间。两地人口相差不多,而五华的面积是兴宁的1.5倍多。显而易见兴宁人口密度远远高过五华。对于另一个显邑梅县来说,以前的梅县包括现在的梅县区、梅江区,分别贴出它们的数据来:梅县区,人口62.9535万(2012年),面积2482平方公里;梅江区,常住人口42.1万人(2012年)(这还是集全地级市的资源在内的成果),面积570.9平方公里。同样很明显,兴宁的人口密度还是高过梅县大半截,几可与梅江区这个梅州市的“首善之区”、全市(地级市)的资源最集中的地区相媲美。如果,把兴宁的范围也缩小一下,缩成兴宁城区(兴城)的范围,那不定,兴宁城区的人口密度要高过所谓“梅州城区”(梅城,或梅江区)。然而,我们对此数据可能不必过于“骄傲”和“自豪”。兴宁如此高的人口密度和稠密的人口分布,当然是与兴宁的地理自然因素有关。但是,兴宁人的风气中的“刁钻蛮横”“油奸巨滑”等为外邑、外乡常常诟病的特点,应该说与兴宁的地理自然环境因素有不小的关联。因为,人口过于稠密,除了在客家大本营里“自成一家”的乡土民俗外【最明显的表现在说话的语音上,兴宁口音即与梅州其它县市区的口音有比较大不同,口音较硬(可能要除开丰顺、大埔这两个县来说),很特别,也比较受梅州城区(梅县)等地的人“嘲弄”,另外民风彪悍】,谋生也就更加成为了一大难题(对于时下来说,谋生更多地表现为宏观的地区经济状况和微观的个人就业机会),这是对于传统的客家地区而言的。另外一个是,兴宁的道路格局是所谓“城区”,也即县城(兴城)与各乡镇联系的;而梅县(通常我们口中说的“梅县”,与现在挂着地级市头衔的梅州市常常是脱不了干系的)的道路格局是一个地区(地级市)的格局,是梅州城区(梅城)联接梅州里面的各县、市、区的格局。把视线从梅州里面移开,往外看,除了东面的梅州,那西面的自是龙川以降的东江流域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了,这些地区的道路格局很大程度上是以省城广州、经济特区深圳等几个特大城市、大城市辐射开的路网结构,自然格局不会小。就是过了珠三角的河源,道路格局也很可观;就是河源里面的龙川,道路格局也尚可。而似乎到龙川,好像接受珠三角的辐射影响也就殆尽了。龙川东面的兴梅地区,更多的是构建自己的内部结构,这当然指包括兴宁、梅县和五华等其它县、市、区在内的“梅州市”。当然说到路网结构,兴宁是一个县级市,而且是一个地处山区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市(尽管这里也能叫东部地区,是沿海向内陆辐射的过渡地带),地方财政收入等也是影响城建的重要因素。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到兴宁的道路交通来说,要想改观,除了接受发达地区的道路交通建设经验外,可能还需要对自己原本一贯固有的“格局”观念有所转变。这也可能就是本文所要传达的意思了吧。

52528 发表于 2016/3/6 13:58

当然现在兴宁新城(南部新城)的道路格局不会太小,南部新城是个不错的改观。

XN395549395 发表于 2016/3/6 14:06

没错,兴宁地处盆地,道路规划太不行了,窄小,

XN395549395 发表于 2016/3/6 14:07

在这道路规划上下下狠功夫,设计都以双向6车道试试。保证兴宁经济自然快速崛起,哈哈,

梦忆星魂 发表于 2016/3/6 14:31

说的好,顶顶

鱼生王 发表于 2016/3/6 14:32

说得有一定的道理

鱼生王 发表于 2016/3/6 14:32

说得有一定的道理

鱼生王 发表于 2016/3/6 14:32

说得有一定的道理

鱼生王 发表于 2016/3/6 14:32

说得有一定的道理

52528 发表于 2016/3/6 15:07

附一表格:《梅州市各县(市、区)人口、面积、经济等指标比较表》

XN395549395 发表于 2016/3/6 15:20

52528 发表于 2016/3/6 15:07
附一表格:《梅州市各县(市、区)人口、面积、经济等指标比较表》

兴宁无论从区域地域优势都比梅县好,但是兴宁就是差梅县一节,还是梅县的行政优势比较强有影响力,靠近地级市的好公共资源,发展的比兴宁好,兴宁没有行政优势,没有好的公共资源优势就是差一些,梅县又有叶帅影响力,做起红色旅游产业比较成功,有梅州唯一一家三甲医院,唯一一家大学,行政服务,吸引很多人流,再加兴宁可能一些程度上受到地级市的打压,吸血,这也是各地很多县要求省直管的原因,今年中央会议说要给地方放权,会对兴宁起作用吗?兴宁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这个是要全面挖掘起来,

爽朗的笑 发表于 2016/3/6 15:49

学习珠三角的:路一定要直,要宽,两边要规划较宽的人行道;多点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少点难看,扬尘的水泥路。

淋生锅 发表于 2016/3/6 16:05

要致富,先修路,东莞的道路建设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有些镇内通村的公路,竟然是奢侈到双向十二车道,道路中间有宽阔的绿化带,道路两边也有绿化,人行道,地理位置优越,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惜血本,所有的这些硬件,成就了东莞传奇.

淋生锅 发表于 2016/3/6 16:09

省行政,财政直管县,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买地人 发表于 2016/3/6 16:25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财政没钱,老百姓动动嘴炮这里要改造那里要新建倒是很容易做路征地搞建设百姓又难搞,讲什么风凉话的都有。

gdxn5200 发表于 2016/3/6 17:04

好帖!

精卫 发表于 2016/3/6 17:53

然,看不出你想表达什么

纸醉金迷 发表于 2016/3/6 19:24

没钱就改名叫兴宁县,叫什么兴宁市啊?到哪讲出来都驮衰人。

xnsfgh 发表于 2016/3/6 21:53

对比五华,兴宁人口人均面积小许多。

dgj 发表于 2016/3/6 22:09

有钱什么事都好办!

八骏 发表于 2016/3/6 22:16

近年来,兴宁的交通改善了,有巨大的进步,成绩有目共睹,但跟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希望政府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兴宁的清晨 发表于 2016/3/7 00:39

行政直管之后才会有大的提升。梅州没兴趣改善梅县以外的地方。

zhgd520 发表于 2016/3/7 10:47

52528 发表于 2016/3/6 13:58
当然现在兴宁新城(南部新城)的道路格局不会太小,南部新城是个不错的改观。

所以说市政府着力发展新城是对的,老城区怎么改建,道路也阔不了多少

zhxnwwm 发表于 2016/3/7 15:41

双向六车道加单车道和人行道,是每座城市发展的最基本道路设计和设施.与城市人囗配至各项公共设施才是事实的依据.

匆匆的过客 发表于 2016/3/12 15:55

说得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兴宁道路格局小议——从兴宁过年“到处塞车”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