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混蛋 发表于 2016/6/28 13:45

黄镜芳的家国情结

黄镜芳是深圳市方兴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中共深圳市观澜“两新”组织委员会副书记、政协广东省兴宁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同时还担任广东省客家商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宁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等多个社会职务。

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黄镜芳以自己的忠诚品质、坚定信念和勤劳智慧,扎根于深圳观澜这片创业热土,白手起家,艰辛创业,一步一个脚印地沿着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指引的路线走,从打柴娃成长为中共党员和中共基层组织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从曾为“三餐发愁”的山村油漆工发展为执掌多家实业公司的民营企业家,用自己在改革开放岁月里的勇敢探索和创新实践,用自己富而思进、倡导循环经济、积极反哺相邻、回报社会的一件件杰作,化解了怎样致富?用什么方式致富?富了干什么的社会质疑,向家庭、社会和党组织交了一个满意的答卷。

对于黄镜芳,2009年1月由深圳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和深圳市私营企业协会联合主编、深圳市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走向成功之路》一书曾给予“党旗爱心相映红”的评语;2012年10月兴宁电视台的“宁江之子”栏目和新近在广东省客家商会系统传阅的《客家精英》一书都给予高度的礼赞。现在,深圳市个私协会要出书总结个私经济领域里优秀民营企业家们,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创造地精神文明财富,黄镜芳理所当然地要站在他自己创造的位置上。

一、家之亲,激发坚韧的创业之志

黄镜芳的创业意念首先发端于让全家人都过上好日子的坚韧决心。黄镜芳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洋塘厦村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8兄妹中排行第5。他7岁时,母亲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又因家里穷拿不出钱到医疗条件好的城市医院及时治疗,不久就丢下一帮未成年的孩子而过早地去世了;父亲又当爹又当妈的带着一帮孩子艰难生活,一家人经常填不饱肚子,只有熬到过年时才能饱餐一顿。

为了生活,黄镜芳从9岁起就开始卖柴帮补家庭开支,小小年纪,每天天没亮就挑着柴担沿着崎岖的山道步行到7里外的五华卖柴,几乎是风雨无阻地坚持了5年。这5年经历了多少艰辛,忍受了多少委屈,他已经没有印象了,但锤炼出来的自强自立的坚韧性格却让他终生受用。

读书是每一个人的天性。黄镜芳从踏入学校门的一年级开始,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当读到初中毕业时,看着父亲一年比一年衰老的肩膀和脸上一年比一年深刻的皱纹,看着4个哥姐没日没夜地为家庭生活操劳的艰辛,黄镜芳再也读不下去了,依然放下书本帮父亲和哥哥们分挑家庭的生活重担。

善于独立思考、富有主见的黄镜芳没有像同乡村的其他小青年一样外出打工,而是选择在家跟师学做油漆手艺,并掌握了油漆绘画的技巧。因为心灵手巧,他的木工油漆技术很快跃居上乘,很受十里八乡乡亲们的欢迎,时至今日,当地仍有很多家庭里保留有黄镜芳当年的杰作。

凡将成就事业者,中途总免不了备受艰辛。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黄镜芳跟几个兄长一起到邻近的五华县县城开了一间家具店,按当时当地的生活水平和木工油漆技术层次来比较,黄镜芳兄弟们开的家具店摆卖的家具件件物美价廉,但上门光顾的买家却很少,店里生意冷清。他们只好主动出击,用自行车推着家具样品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推销。尽管终日奔波,也常常几天卖不出一件。这就是黄镜芳创业之初曾经走过的一段路。

当谈起创业之初的那段艰辛时,黄镜芳深沉地说:“当初创业时的那种茫然和那段艰辛,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仍是五味俱全。但是,自从踏上创业之路后,我就有吃大苦、耐大劳的心理准备。现在我倒觉得,当时的那段艰辛也刚好是今日成功的本钱”。

“天生我才必有用。”“是金子迟早要发光”。1990年,黄镜芳终于飞出大山,经同行的五华朋友介绍,来到深圳观澜这片创业的热土开了个“方兴利家具服务部”,开启了事业的发祥之端。刚开始,因为家具的设计比较传统,又加之举目无亲,黄镜芳的家具店很少有人问津,真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

一次偶然机会,黄镜芳得知当地有所学校正在“换装扩容”,急需进购一批新课桌,虽然没人举荐,但为了家庭生活、为了事业,他还是决定自己硬着头皮去“闯关”,没想到却被门卫挡在校门口,别说见不到校长,就连管这项事务的老师都见不到。他急中生智,回到店里扛上几套新课桌,送到学校免费试用。果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校师生看到这几套课桌材质好、结实耐用、价格实惠,都喜欢,校方高兴地与黄镜芳签订了供货协议,并从此与结下了“校企之缘”。

这单生意不仅增添了黄镜芳创业的信心,也激发了他的创业智慧,很快,他结合观澜当地的风俗人情和市面上正流行的时尚风格,制作出紧跟时代潮流的新家具,生意一发兴旺起来。

黄镜芳是个热心人,看到不对的事他总是憋不住要说、甚至要管。他在给一家台资企业送家具时,看出了该企业的管理漏洞,忍不住就直言相谏,台湾老板听后很震撼,当即将他留下深谈,两人随即成了亲密朋友,这家台企后来需用的家具全部在黄镜芳的家具店里买。

黄镜芳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站在初步成功的基础上,他看着观澜高楼林立、门店挨肩、容貌日新月异的变化,蓦然发现,装饰装修行业适应新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是从小家庭到大城市都普遍欢迎的“美容师”,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行的阳光行业。于是,他果断成立装修队,决意到更大的空间发展。

在装修行业,黄镜芳的聪明才智得到了较好地发挥,再加之人缘好,装修活做得干净漂亮,工程大小不挑拣,承接得活源很跟手,每月的收入不仅能满足家庭生活,还小有积蓄,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

有人说搞装修和搞建筑只有一墙之隔,其实只隔了一层窗户纸。黄镜芳跻身建筑行业原属无意之举。1994年,他自己多年辛勤劳动积蓄的钱买了10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想建座小楼自家住,但找了很多搞建筑的包工头,都嫌工程太小,没有人愿做,无奈之下,他只好“赶鸭子上架”,自己买材料,带着自己手下的装修队来帮自己建房子。

黄镜芳自己建房子的消息很快就在观澜传开,很多朋友纷纷赶来参观,小楼落成后,得到了朋友们一致认可,有的朋友连建房子的计划都交给黄镜芳做。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黄镜芳在跨入建筑行业的当年就帮人建了20多栋私人房。

在无数次建房的实践和自我感悟中,黄镜芳的建筑知识和建筑智慧飞快的积累,终于从打柴娃跨越成为建筑工程师。他的建筑队因为质量可靠、信誉好,在1996年度被正式收编入当时的镇办企业——观澜建筑工程公司,黄镜芳从此有了稳固的、可以大显身手的事业平台,迈入了一个更大的“家”。

黄镜芳很善于积累家业。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村一级股份公司一般都缺资金,但它们不缺土地。黄镜芳经常利用公司积累的资金与村级股份公司合作投资建房,按投资比例折算成物业分成。这样运作的结果,黄镜芳的施工队不仅做的大工程多,而且是一边施工,一边拥有物业,很多同行直到最后才惊奇地发现,黄镜芳为什么事业发展的快,原来他是在用“两只翅膀”腾飞。

黄镜芳一直以来都认为“危机往往伴随着机遇”。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许多企业纷纷倒闭,很多手里握有闲散资金的人都感到恐惧,黄镜芳却“顶风”而上,不仅不缩小公司规模,反而筹集大量资金收购这些企业转让的物业,从而扩充和壮大了自己的房产物业规模,成为同时拥有建筑队、家具城、建材市场、超市、酒店、工业区等多个经济实体的知名实业家。

2000年后,他将旗下的资产合理重组,注册成立了“深圳市方兴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步入集团经营和资本运作的现代经营轨道。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黄镜芳是个善于理“小家”,也善于理“大家”的人。在维护公司“大家庭”和个人“小家庭”的和谐方面,他独巨匠心。在当今世风被玷污的背景下,很多破坏社会道德底线的人只能仰望。

在方兴利公司,共产党员们受到的尊重让人眼热。公司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利用休息时间搞公益活动,还每年组织一或两次外出旅游活动,远的去北京、井冈山、桂林等地,近的到广州、东莞红色旅游点及深圳市区莲花山、大芬油画村等景区,旅游期间工资按出勤发,旅游费用全部由公司赞助。

方兴利公司是观澜街道第一家率先成立公司工会的民营企业。公司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解决一些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参加会议的人员主要是公司各部门的头头、党支部委员、工会干部。但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凡是在方兴利公司上班的共产党员,哪怕他只是一个普通保安,也要请来参加会议。工作例会结束后,剩下的半个小时或1个小时的时间,就交给党支部,由党支部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

有的企业误认为党员过组织生活影响工作,方兴利公司则恰恰相反,认为让党员过好组织生活,不仅不影响工作,反而还会促进工作。因为有党组织的监督管理,再加上在组织生活会上,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的落后思想或不良情绪会受到批评纠正,再工作起来会更积极。

针对社会上有人认为“党组织与企业有冲突,党组织发展与企业发展会相互制约”的错误认识,黄镜芳同志响亮地回答说:“我们方兴利公司成功发展的事实证明,党组织在民营企业照样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方兴利公司每月工作例会上商定解决的问题,与党支部有关的事(如义务植树等),由党支部牵头处理;与员工利益有关的事(如涨工资等),由工会牵头处理;与公司哪个部门有关的,由相关部门牵头处理。日常工作中,需要报董事长处理的事情寥寥无几。

这就难怪黄镜芳不无轻松地对我们说:“现在,我的公司一切都在良性循环。你看,我与你们交谈这么长时间,没有人找我请示工作或处理公司事务吧。我现在的工作时间是,三分之一用在公司事务上,三分之一强用在党组织、社团、人大等社会工作上,三分之一用为亲戚朋友帮忙办事上。”

黄镜芳主动与员工分蛋糕,近3年来,他已经4次为公司的员工们上调工资。每次涨工资时,方兴利公司都按照政府颁布的工资标准,结合观澜当地的生活水平、工资水平和本公司的实际情况与员工生活状况、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制定出一个初步方案,与公司党支部和工会的负责同志共同商定后,才确定最终的涨幅。因为公正、公开、透明,又经过反复协商,每次涨工资的结果都得到了企业和员工的一致认同,被赞誉为“和谐涨薪”。

为了让员工有“家”的归宿感,从2012年7月开始,黄镜芳已尝试推行企业与员工抱团发展战略,方兴利公司率先在公司内部全面推行利益分配制度改革,公司主动承担改革风险,在保证员工基本生活不受影响的条件下,根据公司历年的经营状况,商定一个公司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经营额基数,制定了奖二罚一的利益分配方案,实行全员浮动工资,让全体员工在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能超额的情况下安心工作,尽情发挥。

黄镜芳高兴地说,从实行内部利益分配制度改革以来,公司的经营形势一片大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他也谨慎地表示,方兴利公司的内部改革是否成功,要等到年度结算期届满时才见分晓。

据我们了解,黄镜芳是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家,对党和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趋势总有一种“春江水暖鸭先知”超前意识。2002年,他为了让公司员工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主动按工龄给全体员工发了一笔补贴,使员工们感到十分温暖,进而增强了员工们“以企为家”的归宿感,同时也更加增强了方兴利公司的凝聚力;2003年,他向银行贷款100多万元缴纳建安税款,成为业界和税收部门的美谈。我们相信,黄镜芳此次主动率先在本企业内部推行利益分配制度改革,也将会成为个私经济队伍中勇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构筑和谐“小家庭”方面,黄镜芳总是收敛起事业男子的雄心,倾注家庭男子的柔情。一开始,夫人对他积极参与党的组织活动,热衷于社团建设等行为很不理解,并经常埋怨他不务正业。每逢夫人抱怨时,黄镜芳总是耐心地倾听,待夫人把抱怨的话说完后,他才轻言细语地与夫人谈心,用实际事例说服。

黄镜芳多次对夫人丘女士说:“我多参与党的组织活动,可以提前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信息;多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可以结识更多的业务客户,对公司发展更有利。再则,党和政府也给了我很多荣誉。光环在身,责任在身,我必须积极进取,保持形象,绝不敢颓唐做坏事。”真不愧为党务工作者,做起思想政治工作来,也同样优秀。

在黄镜芳的柔情攻势下,夫人丘女士现在已经成了他事业、党建工作和社团活动等方面的全天候、全方位的支持者,几乎事事处处都可以看到黄镜芳夫妻“夫唱妇随”、比翼同飞的亲密身影。

创业者创业的原始动力大多来自于家庭,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一旦创业有成,补贴和扶持家人是第一心愿。黄镜芳也是一个特别注重家庭亲情的人,创业有成后,他没忘记支持和扶植几兄弟创业,但与众不同的是,他不走家族企业管理的老路,而是亲兄弟,明算账,兄弟之间也和公司管理人员一样,责、权、利分明。在家庭内部,兄弟们也私下签订一份又一份责、权、利分明的经营管理合同。所以,在方兴利公司你会感到,大家都是兄弟,大家又都是员工。

二、乡之恋,甘愿倾情回报乡里

在外创业的岁月里,不管事业怎么辉煌,黄镜芳始终没有忘记兴宁、没有忘记水口镇、更没有忘记生育养育自己的那座小山村。自创业有成后,黄镜芳一直在思考如何反哺乡里,彻底改变洋塘厦村的落后与贫穷。他曾无数次地用现代都市的发展眼光来反观自己出生的那座山村:是典型的边远贫困山区,也是革命老区,但山青水秀,生态自然,民风纯朴,客家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是厌烦现代城市喧嚣生活的人们追求返朴归真感受的最好去处。经过反复多次地比较,他思考出“造血式”扶贫的方案,并下定了将洋塘厦村建设成为集旅游、休闲、度假和体验客家文化于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的决心。

山里人做事低调,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都不变。黄镜芳拿出自己制定的建设方案挨家挨户地拜访乡亲,一家一家地签订旧屋改建合同。山里只是在传说中听过大山林里能飞出金凤凰,但却没听说茅草棚能换楼房。面对着自己看着长大的“黄家老四”那诚实目光,不得不相信。于是,乡亲们纷纷将疑惑压在心底,用自己激动得有些颤抖的手指在那份旧屋改建合同上按下了手印。

经过3年的建设,洋塘厦村15栋整齐划一、格调高雅的别墅式洋楼拔地而起,庭院、花园、水电设施配套齐全,水泥桥梁、硬化道路宽畅,直通乡村公路,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天除了打柴种地还是打柴种地的山里人,仿佛来到了梦中的境界。

黄镜芳是农民的儿子,所以他知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建设中,他把有限的土地集约使用,尽量整合边角沟坎,将节约出来的土地又分给乡亲们耕种。随着二期电站工程的建设和远期旅游项目的开发,洋塘厦村的村民将过上不是城市却胜似城市的生活,这将引来城市人的羡慕。

黄镜芳在正长知识的时候,因为家里太穷,书读得不多,所以他特别关心家乡孩子们的学习,自1998年来,他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年年组织家乡的宋声中学与深圳观澜二中举办“手拉手、心连心”联谊活动,并促成两校结为“互帮互学友好学校”。对家乡品学兼优,但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的孩子,他一直帮扶到学业完成为止。所以,家乡的孩子都非常喜欢黄镜芳,经常给他寄学习成绩单。看到孩子们寄来的一份份优异的学习成绩单,他心里感到特别欣慰。

黄镜芳反哺家乡的仁厚之举,感动了很多兴宁籍人士。早在2004年,家乡兴宁市的一位老干部就作一首藏头诗赞扬他:“黄君创业立奇功,镜悬故园影在胸。芳名远播千秋赞,先人后己情义浓。生性仁慈心似海,热衷济困万户崇。心怀大众甘与苦,公正无私百事通。益寿人生长积德,赞歌起云颂高风。”

同是兴宁籍人士的深圳市人大原秘书长袁庆文赞扬黄镜芳说,我作为一个在深圳工作的兴宁人,对镜芳一直非常欣赏。他从山村来到观澜这个地方,艰苦创业,把企业做得那么出色。同时他很有现代管理意识,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成立工会,第二年就建立党组织,还义务担任观澜街道“两新”组织党委副书记,除了做好自己的企业,对发展经济有很大贡献外,对党的工作、工会工作、社会管理工作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感党恩,为党筑牢执政之基

黄镜芳同志回忆说:“我是在我们党推行和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即‘改革开放’日趋深入的1997年入党的。我当时的想法是,我个人在物资方面已经比较充实了,在精神方面也应该充实起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跟党走,跟党和政府的政策走,才不会走弯路。”

1998年时,有一位在观澜镇一家私营企业打工的复员军人,因口袋里装的党组织关系找不到党组织接收,就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了一篇类似于公开信的文章“寻找组织”。这位党员寻找组织的呼声通过报纸媒体传递到观澜镇后,引起了镇党委的高度重视,迅即安排镇党委组织部找到了那位党员同志,并发动在观澜的外来劳务工中调查摸底,寻找“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

当时,观澜的外资企业还不欢迎共产党员,再加之社会层面上的一些其它原因,很多党员同志都不愿意公开身份,结果只是在镇区周边找到了7名愿意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符合组建基层党支部的条件。于是,经观澜镇党委组织部按党的组织程序上报批准,成立了“中共深圳市宝安区观澜镇流动支部委员会”,迈出了观澜镇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第一步。镇党委组织部经过考察比较,黄镜芳同志被推选为第一任流动党支部书记。

有了“家”的党员同志们,因为没有活动模式参照,就尝试着以上街打扫卫生、保护古树、义务植树等方式开展党的组织活动。这些活动虽然还很原始,但实在,让市民群众们感到很新鲜,因而很受欢迎。再加上组织部门的大力宣传,流动党支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凝聚力越来越强,很多党员纷纷公开身份参加流动党支部的活动,一些流动党员多的企业,也要求在自己企业里建立党的基层支部。

黄镜芳开办的深圳市方兴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原先只有他一名党员,由于他积极重用党员,很快聚集了15名党员。他还独具慧眼,很善于招揽有才干的党员。公司办公室主任原来是湖北省某地的一名镇干部,因年纪偏大内退了,来深圳时情绪低落。黄镜芳同志在与他接触中发现,他不仅是个老党员,还是个人才,就聘请到公司来当办公室主任。果然,他在办公室主任岗位上工作很热心,也很称职;家乡的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换届时落选了,心里一时接受不了,黄镜芳同志特意回家把他请来公司物业部上班,使其又找回自我和信心。

黄镜芳同志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也时时在考虑怎么帮助党员们解决困难,并首先把突破口放在党员就业问题上,把流动党支部建成了介绍党员就业的平台。他利用自己与几家台资企业老板私人关系很融洽的优势,积极推荐复员军人党员和下岗工人党员到台资企业去打工。

那时的台资企业,老板们一般不愿、也不敢聘用共产党员。但那几家台资企业的老板因为对黄镜芳特别相信,所以就认为他推荐的人不会有错,一律录用。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这些台资老板们发现,是共产党员的员工和不是共产党员的员工就是不一样,于是就特别喜欢招聘共产党员。

这些事在台资企业传开后,很多台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还特别问问是不是共产党员。一时,共产党员成了外资企业用工的“香饽饽”。来观澜务工的党员和愿意公开身份的党员越来越多,很快增加到100多名,仅观澜区域就先后建立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等多个流动党支部,再加上一些企业自己建立的流动党支部,观澜镇非公经济里的党旗一片鲜红。

为了便于和加强对党员的组织管理与思想教育,经观澜镇党委按党的组织程序上报批准,于2001年11月将“中共深圳市宝安区观澜镇流动支部委员会”升格为“中共深圳市宝安区观澜镇非公有制企业党委”,由镇党委组织部部长兼任民营党委书记,已经从一名新党员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党务工作者的黄镜芳同志,被推选到观澜镇民营党委副书记的领导岗位上。

后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要求,“中共深圳市宝安区观澜镇流动支部委员会”又于2002年11月更名为“中共深圳市宝安区观澜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委员会”,于2003年7月更名为“中共深圳市宝安区观澜镇民营经济委员会(简称观澜镇民营党委)”。2009年1月后更名为“中共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委员会”。“中共深圳市宝安区观澜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委员会”虽两次更名,但它的副书记却一直没有更换人选,都是由黄镜芳同志担任。

黄镜芳同志说:“升任观澜民营党委(现在的简称是‘观澜两新组织党委’)副书记后,我与上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对党和政府的发展政策知道得早,理解得透,成了令人羡慕的‘先知先觉者’。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什么,就做什么;不容许什么,就放弃什么,我办的企业没走过弯路。”

创先争优,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向人民群众展示党的先进性的方式,是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团结群众、化解矛盾、惠及人民、凝聚人心、弘扬美德、促进和谐等模范作用的具体行动。黄镜方同志对党的创先争优号召心领神会,对民情民心了如指掌,带领党员同志们在构筑和谐中创先争优。

或许是因为在山里出生又在山里长大,也或许是因为仁者爱山也爱树,黄镜芳同志特别喜欢植树,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选中观澜欠发达的大水田村,赞助10万元的树苗,以义务植树的方式造血扶贫。植树节那天,方兴利公司除留下值班人员外,全体党员和员工几十号人,扛锨背锄,浩浩荡荡地开到大水田村义务植树,场面蔚为壮观,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留下了精彩的历史记忆。连黄镜芳自己每每谈起,也情不自禁,满面春色。

现在的“中共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委员会”,管理着属地上千名“两新组织”党员,身为观澜两新组织委员会副书记的黄镜芳同志,2010年5月还当选为“深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这位共产党员民营企业家,一直忠诚地跟党走。

值得称道的是,在观澜街道党委的直接领导下,观澜街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并已经形成长效机制,凝集了雄厚的底蕴,成为属地管理的亮点。这里面饱含着黄镜芳同志的心血和智慧。

四、报国情,观大局,倡导循环经济

黄镜芳同志说:“学习和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用我们中国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捉中国的老鼠,还是要用中国的猫。

宝安区委、区政府及观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站得高,看得远,行动也快,‘农改超’、‘腾笼换鸟’,‘双转移’等决策,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黄镜芳同志还深入浅出地阐述说:“深圳的农贸市场,作为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一个过渡性产物,为保证市民和城市建设者们的日常生活,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农贸市场那种松散开放的管理方式,一家一档或经营蔬菜、或经营水果、或经营猪肉的小商户,收摊就走人,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追索经济乃至法律责任,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多隐患。

改造升级为超级市场后,市场开办方作为经营法人,就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食品商品的进购,也必须要走正规渠道。食品商品的安全,就可以从源头抓起,市民或消费者就可以卖到放心的食品。这是直接惠及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科学举措。”

作为一位共产党员民营企业家,一位党的基层委员会的领导,黄镜芳同志一直身体力行地坚持科学发展。

2006年“农改超”时,黄镜芳同志开办的一家农贸市场首先申请改造升级,并成为深圳市宝安区第一批验收合格的“农改超”市场。

“腾笼换鸟”和“双转移”,就是将劳动力素质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能耗高、污染大的低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腾出舞台让高科技产业进驻并大展拳脚。

在自己开办的企业里,黄镜芳同志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向高科技、环保、低碳产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低素质的劳动力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方兴利公司旗下有一个建材市场,黄镜芳同志按科学发展的要求,对市场最初划分的商品分区进行了优化调整,在不增加土地占用面积的条件下,开设了一家规模宏大的家具商场。

观澜的标志建筑“观澜商务大厦”,是观澜商会、观澜个私协会的会员们集资建设的,因为当时定位不准确,竣工后闲置多年无人问浸,造成了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曾是观澜人的一痛。

黄镜芳同志经过缜密而又科学地分析后,为该大厦重新定位、重新包装,向低碳发展,与信息时代接轨,在一至三层开办了一个大型电子市场,将上部装修成专业写字楼,搞总部经济,不仅盘活了一个闲置楼盘,还让其大展标志性建筑的魅力,为观澜再添一个第一,即第一家电子市场。

去过观澜的人和在观澜工作生活过的人,最感头痛的是观澜拥挤杂乱的交通。人大代表的建议,市民的投诉,现实中日复一日的交通堵塞,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了彻底破解这一难题,市、区两级政府投入很大资源,并把观澜“五和大道”作为重点建设工程。但在实施建设中,又遇到一个大难题,修建“五和大道”要征用方兴利公司旗下建材市场的部分商铺,涉及要拆迁的商户有几十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和今后的生计,商户们怪招迭出,让负责“五和大道”建设工程拆迁工作的领导和同志难以开展工作。

黄镜芳同志组织公司班子和党支部班子召开联席会议,认真研究分析涉及到各个商户的利益问题,制订了多套预案,委派曾多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且富有群众工作经验的党员黄云辉同志到拆迁现场帮助拆迁工作组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利益。由于准备充分,预案细致周到,再加上黄云辉同志工作踏实,能吃苦耐劳,善于做群众工作,帮助拆迁工作组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分别与所有拆迁商户签定了拆迁补偿合同,比观澜街道办给定的6个月期限提前了4个月,为当地树立了一个“和谐拆迁”的样板。

一位爱心老板就会带出一个爱心企业,一个爱心支部就会带出一大批爱心党员和爱心群众。在黄镜芳同志的言传身教下,方兴利公司的党员和员工们都富有爱心,都很乐意参与公益活动。在抗洪救灾、抗震救灾、义务植树等回报社会的公益活动中,方兴利公司的党员和工会干部积极带头,员工们踊跃参与,掀起了一次次献爱热潮。为了表彰黄镜芳同志构筑和谐的突出贡献,广东省总工会将“广东省‘双爱双评’活动优秀经理(厂长)黄镜芳”的烫金奖牌颁发给了黄镜芳同志。

2012年度还未过完,黄镜芳的企业已增添了两项沉沉甸甸的荣誉:深圳市“文明单位”;深圳市“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响鼓不用重锤,但黄镜芳还是把荣誉当作对自己和企业的鞭策与激励。

一位共产党员民营企业家,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坚持科学发展,实实在在地创先争优,艰辛创业,勤奋创业,用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爱心、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不停编织自己的家国情结,其事感人,其情动人。每一个能看到本文的读者,读后不能不掩卷长思。

梅县混蛋 发表于 2016/6/28 13:46

黄镜芳始终没有忘记兴宁、没有忘记水口镇、更没有忘记生育养育自己的那座小山村。自创业有成后,黄镜芳一直在思考如何反哺乡里,彻底改变洋塘厦村的落后与贫穷。他曾无数次地用现代都市的发展眼光来反观自己出生的那座山村:是典型的边远贫困山区,也是革命老区,但山青水秀,生态自然,民风纯朴,客家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是厌烦现代城市喧嚣生活的人们追求返朴归真感受的最好去处。经过反复多次地比较,他思考出“造血式”扶贫的方案,并下定了将洋塘厦村建设成为集旅游、休闲、度假和体验客家文化于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的决心。

ab391881 发表于 2016/6/28 14:39

有这种家国情结的有为之士如果能来主政兴宁,我举双手赞成,可是我们的行政组织做不到,不拘一格用人才也是套话空话。

法治社会 发表于 2016/6/28 15:04

混蛋,这样的是有良心的老板,可惜没有碰到良心政府。:lol

梅县混蛋 发表于 2016/6/28 15:53

法治社会 发表于 2016/6/28 15:04
混蛋,这样的是有良心的老板,可惜没有碰到良心政府。

他已经计划在水口搞旅游景区

nj123 发表于 2016/6/28 16:55

宋声旅游景区筹建不知进展如何?

梅县混蛋 发表于 2016/9/6 15:33

黄总在水口旅游景区可能已经开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镜芳的家国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