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兴趣
八个月左右的婴儿喜欢用手去抓取食物,而家长总是把孩子这种学习的冲动给打回去,因为“孩子拿手抓饭吃不卫生,还会弄得满桌子都是饭”。
没了专心
妈妈为了让不听话的孩子吃进饭,干脆打开电视机,趁着孩子专注地盯着节目时,赶紧把饭塞到孩子嘴里,说是“这种办法可以让孩子多吃些”。
没了交流
“快吃”“来,张嘴”“真棒”“吃得真好”……家长们所谓的交流更多停留在“吃”这个动词上,30%的家长使用的还是命令式语言。
编者按:宝宝吃饭,家长都很看重。不过老人们在意的是孩子吃不吃饱,而越来越多的专家则看重的是孩子吃饭行为本身,会给孩子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9年前,一位北京的妇幼保健专家用DV(Digital Video,数码摄像机)记录了中国城市6个月至12个月婴儿的喂养行为。她当时归纳的几种状况、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对策,直到现在依然有意义。她对宝宝吃饭的建议,可以称为是中国式的吃饭启蒙。
受访专家:游川,北京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
吃饭,影响人的一生。
这个观点,越来越得到现代父母的认同。关于孩子吃饭的问题,常有人会拿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进行比较,《家庭科学》2009年第10期曾有一篇文章对中美父母在喂饭的问题上的研究:
中国人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经常可见爷爷奶奶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喂饭。
美国人也重视吃饭,不同的是,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会去管。
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年纪尚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正确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决定。比如孩子们不喜欢吃青菜,那大人肯定会逼着他们吃;孩子才吃一碗饭,大人就一定要逼他们再多吃。
而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孩子只能过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北京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游川,9年前还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研究生时,在导师指导下,她端起了DV一家一家去记录中国城市家庭的喂养行为,从为孩子制备食物到喂饭的全过程。
她说,婴儿从6个月开始喂辅食,也是宝宝一生中吃饭的一个起点,这个时候的喂养行为会影响到未来的许多问题。
“那会儿,听说我们要调查喂养行为问题,家长们虽没有拒绝,但都觉得很陌生,纳闷喂孩子吃饭有什么好研究的。事后,等到我们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则充满了惊讶,惊呼原来喂饭还有这么多讲究。”游川主任说,正是家长们对喂养行为的忽视,才导致了喂养行为错误百出。
研究表明,早期喂养除了给婴幼儿提供足够的体格生长营养外,其过程也满足了婴幼儿心理发育的需要,对儿童的情感、个性和认知能力等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不适宜的喂养行为,会导致儿童形成不良的挑食偏食饮食习惯,由此造成的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还可能增加成人期患慢性病的风险。
很多家庭,孩子长到两三岁,家长喂养困难,追着喂,都和初期这些不良的喂养习惯有关。
历时几个月,她跑了48个家庭,在系统分析整理了所有这些影像资料后,她终于总结出了城市家长在儿童喂养行为方面存在的四大突出问题——不给婴儿学吃的机会、喂养位置不合理、喂养环境不合理和缺乏喂养交流技巧。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了2004年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和中国妇幼保健杂志上,被认为填补了关于中国城市婴儿喂养行为研究的空白,堪称中国宝宝的“吃饭启蒙”。
然而,让游川主任意想不到的是,距离自己入户调查过去五六年后,同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家长们的错误喂养行为还在继续——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8年的调查发现,超过30%的城市婴儿家庭进餐时存在看电视、玩玩具、追着喂食、吃饭时间过长、不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等问题;
北京市疾控中心2009年的调查显示,49%的喂养人因为担心孩子小、耽误时间、不卫生等原因而不考虑让10个月大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饭;
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2010年一项全国调查数据证实,对于7~12月龄儿童,仅有18%的家长开始培养其自己用勺子吃饭。
至今,十年过去了,游川一直惦记着当年用DV拍摄过的那些家庭。她一边在微博中问候着“差不多十岁了,孩子们发育得很可爱吧?特别感谢这些家庭”,一边不忘再次提醒家长们:成功的喂养焦点不在于千方百计让小儿进食,而是建立良好的喂养关系和帮助小儿学习吃的技能。
欢迎光临 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http://fc.xna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