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标题: 铁皮房上乱布线,兴宁电工胆量大! [打印本页]

作者: 兴宁乐仙    时间: 2012/8/23 17:49
标题: 铁皮房上乱布线,兴宁电工胆量大!
安全用电事关百姓的生命安全,合理布线是安全用电的基本要求。但广东省兴宁市一位喜姓电工却不以为然,在布线过程中飞墙走壁,在铁皮房上乱搭线,根本没有把安全放在心上。请南方电网相关人员彻查!

作者: 土滑里    时间: 2012/8/23 23:22
布线高手在民间啊!
作者: 小城小市民    时间: 2012/8/23 23:28

作者: 长江黄河    时间: 2012/8/24 08:00
可能他认为铁皮瓦接地了
作者: dfg    时间: 2012/8/24 08:45
上个月自己买的二手房安装了一台空调,原有10A插座面板要换15A的,结果发现只有二条线!这就是兴宁电工的本事!装空调的师傅说兴宁大都这样做。三孔插座必须要有地线,而且必须是左零右火,这才是合格安全的。
作者: allen0753    时间: 2012/8/24 09:00
危险性指数5颗星。
作者: a2古    时间: 2012/8/24 09:56
农村很多电工都是乱来的,但像这样的还是比较少见,一旦漏电,铁皮房就是炸药包啊。
作者: 52528    时间: 2012/8/24 13:11
楼主,你确定是南方电网的员工搭建的?
“乱搭乱建”可是S委S府明令禁止的“六乱”行为哦。
作者: 兴宁蕭族    时间: 2012/8/24 13:17
要注意安全哦
作者: maitong    时间: 2012/8/24 13:44
这算个鸟!我家小张敢屁股吃饭,嘴巴拉屎!
作者: 土滑里    时间: 2012/8/24 15:26
maitong大姐的大姨妈怎么还没完啊,等不及了!
作者: 围龙人家    时间: 2012/8/24 15:37
经我局查证:是先布的电线,后才搭建的铁皮房。属于“乱搭乱建”已移交城管准备折除!
作者: zyx-603    时间: 2012/8/24 17:15
那里是事情啊?
作者: 威仔1986    时间: 2012/8/25 13:13
也许走PVC线管就不会这样了
作者: 安信    时间: 2012/8/25 21:25
从安全角度考虑,这样的布线确实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作者: 安信    时间: 2012/8/25 21:28
经我局查证:是先布的电线,后才搭建的铁皮房。属于“乱搭乱建”已移交城管准备折除!
围龙人家 发表于 2012/8/24 15:37

什么叫先布的线?铁皮瓦上的线究竟是谁布的?如果是电工布的,那就是这个电工的问题,如果是业主自己布的,那还供电,这就是管理不到位。

南方电网兴宁公司的人真够脑残的。
作者: mzxnlb    时间: 2012/8/27 16:26
从图上来看,这电工布线是套了线管绝缘的,电线本身也有绝缘皮,这样布线没啥稀奇的。其实,真正危险的是一些酒店、商铺的装修,电线乱开口拼接、灯光到处是、装修材料全是易燃物。光图外表好看。里面一团糟。有些人,装了天花板的,天花上的电线乱飞线,还是裸钱,不套管。外行的人,只能看看表面,这个铁皮瓦布线,我觉得合理呀。要是业主图个好看,把电线从铁皮瓦中穿过。这样反而更危险,随时可能会刮破绝缘皮。
作者: mzxnlb    时间: 2012/8/27 16:40
呃,还有,五楼说的。兴宁电工这水平。

这地线,可不是从供电局拉过来,接上去就行的。要想接地,你得拿两米长的铁管,钉到地下,并适当浇灌盐水,用表测量,当接地电阻达标后,才能接入使用。所以,一般兴宁民宅,都是不接地的(千万别贪方便接水管上)。不过,现在有些开发商,做好商品房,也会留出一条钢筋(这钢筋已经做好接地),给业主接地。但多一条地线,布线成本也会高出很多。很多业主也是宁愿不接地。

虽然我不做电工好多年,嘿嘿,还是忍不住多说几句。
作者: 吾温柔    时间: 2012/8/27 18:29
危险性指数5颗星
作者: 土滑里    时间: 2012/8/27 20:35
从图上来看,这电工布线是套了线管绝缘的,电线本身也有绝缘皮,这样布线没啥稀奇的。其实,真正危险的是一 ...
mzxnlb 发表于 2012/8/27 16:26


我只想问,漏电了,南方电网要承担责任吗?
作者: 漂然    时间: 2012/8/27 22:30
楼主肯定是眼红他人才这样发贴,哪个铁皮屋不通电的
作者: 方便冇也?    时间: 2012/8/28 09:12
说一句,各位装修房子的时候电施方面千万不能省钱省力啊




欢迎光临 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http://fc.xna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