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标题: 中国重启神农架“野人”考察 专家称有8成把握 [打印本页]

作者: 兴宁A8网    时间: 2010/10/18 10:33
标题: 中国重启神农架“野人”考察 专家称有8成把握
  自上个世纪以来,神农架就一直流传着神秘的野人传说,成为世界未解之谜。日前,在搁置了近30年之后,中国专家重启神农架“野人”考察,引起公众关注和争议。
  此次考察由湖北省“神农架野人考察研究会”发起,队长则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善才。30多年来,他一直在搜集有关野人的资料。
  2007年,王善才等46位专家曾联名上书,呼吁重启神农架野人科考,但被国家林业局和湖北省林业厅否定。当时一些专家认为,至今为止的寻找都没发现野人,基本可以断定不存在这种动物。
  王善才说,他坚信野人是存在的,这次考察,他们将改变以往剿匪式的探索方式,这次他们有8成把握可以找到传说中的野人。

  野人的传说离奇而悠久
  王善才说,野人文化的起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山海经》中记述:“枭阳国在北朐之西,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见人笑亦笑。”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山鬼》也被认为是对野人的描述。后来,中国的药学典籍《本草纲目》中也记述了这种奇异动物:“长丈余,逢人则笑,呼为山大人,或曰野人及山魈也。”
  民间对于野人的传闻颇多,与这些典籍中的记述相似,民间多传说野人爱笑。野人抓到人后,会大笑不止,直至笑晕过去,醒来后将人吃掉。在当地,人们进山打柴采药之时,经常会带上两个竹筒,套在手臂上,以备野人抓住手臂笑晕之时好脱身。
  他说,从众多目击者的反映看,野人行动迅速而敏捷,在数万年被人类不断挤压生存空间的历史中,它们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躲避能力。
  此前3次科考无果是方法不对
  王善才说,他从1974年第一次接触到神农架野人后,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去年成立“神农架野人考察研究会”的目的,就是要进行大规模科考,揭秘野人。
  据了解,1976年,神农架林区6名干部职工乘坐吉普车回林区的时候,路遇红毛直立动物,随后向中科院打报告引起重视,中科院前后组织了三次科考,但都没有结果。
  王善才就参加过1976年中科院组织的科考活动,但那次科考因为某些原因被中断了。
  30年间最大的科考活动是1977年的那次,组长是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韩宁夫,可见级别之高。当时中科院组织了32家大专院校110名科考队员,历时1年。但只是发现了金丝猴,没有获得野人存在的证据。
  1980年5月至1981年底,中科院又进行了第三次考察,但仍没有突破。
  王善才说,此前的科考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有个特点,就是“剿匪”式,漫山遍野搜索,方法不对头。“我记得1977年的那次科考,一位军方领导带队,越野车轰隆隆地开到山下,什么动物都吓跑了,哪里找得到。”
  他说,这次科考计划以蹲点观察为主要方式,找到野人出没较多地区的洞穴,在周围躲起来观察。此外,可能引入先进科技来帮助科考。比如在山林中安装摄像、窃听装置,捕获野人踪迹。
  两个新证据支持大规模科考
  其实,神农架野人从最初目击之日起,就有许多学者质疑其是否存在。知名动物学家唐兆子曾参加过1977年的野人科考,他在科考期间就认为不可能有野人。他提出的质疑是:人的进化是有条件的,猿从山林来到平地上,才能解放双手直立行走,而神农架崇山峻岭、森林密布,猿类无法解放双手。王善才表示,唐兆子是鸟类专家,他对古人类学不了解,平地生活并非猿进化到人的必须条件。他的说法不对。
  王善才说,他之所以坚持发起这次科考,有两个新的证据:一是毛发鉴定,此前他选取了各次科考发现的野人毛发,送医学机构分析鉴定,得出一致结论:该物种比现在的四种大猿要高级,更接近于现代人。二是找到了60年前被野人掠走的一对兄妹,他们此前一直保持沉默,后来王善才找到他们,他们讲述了被巨型直立行走的猿类掠到山东几天几夜的经历,这让他更相信野人的存在。
  王善才说,目前许多国家都很关注野人,一些国家科考队也在寻找野人,如果我们率先找到了野人,将是扬我国威的事情。他表示,自己虽然75岁了,但一天爬山30里不在话下。这次组织科考,只要方法对头他认为最近几年有80%的把握揭秘神农架野人。
  寻找野人的奇人张金星:
  15年追踪 梦中情人——野人
  在我国民间,有不少对野人有兴趣的自由探险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一位叫张金星的奇人,在他的名片上,甚至就写着“野人探索者”。
  在湖北神农架木鱼镇,张金星名声很响。当地人称他为“那个在神农架寻找野人的奇人”。
  孤独15年,一个人的野外考察
  身穿迷彩服,满脸胡须,过去15年来,张金星就这样坚持在神农架寻觅野人的踪迹,他坚信,野人这个古老的物种一定生存在神农架的某个角落。
  用张金星的话说,他“舍弃一切,走进这片神秘王国,面对恐惧,无所畏惧,只为了我的梦中情人——野人”。
  1994年,张金星来到神农架,首次把野人考察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
  “天降大任于我也,当时我就有这样的感觉,然后就义无反顾,坚持到现在。”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张金星告诉记者,“我29岁开始旅行探险,39岁进行野人探索,一直都处在漂浮的状态。现在我54岁了。”
  张金星记得,他第一次走进神农架考察是在1994年秋天,那时候,他已经探险多年,积累了一定的野外生存应对经验,但专门的独自野外科学考察还是头一回。
  张金星背着100公斤野考器物和简单的生活用品,独自奔向神农架的天门垭,开始了漫长艰难的个人野外考察。
  这一路,就走了15年。
  蓄须明志,找不到野人不刮胡子
  此前,张金星曾经带着《赴神农架科学探险考察报告》来到北京,向当时的国家科委申报,希望这一课题能获认定。不过,有关部门难以认定立项。张金星仅仅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
  张金星在心里给自己鼓劲:不把野人之谜揭开誓不出神农架。他还蓄须明志,找不到野人不刮胡子。
  在天门垭的十多天里,张金星渴了就喝几口山泉,饿了就嚼一块压缩饼干或方便面。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个远离尘世、不食人间烟火的过程。
  1994年10月,张金星初探神农架,一进山他就因大雪和外界失去了联系。次年三月,林区准备组织人手进山搜救时,张金星却自己下山来了。当时的他,蓬乱的头发和胡子乱糟糟地遮盖住大半张脸,迷彩服撕得稀烂,还打成结。野人没找到,他却成野人了。
  为了找野人,张金星好几次在生死边缘打转。一次,他把一头大黑熊误当成野人跟踪,结果被熊一掌撩倒。他捂着伤口跑回营地,养了半年伤口才痊愈。
  最惊险的一次,张金星现在想来都还心有余悸。当时他在野外靠着一颗大树休息。突然天公发威,电闪雷鸣。张金星感觉头顶被劈了一掌,当即失去知觉。等他被瓢泼大雨浇醒,回过头看时,刚才靠的大树已被雷劈成三块。
  张金星说,“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建立神农架野人文化科研中心。”随着现在科考资料的增多,如果有了这样一个科研中心,他就可以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和公开的身份去整理和建立野人学术体系。而且,他也希望能有个正规的平台,让他的成果获得世人认可。本版撰述:本报记者 王曦煜




欢迎光临 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http://fc.xna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