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818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祠堂文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复制链接]

1147

主题

3256

帖子

41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17 1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祠堂文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中华文化基因  乡村文化的主宰  祠堂文化的主流与承传    纵横交错   陈忠实的《白鹿原》揭秘  主流政权  合拍自治   公民意识   中国梦的必须  反腐倡廉的必须  
      
     提要:乡村文化定义。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农耕社会就是基础自治社会,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宗法社会得力于祠堂文化的呵护与维持。陈忠实著名长篇小说《白鹿原》时刻而全面揭示了祠堂文化长期维持基础社会运转的秘史。祠堂文化的正确引导与不断发育是组成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乡村文化的必须,是维护村级正确有效运转和反腐倡廉,促进公民社会的必须,是中国基础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须。



    乡村文化是指某一地域范围内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所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是说某一乡村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诸方面内涵的整合。它既有某一历史时期统治者维持统治的规范,也容纳无碍其统治与稳定的习俗与民规。正是几千年来的既合主流又含丰富多彩民俗的千千万万地域的乡村文化,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从某一时代截面看,它更多的是横行组合功能,——在某一时段统合多姓氏文化的功能。
   就中国几千年来的统治看,中央统治一般不到基础乡村一级,基本上是由乡村文化主宰。其乡村理事者既自觉维护皇权法规,又维护本乡本土民众特有习俗,从而有效地符合整个社会的主从关系,形成了中国2000多年来稳定王权的枢纽。从古代到大陆易帜前,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矛盾不断,纠纷不绝,但一般情况下,总离不了权威绅士的调解、裁判与维持。只是在革命与暴动的短暂时刻,这一稳定的枢纽才被销毁,以致酿成天下大乱的局面。
     新时代乡风文明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也是中华复兴的必然途径。培育乡风文明,应该发挥其遵从主流统治的传统,即当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也就是说,建设符合主流而又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其重大事情一般在庄严肃穆的本姓氏祠堂商议与解决,所以我们可以更形象更集中的称谓祠堂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 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中华文化的整体就是有许许多多的祠堂文化的支脉构成的,那许许多多的祠堂文化的支脉自然汇成了博大精深的泱泱中华文化.
    如果说流传了5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泱泱中华文化对亿万炎黄子孙是个抽象而宏大的图腾,那么,散落在神州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星罗棋布的各姓祠堂以及与它代表的传统的祠堂文化,就是我们亿万炎黄子孙现实的根,——是可感可触可崇可拜之所在!这个根牢固了,实在了,而且不断向前发达了,那么,我们已经是生生不息了5000千年的中华文化,必将有更美好的未来……
    传统的祠堂文化,既是权利的空间,更是个多维的文化空间。祠堂文化与书院文化、地方庙宇文化等建构起地域性文化的立体形态。
    中国基层村落绝大部分是由两姓或多姓氏居民组成。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基本上是宗法社会,这是中国有别于世界的最主要特征。外国有统一君民的宗教,而中国则基本没有;基本上是大家都敬祖宗;老祖宗就是亿万炎黄子孙的链接纽带。读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我非常兴奋地找到了中国基层稳定统治的秘史,那就是宗法世界的祠堂文化。中国农村的世世代代正是有白嘉轩这样的有威望的族长,靠他们的有效治理,维护法纪,捍卫人伦,惩恶扬善,救济弱势,同时以族规的形式,严格界定本族人的行为规范与道德伦理。光辉灿烂的源远流长的中华基层文化,主要在世世代代、千千万万的白嘉轩这样的族长的主导下得到传承。这的的确确是中华炎黄子孙繁衍至今的“秘史”!我本人经历过国民党统治的旧社会,且听过老一辈族人的口述:族内的纠纷,必要的惩恶扬善,必要的关键时刻的救助,以及助老助学奖学,学校道路等等公益之属,并不主要求助乡村政权,而是在第一时间段诉诸族长。当然如今时代不同了,政权主流已经大大强化;旧中国祠堂代替法律惩处的残酷手段,绝对有必要废除,许多做法需要不断更新与修正;但姓氏文化即祠堂文化并没有消失,倒是在新形势下有不断发展之势;甚至在有些时候比行政主流有更大的号召力。这也是在新形势下的挑战与机遇,需要我们去认识与把握。
    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分裂与动乱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统一的时间总是长期的。我们再来看所有的族规家训和乡规民约,其内涵都是与统治者合拍的,强调遵纪守法,反对犯上作乱的。这一漫长的历史定势与民族基因,正是与当今主政者强调的“稳定”,凝聚合力共同实现振兴中华梦合拍。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皆大欢喜的创举啊!
   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同一祖先,蕴藏着一种质朴的 精神动力。而乡风离不开姓风.姓风好了,乡风自然好啊.
   以同宗同族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获得文化归属感与共享感的直接媒介;而且,祠堂文化让身在异乡的海内外宗亲记得住乡愁,是海内外宗亲扯不断的永恒的纽带。对于海外移民与祖国家乡的关系,对于海峡两岸的文化认 同和归属,对祖国的和平、统一,具有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不同的宗族文化有不同的个性,彼此之间具有其独特的观赏性与互补性,自然是各族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当然也包括了旅游观光的功能.只要我们多去旅游,就会发现不少宗祠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成为吸引游客观光的人文景观.我曾到湖南张家界 旅游.那张氏民俗风情园,其实是另一种意义的宗祠.但它独特的丰富内涵,让广大不同姓氏的游客流连忘返,同时扯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们必须同时看到,祠堂文化并不是一般人理解那样单纯,——仅仅是列祖列宗神圣排位和那每年定期的隆重堂皇的祭祀;那是 一个大概念:凡是自古以来本族的名人、光彩事迹、历史教训,以及外来名人在本地的活动,乃至历史风波在本族卷起的冲击,再加上自古以来就有的睦族、互助、教化,等等,都属于祠堂文化所包括的范围。如此一来,我们对漫长历史的认知,对当今美好生活的 珍惜,对未来岁月的历史大趋势的把握,不是非常有意义吗?乡村的各姓都这样做了,整合起来的乡村文化不就更辉煌灿烂了吗?
    我们还必须看到,宣传中华文化,其范围是非常广的,任务是非常重的,动员面是非常广的;如果全面开花动起来,国家一时间是无法调动如此空前的财力、人力、物力的啊!比如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林林总总的名人,如果都由国家建庙建馆宣传,有可能吗 ?但如果分散到神州大地的许许多多的各族的祠堂里去,有族众根深蒂固的祠堂文化观念的驱使与原动力,其财力、人力、物力不就更容易解决吗?那不就是遍地开花了吗?至于上面说的祠堂文化的其他功能,政府更是无法全部包揽,需要各姓氏宗亲去做。
    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浪潮中,祠堂文化还有以下意义——1、通过宗族内广泛参与活动,强化了村民自治意识;不断弱化了奴才意识,逐步迈上公民社会。2、利用有威望的族长和相关威望人士,监督基层村委会工作,尤其是廉政操守。这些威望人士,尤其是年老的、德高望重的人生,对那些走歪道的基层官员,无疑会产生震慑作用。这也符合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国策。3、组织可以配合政府处理难于解决的问题,尤其可以在村民与政府产生矛盾时进行调解,甚至添加与政府的情商,培养彼此的鱼水关系……
    我认为,与横向整合的乡村文化相对,祠堂文化更是纵向的承传。纵横整合,就是当今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平面图,构成了当今中华文化建设的总系统工程。这个大手笔,我们必须写好做好啊!

14

主题

622

帖子

11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2
发表于 2018/11/19 08:33 兴宁A8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有点大深奥了,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几个在农村生活,父辈们全家迁往外地工作生活全家几十年都没有回一次老家的大把,再过几十年他们来自那里都不知道了,谁认识你呢。

1147

主题

3256

帖子

41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10:51 | 只看该作者
老老山羊 发表于 2018/11/19 08:33
有点大深奥了,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几个在农村生活,父辈们全家迁往外地工作生活全家几十年都没有回一次老家的 ...

你好,是为某论坛约稿而撰写的。

14

主题

622

帖子

11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4
发表于 2018/11/19 14:16 兴宁A8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好,我是以我老家的实例而感,其实我虽离开老家也不少年头了,但我对生我,养育我的老家是有特别深厚感情,每次只要回到老家都要去祠堂转一圈,这样才感觉真正回到了老家,我是个非常怀旧的人,希望老师理解,也希望继续挖掘整理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努力。

1147

主题

3256

帖子

41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11:23 | 只看该作者
老老山羊 发表于 2018/11/19 14:16
老师好,我是以我老家的实例而感,其实我虽离开老家也不少年头了,但我对生我,养育我的老家是有特别深厚感 ...

你这种情怀难得啊。
此文为宁化论坛而写的,供参考。

14

主题

622

帖子

11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6
发表于 2018/11/20 14:25 兴宁A8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辛苦了,谢谢!

1147

主题

3256

帖子

41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1:22 | 只看该作者
老老山羊 发表于 2018/11/20 14:25
老师辛苦了,谢谢!

多联系啊。
我喜欢研究客家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1/23 20:14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