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6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光辉岁月》片方与宣传方内讧 港片北上不易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4 09: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电影《光辉岁月》海报


  ●导演熊欣欣:好戏连场。昨晚看了电影《光辉岁月》投资方指责光线传媒的公开信,刚才看了光线传媒发出的关于代理发行、宣传《光辉岁月》的说明。作为导演,无权过问,有权知情,有如电影观众应该有看片选择权。
  ●光线影业:作为发行代理方,公司的利益与影片投资方、制片方利益是高度一致的。目前,《光辉岁月》票房不理想,光线也是心急如焚,因此希望院线和影院能够给予该片更多的放映空间,也希望观众能够支持这部凝聚了香港电影人心血的《光辉岁月》。
  ●吴思远:有些电影是需要口碑——— 但这个最辛苦,大陆的电影发行环境没有机会给有口碑的电影做,没有空间。一出来(票房)不好,马上就减场次。口碑还没出来就已经下画。这不是某部电影的问题,是很多电影都会碰到的问题。
  ●院线人士:影片遭此境遇双方都有一定责任———这部电影的明星阵容面向的观众群体年龄偏大,对主体观众群的吸引力不够。影片的宣发上也有责任,宣传非常少,导致影片知名度不高。
  南都讯 记者朱燕霞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6月12日凌晨,香港金牌武术指导“鬼脚七”、导演熊欣欣在个人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慨叹,为其新执导的电影《光辉岁月》叫不平,责问负责该片宣传和发行工作的光线影业与影片投资方是否有“杀父之仇”,认为光线影业没有做好宣发工作。12日傍晚,《光辉岁月》摄制组随即在电影官方微博上发布“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全国院线领导公开信”,指责光线影业宣发不力,声明终止与光线传媒的一切合作,并“呼吁全国各大院线暂停与光线传媒就此片的一切合作,暂停放映本片!”
  昨天上午,光线影业发布官方声明做出回应。声明称,光线影业是在投资方多番恳求并突破常规提出自付宣发费用的情况下,出于对这家第一次投资电影的业外投资方的同情,接下该片的代理发行工作;同时指出由于“制片人沟通不力”而使得宣传工作遭遇极大阻力。港产片内地遇冷,内地公司发行纯港片闹出不和已经不是新鲜事。南方都市报记者昨日也和多位业内人士探讨此事。在他们看来,此次《光辉岁月》摄制组与光线影业的纠纷,多少反映了港产片式微、内地电影市场结构的变化。电影如今遭受“冷待”,双方都有责!
  分歧
  焦点
  电影摄制组:“宣发不力,我们输在起跑线上”光线影业:“该做的都做了,制片方沟通不力”
  “如此大的一个上市公司,在对待我们的电影《光辉岁月》宣发时,起码的宣传物料投放不到位、电影同行观影活动不组织、安排的放映场次也多为中午和早上这样尴尬的时段,执行力度极差。”电影摄制组在信件中如此写道,并表示《光辉岁月》从投资规模、制作水准、明星阵容都不低于同日上映的电影《富春山居图》(以下简称《富春》),但在排片场次上却有天壤之别,《富春》首日排片场次占全国电影市场的34.21%,而《光辉》仅为4.76%。
  光线影业则在昨日上午做出回应,表示代理发行期间“完成海报设计、预告片制作、M V制作、宣传视频制作等25款”,但在发布会策划与执行等工作中却遭遇极大阻力,由于制片方沟通不力,宣传概念海报拍摄计划、15个城市路演等宣传安排都未能顺利进行。同时,光线影业方面公布在具体执行中帮助投资方压缩宣发成本,“影片宣传、发行、主题曲制作、粤语版等后期制作总费用目前不超过400万元人民币。”
  南都记者昨日也采访了电影制片人张先生。他透露刚知悉光线影业的回复声明。他认为对方在宣发上没有用心,“你去电影院看《富春》能看到很多的宣传物料,但我们什么都没有。声明上说花了不到400万,但我们给光线的宣传费用是1000万,他们还要参与后期的票房分成。影片没有宣传,发行不好,院线不给排片,连让电影(曝光)被大家看到的机会都没有,我们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张先生认为,如果前期宣发到位能帮助电影首日排片量,“如果《光辉岁月》(首日排片量)来个15%,如果因为观众不喜欢,第二三天排片量掉下来,那是我们的事情。问题是宣发严重不足。”张先生透露,双方都签署了宣发的合约,目前正与国家广电总局方面沟通交涉,不排除之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保留追究光线的所有权利。
  各方
  议论
  为何电影受冷待?
  先天和后天都有一定责任;内讧无好处
  “电影是讲什么?Beyond?”上映期间,《光辉岁月》发生内讧事件引起不少关注,南都记者昨天就先后被问及这样的问题。《光辉岁月》讲述的是清朝末年一群没落英雄重拾宝刀再战江湖的故事。由熊欣欣执导,汇聚了曾志伟、吕良伟、狄龙、莫少聪、王敏德、黄日华、徐锦江、惠英红等三十多位在港产片辉煌时代大放异彩的影视明星。明星阵容亦算强大,但缘何在上映期间表现不佳?南都记者昨日分别采访了数位业内人士。
  广州中影南方新干线院线总经理助理邱晴认为,影片遭此境遇双方都有一定责任。她表示,今年上半年片子火爆,在对电影市场的分析中,今年的电影市场结构有了特别明显的变化,“包括观众的年龄层次,观众组成以85后、90后居多。而这部电影的明星阵容面向的观众群体年龄偏大,对主体观众群的吸引力不够。听名字,也有点像主旋律,容易让人有一定的距离。”同时,邱晴也认为影片的宣发上也有责任,宣传非常少,导致影片知名度不高,观众对影片的了解不够,“先天和后天都有一定的责任。”
  在北京某影城任职多年的Y经理则认为,电影最重要的是做足内功,“现在的观众特别理性,好与不好能区分出来。不是所谓发行方能忽悠就能让观众进去的,影院的排片大部分都是商业性质,根据观众的上座率排片。”其认为,首日的排片量不见得能代表什么,“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失恋33天》,当时百分之七八十的影院经理都做了错误预估,排片不多,但是后来因为观众观影火爆(增加场次)。”当然,其承认电影在宣发上的不给力,“责任可能各半。宣传也有一定原因,观众和影城知道这部片子的渠道有限。我原来一直以为这是一部讲Beyond的影片,影片中间好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完全静寂下来的,没有任何宣传。这样怎么能增加排片经理的信心?给电影很多场次?”
  有部分媒体人昨日也在网上发表看法。有意见认为发行公司不论与片方采取何种模式合作,在上映期间内讧对影片没有任何好处。也有记者认为,“制片方自己应该检讨,请了全国媒体来广州,结果曾志伟临时没来,约了采访的记者都不知道写什么,现场也变得没话题。”
  延伸话题
  港产片内地上映该怎么搞?吴思远:先做好广东市场
  纵观这几年港产片在内地的表现,虽说《桃姐》、《窃听风云》、《寒战》等港产出品在内地斩获可喜票房,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制造”对内地观众的挑逗力正日益减弱。拿去年来说,港产片年产量将近60部,但能被内地观众关注到的也不过只有《寒战》、《春娇与志明》、《车手》等几部。近期上映的《同谋》、《圣诞玫瑰》在内地的票房也不理想。《光辉岁月》这次则更为尴尬。
  “一部电影成功,大家争功,片方说是我拍得好,宣发的会说我宣传得好;一不好,就各个推卸(责任)。”已有数十年从业经验、积极推动内地与香港之间电影业互动的香港电影人吴思远昨天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如此说道。他表示:“电影有几种:一种是大明星大片,特别容易受人关注的,这种发行比较容易;有些电影是需要口碑——— 但这个最辛苦,大陆的电影发行环境没有机会给有口碑的电影做,没有空间。一出来(票房)不好,马上就减场次。口碑还没出来就已经下画。这不是某部电影的问题,是很多电影都会碰到的问题。”
  吴思远坦言,香港电影对内地观众吸引力不大,这是必然的,“现在本地制作已经可以吸引很多观众。所以现在有一种方式就是,香港电影先做广东省(市场),坐拥广东省的观众,因为他们对香港演员比较熟悉,文化上接近。不要贪图一部戏在全中国放映就能有《致青春》的效果。这不可能。电影发行已经进入高技术状态,不要每部戏用一种发行的手法去做,每部戏有不同的特点。”
  对广东电影市场熟悉的邱晴也表示,目前港产片在广州的产出票房位居全国首位,而港产片式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上南北存在语言差异问题,票房表现不错的港产制作多是像《寒战》、《窃听风云》较大的制作。身处北方的影城经理Y认为:“大家可能对港产片看得还是有点挑剔。没有创新或者内功不好,就很容易放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5/1/12 04:47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