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679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兴宁市永和镇印象:和气生财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11 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永和”这个名字起得好,给人比较和气的感觉。谁家给孩子起名字也可以用,什么张永和、李永和、赵永和等等,显得人缘很好,容易亲近。

       带着这种感觉拐进了位于G205国道边写有“永和镇”的牌楼。与牌楼相通的一条直街叫府前街,镇政府机关就在这条路上。机关门楼很朴素,院子和主楼都不显得张扬,门前车来人往,随随便便,映衬出这个政府亲民的样子。门卫看我举着手机自拍杆,好奇地注视着,没过来盘问,还真和气。
镇政府的左侧是一条长长的街道,叫永兴街,正巧赶上圩日,在这条街摆摊子的小商小贩和农民就不少,农产品和家用品似乎一应俱全,琳琅满目,很繁荣的一片景象。吆喝声并不多,偶尔路过用电子产品播放叫卖声的,显得刺耳一些,其他大多数卖家就像和买家熟识一样,客客气气聊家常般地做着交易,有时还分辨不出谁是卖家,谁又是买家。
       我喜欢这种和气的景象,客家人客客气气、和和气气的气质从18年前我来梅州就已经感知到,现在是植入在我心里了,只要一提客家人,我就会想到和气,就像一提起北方人,我就会想到豪爽一样。想着想着还真路过了一个北方人设置的卖“内蒙古牛皮鞋”的摊位。只见摊主大声吼叫着,把一只皮鞋狠狠砸向放在地上的铁锹头,一下又一下,以证明他的皮鞋有多结实。还真有几个本地人围着他看,就像在看一个卖艺人的表演,全然没有买皮鞋的意思。他们可能觉得新鲜吧,不是售卖产品的新鲜,而是人的新鲜,他们中间哪有这般像打架一样卖商品的人。而在北方我已然习惯了,有的店家还会分外热情地拉着你的衣襟,粗着嗓门介绍你并不感兴趣的其它商品,好像随时都可以跟你干一仗。
       街道两边的店名或楼名起的很有“永和”特色,除了直接用“永和”取名,比如永和手机城、永和服装店、永和商店等,还有用“永”或“和”取名的,比如“永顺楼”、“永旺楼”、“永豪楼”、“永福百货”、“永兴家私店”、“家和电脑”、“和信商行”、“祥和百货”、“焕和商店”等等。当我正想用手机拍“焕和商店”牌匾时,一个30多岁在店前摆摊的女人走过来,问我拍什么,我说没什么啊,她说拍到了她,我说不会的。当我再次举着手机拍照时,她竟然在我的手机前伸出右手的两个手指,嘴里也像孩子一样发出“耶”的声音,弄得我俩都笑了,只可惜我的镜头冲上,没有照到她,但我从她突然变化的态度中感受到了一种友善与随意。
       中午拐进了一家“回味店”,要了腌面和三及第汤。阿婆很客气地让座,然后告诉前厨的儿媳妇开锅做饭。一会儿就端上来了,冒着热气,竟然和大埔县的做法一致,腌面上撒着一堆肉末,味道也不错,枸杞叶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吃过后问价格,说一份6元钱,我有点吃惊,因为梅城要8元的,我这才意识到三及第汤里只有“一及第”,只是瘦肉汤。这大概是早上把猪肝和粉肠卖光了,然后就上了碗瘦肉汤,算账时自然要“掉价”。客家人做生意一般不会漫天要价的,丰俭由人既是针对人的消费诉求,也是针对他们提供饭菜质量的,达到要求就正常,没有达到就减少一些,以博得食客的安心,和气生财嘛。
       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就选址建设在永和镇,离圩镇不远,是一个以客家文化为主题,集旅游、休闲、体育、度假综合性产业园区。紧挨着圩镇,鸿艺集团正在建设一个“熙和湾·客天下”的房地产项目。另外这里还设有一个产业园区。他们是不是都相中了永和镇蕴藏的和气生财的意蕴,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永和镇和和气气的样子,这次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去了永和镇开发的另一个景区,鸡鸣山景区,感受到的仍然是和气的样子。群山田野金黄色的稻田俯瞰即是,像摆在眼前的沙盘,在渺小中可见伟大和恢弘。而著名的灵化寺就在鸡鸣山山顶,却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走进去就像走到了家,那么平静,那么安心,那么和气。
       和气能生财,永远和气能生大财。

详细图文原址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10:14 | 只看该作者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10:15 | 只看该作者

14

主题

622

帖子

11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4
发表于 2018/11/12 11:10 兴宁A8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文章,以外地人看兴宁,赞兴宁的手法我感觉得很亲切,接地气,赞一个。

1147

主题

3256

帖子

41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5
发表于 2018/11/13 19:17 | 只看该作者
是我老家,
故土情浓,
梦牵魂萦……

1147

主题

3256

帖子

41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6
发表于 2018/11/13 19:18 | 只看该作者
啊,我的故乡

    曙光在灰白、乳白的晓雾中穿来扫去。村边的绿树,屋后的翠竹,在晨光中沾洒着黛色。绿色的田畴在晨曦中,晨雾中,几分绚丽,几分朦胧。路边小草,牛啃也罢,羊咬也罢,人踩也罢,车辗也罢,只要不死,那怕是残腿缺枝,遍体鳞伤,它们总要冒出枝枝叶叶,直芽侧芽。瞧,那彻夜未眠的蜘蛛,在草叶间张开网,挂在草丛间,把硕大晶莹的露珠儿,吸挂在网上。那小小网上,缀满了晨光……
    农妇早起来了。那脚步声,那“咕隆咕隆”用水桶往池塘装水声,那劈啦劈啦往菜地的浇水声;还有那欢声,那笑语;还有那清晨早起的问候及新的一天的祝福好运,汇成了农家交响乐……
    炊烟升起来了,杏花少女、乡下细崽子出来了!一串串鲜嫩脚印亲吻故土曲曲弯弯的小道。书包里有少男少女们的憧憬与希冀。迎着太阳,沐着晨风,迈向未来……
何况,身上还附着父母的叮咛:“听老师话,好好读书。”“要考上大学,才有前途!”“要读好书,将来才有工作!”“要读好书,将来出去才不怕!”谁不喜欢自己的儿女,谁不愿意让儿女守在身边——尤其是暮年将至之时?可伟大的母亲,却以比山高比海深的爱,拼死拼活要把儿女推向远方,流浪,流浪……
    家乡是美丽的,母爱是无穷的。祖辈父辈,对后辈的疼爱,如无尽的江水。但是,即使是最低能的儿女子孙,谁也知道在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靠几分土地维系生命的故乡,美丽当不了饭食,父爱、母爱、叔公伯婆的疼爱,并不能让其后代安身立命!客家人迁徙的世世代代流传不息的基因,在逼着山乡的儿女们往外发展:读书,上中学,上大学去,报效祖国,光宗耀祖,亲亲戚戚也有依靠;当兵去,先吃公家粮,巴望着当个军官,那也是祖宗显灵,神明庇佑;到外面做工去,即使“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只要在年关寻点钱回来,或是带点外江的土产,也就是在合家团团圆圆中的“恭喜发财”了!出门经商去。有本钱、有门路可投靠当然好;即使是无门无路者,一根扁担挑上两个箩筐,备上一点可怜的零钱,跋山涉水。吃千家饭,睡千家屋;要不,则风餐露宿,寄人篱下,挤身破庙残寺。日间或穿草鞋,或打赤脚、收外江人不屑之破烂,换去小糖与针线。即使如此,竟能在生活的极限中挣扎出个“人样”来……
    家乡是美丽的,却不能在美丽的家乡“美丽”一生;天地间无可比拟的如山高似海深的母爱,也代替不了儿女们的安身立命!冲出家乡,冲出亲人,冲出围龙屋,步出窄小的乡道,汇入远方的大路。这里是小溪,远方是大海;这里是一方井底,远方是朗朗高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即使跃不了大浪,也要在远海游弋终生;即使不能如鲲鹏展翅九万里,也要如小小的燕子终岁他乡劳作。谁要是终生墨守故土,谁要是靠父母兄长维系一日三餐,谁要是在故土“有三升米做堆便唱歌”的小打小闹,人们便嗤之为“不肖子孙”,“灶背拈鸡屎,没出息”!
    啊,故土的祖祖辈辈,他们受了那么多的苦痛,却是那样的无怨无悔;每当洒来丝丝点点的雨露,他们就称颂是天恩浩荡;每当儿女们给予小回报,他们就雀跃欢腾!他们好像觉得自己生来受苦是理所当然的本分,而生活的回报却是老天爷格外的恩典。他们生来自自然然,去时平平静静;他们平凡得如路边小草,却伟大得似天空的日出日落……
因此,故土情丝、母爱、亲人之爱,永远斩不断。不然,何以人们春节时会不远千里万里回来团圆?不然,何以细雨纷纷的清明节,人们从四面八方去先人墓前祭扫呢?即使回不来的,那不尽的绵绵思念,谁不会在五洲四海做落叶归根之梦呢?同样,对故土亲人的执着的爱,又促进远方的儿女们在顽强地生存与发展……
     啊,我的故乡,我的亲人,我的先辈!
                                    (于1999稿,2010年修改)

1147

主题

3256

帖子

41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7
发表于 2018/11/13 19:19 | 只看该作者
故乡的小 道,你 在 哪

     回到故乡,我苦苦寻觅少年时熟悉的小道。
     但见:平垣的公路,笔直的耕道。小道啊,你哪里去了?

    你是用青石板铺着的,虽经风削雨劈,却仍方方正正;你是用鹅卵石砌就的,虽经日晒雨淋,却更晶莹光洁;你是用泥土凝成的,虽“晴天一刀刀,下雨一团糟”,在世世代代承载着我们祖祖辈辈的脚印之后,你还是坎坷弯曲的依然故我……
    幼弱的躯体不堪繁杂农作的重负,我曾坐在青石板上,仰天叹息。好容易收工了,沿着鹅卵石小路走在回家路上。好几次,好几次,我多么渴望走出祖祖辈辈“依然故我”的小道,奔向那梦中仙境般的大都市!
    有一天,我终于离开你了!
   “要记着我,要记着我!”你托潺潺溪水在深情挽留我;
  “回来看我,回来看我!”你托树上鸟儿,在吱吱喳喳挽留我。

   故乡,我回来了。只见:平垣的公路,笔直的耕道。
   小道啊,叫我如何把你找?
   “我们在这里呀!”砌在公路下的古老的青石板,在托潺潺溪水告诉我;
   “我们在这里呀!”垫在大道底,历经几世几劫的鹅卵石,在托隆隆飞转的车轮告诉我;
   “我们在这里呀!”铺在耕道上的泥土,在托路边探出的小草告诉我。

   啊,我明白了。我记忆中用青石板鹅卵石铺就的、用泥巴凝成的、坎坷弯曲的小道,并未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此,旧痕还在,旧梦还在,古老还在,忧伤而甜蜜的歌还在。正因为该在的还在,才会有今天的新景,才会有连着今天的明天的新梦……                              (于1990年代,发表于《南方农村报》等)
   


1147

主题

3256

帖子

41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8
发表于 2018/11/13 19:25 | 只看该作者

著名的灵化寺就在鸡鸣山山顶——你看到我撰写的《灵化寺缘由碑志》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1/27 16:41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