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标题: 著名教授卢斯飞逝世 [打印本页]

作者: 若思    时间: 2023/3/11 12:38
标题: 著名教授卢斯飞逝世
                著名教授卢斯飞逝世

       卢斯飞乃著名教授,兴宁老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广西省政协常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因新冠所累加上旧疾,于2023年1月1日不幸逝世。   
    在批判四人帮拨乱反正时,他曾经“通天”——他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批“四人帮”的大块文章,因“触及敏感话题”,是在胡耀邦总书记的亲笔批示下才得以《光明日报》整版发表的!一炮走红,名扬四海。  
      他读武汉大学是就“荣任”右派,劳动教养后发配蒙古大草原的中学工作,文革又让他妻离子散。是中国的血雨腥风,给了他高远眼光。他经常反思历史,拒绝遗忘,忧国忧民。



作者: xndggu    时间: 2023/3/27 20:36
一代名师,生前著作等身屡获殊荣,身后由于特殊时期,只能草草了事,甚为可叹。
作者: 若思    时间: 2023/3/28 12:12
xndggu 发表于 2023/3/27 20:36
一代名师,生前著作等身屡获殊荣,身后由于特殊时期,只能草草了事,甚为可叹。

握手---------------

作者: 若思    时间: 2023/3/28 12:26
若思 发表于 2023/3/28 12:12
握手---------------

我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卢斯飞教授


  孩提时,遇事徘徊不前时,父母长辈的话,便是我的“定海神针”。
  学生时代,学海茫茫,岸在何方?老师的金言,便是我的“定海神针”。
  大学毕业后,独自把握,作为平常人生活,倒也没什么;因为芸芸众生,彼此彼此的挣钱过日子,不会有什么大风浪。然而,想做“大丈 > 夫”,欲“铁肩担道义”著书立说,影响遍及天涯;弄不好,负面传千里,吃力不讨好。这,便是我这不安份的“教书匠”、“书呆子”的徨 惑处。每当要费大力气出书时,我往往心如一叶扁舟在风浪中颠来倒去的……
  每当此时,卢斯飞教授,便是我立言的“定海神针”!   
  卢斯飞教授,兴宁老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师院中文系教授、广西省政协常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我呢,不过是在穷乡僻 > 壤舌耕的书呆子,绝无任何骄人之资本。然而,正是这大教授、大作家,一直倾全力支持我。   
  我的第一部著作是主编《大成文史》,凡25万言,大部分文章由我撰写。他一闻讯,便支持我,指导我“忠于史实”。书出版了,卢教授 > 又怎么看呢?且看——

————寄来《大成文史》收到,谢谢!此书阅读一遍,爱不忍释。这不仅是因为它的篇幅浩大,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而且是因为它具有真实可信、兼收并蓄和论从史出这 些特点。它不是官方修的通志史书,用不着那么多的禁忌讳饰。因此不同层面的读者都可以从中找到他们所的材料:或感慨人世的沧桑,或反思政治运动的灾难,或况味知识分子的命运……总之此书虽然是“大中取小”,却能“小中见大”。以前费孝通先生搞 > 社会学调查,写《江村十日》,恐怕还没有你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祝你以后在文史研究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多的收获。
  
  这热情洋溢的来信,还与举世闻名的费孝通的江村调查比美,这,实在让我心狂跳而沉浸于幸福之中! 卢飞教授的鼓励让我吃了大大的“定心丸”,也让我“野心勃勃”:《大成文史》是以一古老村落折射百年沧桑,为什么不以个案——我的普通而坎坷的人生来反映中国大陆乡村知识分子的命运,并以此呼唤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民主、法治中国的到来呢?在假话、空话充斥的中国,我这自费出版物,当然要如巴金老人“讲真话”啊!即使不能全真话,起码要基本“讲真话”吧?
  我把构想告诉他,他又热情支持我,说想法和构思很好;同时,出于保护,他告诫我:当前体制是外松内紧,要我“适度”,弄不好还为难人家编辑。还说:“回忆散文恐不宜多发议论,否则可能难于刊行。”他还抄录王安石《读史》中诗句“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赠我。   
  几经鏖战与沉浮,50万言的人生随笔《往事如烟》到底问世了!是可爱的新生儿,还是残疾婴孩?我当然于忐忑之中!  
  卢教授很快给了我来信,让我温暖终生的来信!信开头即言:“拜读大作,感喟良深,获益甚多。”接着,他谈到二十世纪特点:"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是几代知识分子难以忘怀和平息心灵创伤的世纪,是真理与伪学,正义与邪恶,科学与迷信反复较量的世纪。" 然后是切入对拙作的评价:“家国不幸诗家幸,吟到沧桑便是工。”对于这样一个大变动的时代,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反映。大作以“亲历”为经,“年代 ”为纬,通过色彩缤纷的镜头和引人入胜的插曲,构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这是很不容易的。其次,大作中充溢着一股郁勃之气,这和古人所说的“不平则鸣”在道理上是相通的。鲁迅誉《史记》为“无韵之离骚”,欣赏和看重的就是那种忧国忧民,敢说真话,不计较个人得 失安危的品格。我以为你在学习先哲方面是有独到体会的。作为一个“读者”,我要向你表示祝贺,并希望你在创作道路上继续开拓延伸,取  得更丰硕、更有震撼力的成果。   
  我深知卢教授,他讨厌虚伪与客客气气的“应酬”。他现在是大忙人,许多社会工作且不说,于退休之年,仍在讲授《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 史》,还不时到越南、台湾讲学。他亦非等闲之辈,曾经“通天”——他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批“四人帮”的大块文章,因有深度、力度,触及敏感话题,是在胡耀邦总书记的亲笔批示下才得以发表的!我对于他,不过是乡下一介中学教师,无权无钱;我也从未“巴结”过他,他不过是我的文友与学长而已。因此,他的肯定与赞扬,我一是感到荣幸,二是相信他的真诚,绝非虚美应酬也。  
  与卢教授交流,确为人生大快事。我佩服他正直人格与渊博学识。我们的观点是那么一致,我们心心相印。只要与他坐在一起话语滔滔,便觉得在登临泰山之顶,一览众山小,天下美景尽收眼底;如沐浴春风,教化无穷。而且,什么“放之四海”的“主义”的桎梏,顿间无影无 > 踪,我们思想之野马“独来独往”……   
  前些时候,他告诉我还在带研究生,说是“工作需要”。这我理解:一是学院少不了卢教授的“名招牌”;二是他甘为人梯的崇高。同时 > ,我也不加思考建议:“如今的青年,人文精神薄弱,社会责任感欠缺。我十分希望你能带有几个如你人格的弟子以薪火相传啊!”  
兴宁 市与广西南宁,迢迢千万里,云遮雾障,但隔不断我对卢教授的尊重、思念与祝福……
    (2005年12月于宁中中学)

作者: 若思    时间: 2023/4/29 19:02
卢教授儿子缅怀父亲——             穷爸爸,富爸爸——纪念我的父亲

  小时候听奶奶说,父亲出生后,她拿着八字请算命先生算了一卦。算命先生掐指道,这孩子是文曲星下凡。奶奶是个地地道道的穷苦农民,从未受过教育,自然不知道何谓文曲星,她像天下所有的母亲那样,只求孩子平平安安,无灾无难就好。按照家谱,父亲排“仕”字辈,遂取名“仕辉”,显而易见,是希望他将来能仕途辉煌,光宗耀祖。

  算命先生当初或许无非是想多图几个钱,尽挑一些好话来讲,但歪打正着的是,父亲如他所言,自幼好学不倦,嗜书如命,8岁之时便在《少年周报》上发表了自己的初啼之作。自然而然地,一直名列前茅的他毫无悬念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彼时的武大可谓大师云集,群星荟萃,父亲如饥似渴地学习,尤其是程千帆先生的《宋元文学史》,更让他听得如痴如醉,可谓有闻必录,生怕遗漏。多年以后,他仍能清楚回忆:“他的课,极有章法,语言精练,明快生动,有时如飞瀑直下,激情澎湃,撞击心扉;有时似庖丁解牛,化难为易,造神入妙;更多的时候如山泉流淌,疾徐有致;关键时刻即幽默一下,调节学生的情绪。”2018年的某一天,他还小心翼翼地捧出程老的那本讲义,里面笔记满满,虽年代久远,仍清晰可辩。当时我随手翻拍了几页,其中一页的空白处写着“人生得此,于愿足矣!死又何憾!”据父亲解释,程老讲授李清照生平时,情感特别丰富,这是他一唱三叹之语。

   既有名师耳提面命,加之自己又孜孜无怠,父亲“仕途辉煌”的前景似乎指日可待。然造化弄人,“五七”风暴迅猛而又彻底地打破了象牙塔的宁静。程千帆先生被错误地打成“右派元帅”,而作为程门弟子的父亲旋即也因言获罪,被迫中断学业,下放劳动改造;数年后,他被发配内蒙卓资县。当时,该县地处八荒之外,路远迢迢,登山遥望,可见千年前昭君出塞之地。父亲孤身落户卓资中学后,潜心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也度过相对平静的几年岁月。夜深人静时,或许只有程老师的那本讲义作伴,回味大学时光的烂漫与喧嚣;又或许他天真地以为,这里穷乡僻壤,可以远离远离是非。遗憾的是,既来之,却无法安之。1968年,他无端被卷入“内人党”特大冤案,身陷囹圄,与世隔绝,期间被狱卒拳打脚踢、肆意羞辱自不必说。出狱之后,已是满目疮痍,家破人亡——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一位忠厚老实,兢兢业业的医生,被贴上“反动权威”的标签,日复一日地被批斗,直至含冤离世;而我的奶奶,实在无法理解接踵而来的无常命运,只能以泪革面,哭瞎了一只眼睛,另一只眼也几乎失明……事隔多年,父亲在自己的回忆录讲到,那段日子实在刻骨铭心,以至于经常恶梦连连,难以入眠。

   尽管父亲的工资也被降到了仅能勉强维持生计的程度,他仍然从羞涩的囊中挤出一些铜板购买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精神世界。1976年,大地回春,国家落实了政策,父亲积累多年的知识储备立刻派上了用场,佳作迭出,其中一篇社论还被《光明日报》刊登。八、九十年代,其著作更是井喷式增长,有几部书还曾获得国家级奖励。海峡两岸关系解冻后,父亲敏锐地感觉到对岸的文艺思潮,于是立即着手研究。或许他也是最早研究余光中、洛夫的大陆学者之一。此外,他还应邀到新、马、泰等国家讲学,极大地提高了其本人及单位的学术影响力。有鉴于此,他被选为人大代表、政协代表——不知这是否就是“仕途辉煌”的表现?

    终其一生,父亲都是清贫的,没有留下什么财物,但是,在他八十大寿的时候,他说他是富有的——藏书几千册,门下的弟子遍布长城内外、塞北江南。
   非常遗憾的是,父亲走得太突然,那本《宋元文学史》似乎也随他而去。它不但是程千帆先生毕生的心血,也是父亲珍贵的纪念。我翻遍了他的卧室、书房,甚至杂物房,均未见踪影——我仿佛看到父亲狡黠地笑了:“小样儿,这本讲义躲过了反右运动、躲过了红卫兵小将天天抄家,也躲过历次的颠沛流离,还躲不过你?”
作者: 一碗仙人粄    时间: 2023/10/12 16:54
对兴宁无贡献的话不值一提,不如兴宁扫地阿姨,更不如在兴宁任教的普通教师




欢迎光临 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http://fc.xna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