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3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LAN技术: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复制链接]

8776

主题

9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 1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AN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我们在叹服于以太网发展的辉煌历程的同时,不妨也回顾一下在LAN领域曾一时风骚的其它技术,从中感受一下这一领域技术发展的步伐和技术融合的趋势。 <BR>提起局域网,今天人们首先想到的毫无疑问是以太网,有些人甚至早已将局域网与以太网等而视之。的确,以太网作为一种占据了当前九成以上局域网端口的LAN技术,始终在向着“更快、更好、更低廉”的目标迈进,并逐渐确立了在局域网市场的主导地位。然而,像令牌环网、FDDI、ATM及帧中继等局域网技术也曾一时风骚。有的甚至还在不断地改进或与其它技术融合,展现着其特有的技术魅力。 <BR>Token Ring:光环渐失 <BR>令牌环(Token Ring)是IBM公司于八十年代初研发成功的一种网络技术,并于1985 年推出了首个传输速率为4Mbps的令牌环网产品。 <BR>令牌环网使用一种标记数据作为令牌,并始终在环上传输。无帧发送时,令牌为空闲状态,所有的站点均可俘获令牌。站点获得空闲令牌后,将令牌置为忙状态,并发送数据。数据随令牌到达目的站点后,目的站点将数据复制,令牌继续环行返回发送站点,这时发送站点将俘获的令牌释放,令牌重新恢复为空闲状态。 <BR>基于IEEE 802.5标准的令牌环网有1Mbps、 4Mbps和16Mbps三种数据传输速率,与广播方式的以太网相比,令牌环网是一种顺序向下一站广播的LAN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可以保证每个节点设备在预定时间间隔内获得对网络的访问,即便在网络负载很重的情况下,仍具有确定的响应时间,因此特别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BR>令牌环网技术的不足之处是网络设备价格高,不易普及。任何一段线路或者任何一台主机的故障都将导致整个网络的失效,并且缺乏对多种服务和QoS服务质量的支持。 <BR>令牌环网之所以能够在八十年代中后期风行一时,除这种技术本身的诸多优势之外,也与当时研发并力推这一技术的IBM公司在PC及网络技术领域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不无关系。就在以太网主流地位初露端倪的九十年代初,不少业内人士与分析家仍幻想令牌环网将会击败以太网,成为LAN市场主流。但随着以太网集线器产品的出现以及以太网结构化布线问题的圆满解决,令牌环网的光环渐失。 <BR>FDDI:无可奈何花落去 <BR>FDDI (Fiber Distributed-Data Interface)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技术始现于1986 年,是由Sperry、Burroughs和CDC 等公司研发的一项旨在提高网络可用性与数据传输速率的新型网络技术。 <BR>FDDI可支持多种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为光纤,是一种高速宽带LAN技术,曾在八十年代末风行一时,成为不少用户部署主干网的首选网络技术。 <BR>FDDI物理结构是二个平行的、相对作反向传输的双环结构网,采用定时令牌传送协议,具有良好的系统冗余与管理性能,对冲突处理能力强,在高速率下也不会出现明显性能衰退。FDDI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00MBps,最大传输距离100公里。 <BR>由于FDDI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因而还具有很好的抗电磁与射频干扰能力,并能够有效防止传输过程中的分接偷听以及辐射波侦听,因而是一种极为安全的数据传输技术。 <BR>FDDI的缺点是部署复杂、成本高昂,交换机端口少,价格昂贵。而且由于FDDI本身是共享性网络,限制了网络容量,易出现网络拥塞。此外,FDDI难与将来的网络兼容、传输速率无法突破100Mbps极限都是其致命弱点。,因此,FDDI技术的发展速率一直较为缓慢,始终未能打入LAN主流技术领域。尤其是在ATM和快速以太网技术盛行之后,作为FDDI杀手锏的冗余容错与可管理性能等优势已不明显,FDDI的发展步伐基本停滞,设备供应商也相继中止了FDDI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甚至连最初一直支持的一些公司都表示要“离FDDI越远越好”。 <BR>FDDI要彻底退出LAN市场仍需假以时日。因为在八十年代末与九十年代初,美国与加拿大等Internet先驱国家均采用了FDDI技术,构建很大一部分网络。但在新构建的网络内,却早已见不到FDDI的踪影了。因此,FDDI完全退出LAN舞台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BR>ATM: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BR>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最初是作为一种广域网技术提出来的,但由于ATM具备的高带宽及低延迟特性使其非常适于用作局域网技术,因而很快在局域网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BR>ATM采用异步时分复用方式,将信息流分成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高速交换,不仅适用于高速信息传送和对QoS服务质量的支持,还具备多种业务支持能力与动态带宽分配及连接管理能力,并能够兼容部分原有技术。因此,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众多网络设备供应商也相继推出了商用化ATM设备,推动了ATM的发展。ATM一度成为网络建设的主流,全球众多公用及专用网络纷纷采用了这一技术,ATM甚至被视为各种协议的终结者,认为将来ATM将会一统语音与数据、公网与专用网、广域网与局域网,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集成网络。 <BR>然而,时至今日,ATM不仅未能实现一统网络的梦想,反而将越来越多的市场空间拱手出让给了新崛起的以太网。IP与以太网技术的无缝融合,不仅使ATM 的桌面应用市场前景黯淡,而且在局域网领域,由于ATM在成本与易用性方面根本无法与以太网匹敌,因此,在今天的网络技术领域,ATM锋芒尽失,难觅昔日风采。 <BR>由于ATM自身良好的QoS服务质量支持,以及运营商与服务供应商此前已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ATM仍将会在网络基础架构领域与IP并驾齐驱。另外,ATM显现出的与其它技术的融合能力以及在广域网和城域网领域的优势,使得部分用户仍可能将继续对这一技术进行投资。如美国第四大长话巨头Sprint通讯公司今年五月末就表示,为满足公司客户对网络容量的需求,将着手将公司现有的800万电话线路最终全部转向基于数据包的ATM系统。 <BR>FR帧中继:岌岌可危 <BR>作为一种实现LAN间互连的理想解决方案,FR(Frame Relay)帧中继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X.25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数据传输技术,处理效率较X.25高,帧信息也比X.25长,适于封装诸如压缩视频和WEB业务等局域网数据单元。 <BR>帧中继在网络第2层以简化的方式传送数据,完成物理层、链路层和核心层的功能,并以比分组容量大的帧为单位而非分组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在网络中间节点对数据不进行误码纠错。因此,帧中继技术在保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灵活性与低成本的同时,缩短了传输时延,提高了传输速率。因此,很快成为实现局域网间互连等应用的主流技术。 <BR>由于帧中继技术国际标准比较成熟,可提供高效、经济、可靠、灵活的接入,并具有吞吐量大、时延小、适合突发业务等特点。因此,帧中继技术继首先在美国和欧洲得到成功应用之后,逐渐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应用,帧中继网络技术自1992年首次提供公用服务以来,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1994年到1996年间,全球帧中继业务增长高达350%。同时,由于帧中继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吸取先进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衍生出了基于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的帧中继业务、多链接帧中继及基于DSL的帧中继等,使这一技术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尽管如此,高速以太网与网络IP化毕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可以通过多条T-1线路捆绑来提高帧中继的连接速度,但是与万兆城域网相比仍逊色许多,同时基于Internet的VPN服务也有望成为帧中继的取代者。因此,随着以太网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及向城域网领域的渗透,帧中继的市场地位也岌岌可危。 <BR>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BR>就用户角度而言,期望能够选择一种长盛不衰、永远不会落伍的技术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今天最前沿的技术,明天可能就会成为明日黄花。就是已在局域网领域纵横捭阖三十年之久的以太网技术,本身其实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以,用户构建网络时,没有必要一味地追求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更没有必要在几种技术之间犹豫不定或苦苦等待更新的技术,而应根据各自实际业务需求,在适当考虑未来业务发展的基础上,选择能够最好地满足业务与应用需求的技术。 <BR>对于新用户而言,虽然理所当然应尽量避开已过时或行将落伍的技术,优先考虑最新主流技术,但也并非采用的技术越先进就越好。采用最新技术除了部署成本相对较高以外,可能还会遭遇技术不成熟、服务支持不到位的风险。因此,选择一种相对成熟、相对普及的市场主流技术应是新用户的首选。如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可以优先考虑千兆以太网,对数据速率要求不高、对成本较为看重的用户甚至也可以考虑快速以太网。而对QoS服务质量有特别要求的用户,考虑一下ATM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BR>对于已部署了过时技术的用户而言,也没有必要立即摈弃原有技术,只要这种技术能够满足自身应用需求,就没有必要向新的技术升级;如若现有系统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可以通过适当引入新型技术的方式,逐渐向新技术转型;而对于那些技术本身已成为业务发展的主要桎梏的用户,则应毫不犹豫地放弃原有技术,立即转向新型技术。 <BR>总之,对于用户而言,在日新月异的局域网技术领域,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而这也正是几乎所有技术领域的金科玉律。<BR>&nbsp;<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1/20 07:21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