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洁 发自上海 《 国际金融报 》 7月17日,据新华社报道,尽管监管层没有明确表态房地产融资政策将调整,但近期种种迹象表明,暂停三年多的房企融资将有条件放开,闸门或将从涉及上市房企的重组开启。在昨日下午召开的瀚亚资本第六届财富论坛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陈淮[微博]表示,开发商开发房地产,肯定是要借钱要融资的,关键是如何把间接融资转为直接融资。 政策调整成定局 据了解,7月以来,随着房地产企业再融资重启预期的不断升温,上市房企中已有宋都股份、金丰投资、新湖中宝、迪马股份等多家公司因“筹划重大事项”而相继停牌。记者注意到,近期,一则房企融资将开闸的传闻引发了地产板块的强劲反弹。 7月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严格防控房地产融资风险。让房地产企业融资正常化,打开融资正门,尤其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正是完成我国金融发展构想的重要一步。 事实上,2010年初,监管层正式宣布暂停批准房地产企业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据悉,从2009年11月南国置业成为最后一只登陆A股的房地产企业至今,已有将近4年时间没有房企IPO。从2009年9月8日世荣兆业的定向增发方案获批后,几乎无房企再融资计划获批。 “国务院‘金十条’的出台重在预防整个金融风险,但毫无疑问加大了房企融资的难度,可以预料的是,融资渠道有限的非上市房企及众多的中小房企都将受到较大的影响,有可能加速整个行业的洗牌。”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来说,在银行贷款及其他融资渠道融资难度普遍增大的情况下,上市房企的优势将体现得更加明显,资金与土地储备较充裕、现金流控制良好的已上市房企无疑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更受投资者和机构的青睐。据了解,目前,新城控股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三家银行的总行有战略合作。 监管把好审批关 交通银行研究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实际社会融资总额同比多增的1.83万亿元中,有七成多流向了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第二季度,这一格局也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两个部门的资金需求也抬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导致国内流动性虽相对宽松,但经济增长并没有受益。为此,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向媒体透露,这几年上市房企丧失了直接融资功能之后,对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现在房企再融资应该放开,而且时机也到了”。 多家机构认为,放开再融资将对房地产企业获取资金形成实质性利好。长期来看,再融资放开有利于优势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而提高行业集中度,龙头和优质成长企业的估值有望得到修复。申银万国[微博]也发布报告称,再融资将刺激地产股估值修复。在七八月份销售缺乏亮点、而龙头公司估值仅有7倍左右的情况下,再融资重启将可能成为地产板块股价表现的主要催化剂。 欧阳捷坦言,再融资开闸就是要让金融回归市场化,尽量减少行政干预。但必须注意的是,一旦放开,政府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管把控,不要重蹈因国内市场不理性而造成推高房价的反作用力。新城会严格控制负债率、高周转、不囤地、快速销售,抑制盲目扩张的冲动,理智有序地将触角从长三角蔓延至全国各地。上市后,新城对债务结构进行了优化,财务风险也处在较为合理的水平。 事实上,目前,内地房企海外融资正成为一个趋势。相关地产人士直言,海外融资对企业的运营、财务相关指标,如现金流、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指标不满足要求的企业是很难融到资的。 多位地产人士表示,融资开闸后,监管层应把好审批关,对存在国家调控政策中规定的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不予批准,并对市场从严监管,把有问题的企业挡在门外,让真正有需要的优质企业从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