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49192|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兴宁、各姓门联堂号之来由

[复制链接]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12 2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赵姓
  堂号:天水堂郡望:天水郡
  堂联:一琴世泽半部家声
  赵氏是以封地命名的姓。伯益(禹时的重臣、嬴姓各族的祖先)的九世孙造父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驶车马的能手,辅佐周穆王(西周国王)平定徐偃王叛乱有功,穆王赐赵城(今山西洪洞县一带)于造父。自此,其子孙以赵为姓。
  造父的20世孙赵恒于公元前408年建立赵国,定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公元前222年被秦所灭。末代赵国君主受秦命主西戎,世居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县),在此发展成望族,因此以“天水”为郡望堂号。
  北宋时期,赵氏中有两位杰出人物,一位是殿中御史赵抃,字阅道,号知非子。弹骇不避权贵,人称铁面御史,为官十分清廉,赴成都做官,只带一琴一鹤相随,被视为清官典范。一是太祖太宗两朝宰相赵普,每次朝罢回府,总是闭门读《论语》,为宋朝的建立和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对太宗皇帝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定太平。”
  为纪念两位先贤,氏人以“一琴世泽,半部家声”为赵氏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赵氏排第7位大姓。
     
  
  钱姓
  堂号:武肃堂郡望:彭城郡
  堂联:射斗世泽朝笏家声
  钱氏是以官名命氏的姓。《通志·氏族略》载:“彭祖的裔孙彭孚,在西周时任钱府上士(掌管钱财的官),人们以他的官称他为钱孚,以后他的后代便以钱为姓。”
  由于钱姓是从彭姓中分化出来的,钱姓人仍以彭姓发源地彭城为郡望,事实上从战国时期起,钱姓人主要在江南发展。
  唐末杭州人钱缪,任镇海节度使(公元852—932年),相传曾在杭州用弓箭射钱塘江潮头,与海神交战。公元896年击败董其昌,据今浙江及江苏西南部、福建省东北地区,于公元907年被后梁封为吴越王,自称吴越国王,在位期间征发民工修建钱塘江及太湖水利工程,使当地农业得以发展。(吴越国共历5主84年),卒谥武肃王。为纪念钱缪,氏人以他的封谥“武肃”为堂号,以他的业绩“射斗世泽、朝笏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钱姓排第89位大姓。
  
  孙姓
  堂号:映雪堂郡望:太原郡
  堂联:山西源流江东开国
  孙氏是采用祖父名字命氏的姓。《元和姓篡》记载:“周文王姬昌的九世孙惠孙的孙子武仲为纪念祖父,以祖父名讳中的孙字为姓,就是孙氏。”
  春秋时期,齐国人孙武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军,曾率兵攻破楚国。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兵书,至今仍受到中外推崇。孙武的孙子孙膑,也是杰出的军事家,由于这支孙姓人受到孙武孙膑的影响,发展很快,在山西太原形成了人多势众的望族,因此,《百家姓》列孙氏为太原郡。史称孙氏太原望。
  到了东汉末年,孙武的22世孙孙策、孙权在江东地区(今南京)建立吴国,史称东吴,与刘备、曹操、三国鼎立,历4帝59年。
  东晋时期,孙武裔孙孙康,家贫,夜读无烛,乃出庭坐于雪地映雪读书,后来成了大学者,官至御史大夫,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成为世人发愤读书的典范和楷模。因此氏人以“映雪”为堂号,以“山西源流、江东开国”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孙姓排第12位大姓。
  
  李姓
  堂号:陇西堂郡望:陇西郡
  堂联:登龙世泽射虎家声
  李是避祸改字的姓。尧帝时有皋陶氏世袭大理(司法长官)历虞、夏、商三代,以官名命氏称理氏。到商朝末年裔孙理征得罪纣王被处死,其子利贞随母出逃,靠食李为生,遂改姓李。
  《元和姓篡》说:“李利贞的十一世孙为李耳(老子),李耳的八世孙李昙入秦为御史大夫,其子崇任陇西太守(今甘肃境内)发展为当地望族。氏人以‘陇西’为堂号。”
  李氏在发展中人丁兴旺,繁衍昌盛,历史上李氏称帝者60余人,最使人仰慕的是东汉学者李膺和名将李广。李膺字元礼,为人清廉,声望极高,被太学生称为天下楷模,士人称得到李元礼接见为登龙门。李广,以勇敢善战者著称,一生与匈奴作战70余次。《前汉书•李广传》著:“李广出猎,见草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羽。”氏人为有这一文一武两位人物感到骄傲,因此以“登龙世泽、射虎家声”为堂号。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李姓排第2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2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39 | 只看该作者
  吴姓
  堂号:三让堂郡望:延陵郡
  堂联:平治世泽至德家声
  吴姓源于吴国始祖太伯和仲雍,是以国名命氏的姓,其中有一段贤德故事。
  周部落首领古公为亶父(周太王)姬姓。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贤而有才干,季历之子姬昌(后来的周文王)有圣瑞之象。太王把周部落的兴盛寄希望于姬昌。太伯、仲雍明白父亲让季历继位(封建社会传长不传幼)以便传位于昌的想法,乘太王生病的时候,以给父亲采药为借口,远奔东南吴越地区,以家为业,聚众成部落。太王去世时,兄弟二人回去奔丧,得太王遗书,立太伯为王,太伯推让,仲雍也推让,季历也推让。为之太伯、仲雍返回吴地。据当地风俗,断发纹身(以表示其坚强的决心)建立吴国。孔子读及此节,拍案叫绝:“此乃至德也,三让两家天下,民无泽而称矣。”氏人为纪念始祖的贤德,以“三让”为堂号,以“平治世泽,至德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吴姓排第10位大姓。
  
  郑姓
  堂号:荥阳堂 郡望:荥阳郡
  堂联:尚书世泽通德家声
  郑是以国名命氏的姓。周宣王(西周国王姬静)公元前806年,封其弟姬友于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公元前375年被秦所灭,其子孙散居河南中部一带以郑为姓。河南中部是古代荥阳郡管辖的范围,所以在郑姓人中,自古就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姓遍天下之说,因此,郑姓人以“荥阳”为堂号郡望。(载《姓氏探源》)
  在历史的发展中,郑姓名人辈出,其中东汉隐士郑钧,曾屡被征辟,特拜侍御史,迁尚书,后以病辞官还乡。汉章帝(刘炟)东巡,亲到均家,敕赐尚书奉禄,以终其身,当时人号“白衣尚书。”《东观汉记·郑云传》载:“东汉经学家郑玄,字康成,学识广博,曾入太学,最后跟马融学古文经,学归故里,辟馆“广交”,门旌“通德”,聚徒讲学,弟子至数百千人。因党锢事件被禁,潜心注书,通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大成者,称为郑学。”氏人为纪念两位先贤,以“尚书世泽、通德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郑姓排第23位大姓。
  
  王姓
  堂号:太原堂郡望:太原郡
  堂联:三槐世泽两晋家声
  王是王氏贵族的姓。《通志·氏族略》载:“周灵王(东周国王,姬泄心,公元前571—545年在位)的儿子姬晋,才识过人,被立为太子,因直谏被废,由王子一下变成了平民百姓,姬晋的家人为纪念曾是王族的身份,便以王为姓。”《姓氏探秘》说:“如今天下王姓都尊晋为祖先。”
  在历史的发展中,王姓成为蕃衍兴旺,分布广泛的姓氏,在全国许多地方形成了人口众多,势力强盛的名门望族,《中华百家大姓源流》载:其中太原(山西)是王氏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郡望和堂号。唐代曾把太原王氏封为“海内第一高门”。
  在发展中,王姓创造了辉煌的家庭文化,诞生了无数名人。西晋末王敦握重兵屯武昌,与其堂弟王导,字茂弘,拥护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公元318年司马睿称帝,王导任丞相,王敦为大将军,成为王氏的显赫时期。到了宋代,王导后裔王祐任北宋后兵部侍郎。《宋史王旦传》载:“祐手植三槐于庭前曰:‘我之后代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后次子王旦作宰相。建立“三槐堂”以为庆贺,时称三槐王氏。”后来“三槐世泽、两晋家声。”之堂联便成了王氏的代名词一直延续下来。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王姓排第1位大姓。
  
  冯姓
  堂号:大树堂郡望:始平郡
  堂联:将军世泽天官家声
  冯是出自封地的姓。《元和姓篡》载:“周文王姬昌的十五子毕高公受封于魏,以魏为姓,裔孙魏长卿又受封于冯城(河南荥阳西南)其子孙以冯为姓。”
  在冯姓发展史上,在诸多名人公卿中,东汉冯异是最值得称道的。冯异,颖川(河南)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34年,从刘秀为偏将军,封应侯(河南鲁山东),战场屡立战功,诸将并坐论功时,他常退避大树下,军中因号“大树将军”,后世称不争名利的将军为大树将军。刘秀即位,任征西大将军,封阳夏侯,治河南太康县,卒于军中,为二十八宿之箕星,氏人为纪念冯异,以“大树”为堂号,以“将军世泽、天官家声”为堂联。
  
  陈姓
  堂号:德星堂郡望:颖川郡
  堂联:颖川世泽太丘世泽
  陈是以封邑为氏的姓。周武王(周朝开国皇帝),姬发将女儿嫁给舜帝后裔妫满封于陈邑(河南淮阳),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祠,建立了陈国,其子孙以陈为姓,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姓。
  陈国历588年传20世26代君王,公元前479年于亡楚国。妫满的第十二世孙陈完逃往齐国改姓田,其子孙任齐国大夫、卿、相。秦始皇灭齐,有田轸者逃往颖川恢复陈姓,此后陈姓在中原瓜瓞绵绵,生齿甚众,发展为名门望族,因此以“颖川”为郡望。
  陈轸的八世孙,东汉陈寔,字仲弓(公元104-186年)颖川人,是陈氏族中的关键人物,初为县吏,曾入太学读书,后任太丘长(河南永城西北地区)党锢之祸起,被连累,余人匆逃亡,他自请入狱,免他人祸,里人念其为人正直平和。互相告诫:“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公所短”,而赦免。年八十四卒于家中。谥“文范先生”,海内外往吊者三万余人。
  公元568年南朝陈宣帝元年追封陈寔为陈氏颖川始祖。为纪念陈寔,氏人以“德星”为堂号,以“颖川世泽、太丘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陈姓排第5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3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0 | 只看该作者
  褚姓
  堂号:河南堂郡望:河南郡
  堂联:登善世泽辅政家声
  褚是以官名命氏的姓。春秋战国时期,宋、郑、卫等国设置褚师(管理市场的官),其子孙以官名为姓褚师,后去师姓褚。
  褚姓自得姓以后主要在河南发展,因此,《百家姓》列褚氏为河南郡。
  在褚氏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唐代大臣褚遂良(公元596-695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其书法继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以后,别开生面。后人把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太宗时官至中书令(宰相)。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任史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也称褚河南。氏人以“河南”为堂号,以“登善世泽、辅政家声”为堂联纪念褚遂良。
  
  卫姓
  堂号:长平堂郡望:河东郡
  堂联:河东世泽漠北家声
  卫是以国为氏的姓。周公旦(周武王遗诏辅政周成王者)平定武庚(商纣王之子)三监(看管武庚的三个人)叛乱之后,把殷民(原商朝国民)七族和商朝故都周围地分封给武王的弟弟姬封,建都朝歌(河南淇县)国号卫,其国民以卫为姓。
  秦代以后,卫姓主要在山西发展,在河东郡(今山西临汾)发展成望族。故《百家姓》列卫氏为“河东”郡。
  西汉时期,名将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青,河东平阳人(山西临汾西南),武帝时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山西高车县)侯,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率军大败匈奴,收复秦时河南失地。元狩四年(公元119年)又与霍去病(汉代名将)深入漠北,再次击败匈奴主力。他的一生中先后七次带兵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安定了北面诸郡,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氏人为纪念卫青,以他的封爵“长平”为堂号,以他的出生地和业绩撰堂联:“河东世泽、漠北家声。”
  
  蒋姓
  堂号:乐安堂郡望:乐安郡
  堂联:三径世泽九侯家声
  周成王(西周国王)封其侄姬旦第三子伯龄于蒋地(今河南光山县),建立将国,其国人以国名为姓就是将氏。
  春秋时期蒋国被楚国所灭,其裔有迁居乐安者(今山东邹县),并在当地发展成望族,因此以“乐安”为郡望、堂号。
  西汉时伯龄裔孙蒋诩,哀帝刘欣时为兖州刺史,以廉直著称,后因王莽撮政,借病归隐,荆棘塞门,舍中开三经,不出。唯羊仲求仲同游之。
  东汉初年,蒋诩曾孙蒋横,佐光武帝刘秀讨赤眉有功,官至大将军,其九子俱封侯,公华侯颖;会稽侯(今浙江绍兴)郑;临江侯(四川忠县)川;临湖侯(安徽无为县)曜;临苏侯淅;浦亭侯巡;九江侯(安徽定远县)稔;云阳侯(陕西淳化县)默;函亭侯(江苏宜兴)澄。蒋澄为宜兴始祖,其裔孙将仕杰,元朝末年避乱而迁浙江奉化溪口镇,这便是蒋介石的血缘始祖。
  为标榜蒋氏的发展,氏人以“三径世泽、九侯家声。”为堂联。成为蒋氏的代名词一直延用至今。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蒋姓排第4位大姓。
  
  沈姓
  堂号:吴兴堂郡望:吴兴郡
  堂联:八咏世泽四韵家声
  周文王姬昌之子季载受封于沈地(今河南平舆北)建立沈国,公元506年被蔡国所灭。其子孙以沈为姓。
  春秋时期,沈氏主要在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发展,秦末有季载裔孙博士沈遂十一世孙沈戎徙居吴兴(今江苏苏州地区),子孙昌盛,累世为官,发展成名门望族。所以吴氏以“吴兴”为郡望、堂号。
  在历史的发展中,沈氏子孙自强不息,为中国的繁荣进步做出了贡献,曾涌现出不少知名人物。南朝时有文学家沈约,吴兴建康人,历任宋、齐二朝,后助梁武帝登位,官至尚书令。创四声(平上去入)八病(平头上尾、蜂胺、鹤膝、太韵、小韵、旁纽、正纽)之说,对古体律诗的转变有很大影响。
  氏人以沈约为自豪,以“八咏世泽、四韵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沈姓排第37位大姓。
  
  韩姓
  堂号:昼锦堂郡望:南阳郡
  堂联:南阳望族北斗高名
  韩是以封地命名的姓。韩氏之始本自先周,文王之子封于韩(今山西河津东北,为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诸侯国),因此以封地为姓就是韩氏。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氏人播迁于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等地。西汉末年的韩骞辟王莽之乱,徙居南阳(山东以南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韩氏以南阳为郡望。
  在韩姓的发展史上,人才辈出,其中成绩突出、影响深远者是韩愈,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公”,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传世锦文》载:“文望尊隆,韩退之若泰山北斗。”
  到了北宋,有大臣、宰相韩琦,天圣进士历右司谏,宝元三年(公元1040年)出任陕西安抚使,神宗即位(公元1068年)以武庚军节度使兼相州,相州是韩琦故乡,更有衣锦还乡,风光非常之感。因筑堂曰:“昼锦堂”庆贺。欧阳修为之作《昼锦堂记》。氏人以为荣。即以“昼锦”为韩氏堂号,撰堂联“南阳望族、北斗高名”也书“南阳世泽、北斗家声。”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韩姓排第25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1 | 只看该作者
  杨姓
  堂号:四知堂郡望:弘农郡
  堂联:五贵四泽三鳣家声
  西周时周宣王姬静的小儿子尚父,被周幽王封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范村古城一带)建立杨国,其子孙以国名为姓,就是杨氏。
  春秋时杨国灭于晋,其子孙逃到华山仙谷居住在华阳(今陕西秦岭以南、四川、云南、贵州一带)后北迁落籍弘农(河南黄河以南、宣阳以西和陕西洛水、丹江流域)在此发展成大族。《姓氏探源》说:“当今90%的杨氏出自弘农这一支派”。在中国历史上为第6大姓。
  在中国历史上杨氏称帝者有十几人,名人贤士代不泛人,其中东汉杨震是最受世人敬仰的。杨震,字伯起(?—124年)弘农华阴人,自幼博览群书、对《五经》最人研究,时称关西孔子。早年薄于仕途,聚徒讲学。一日正课,忽然一只大冠鸟嘴衔三条鳣鱼放于讲坛上而后飞走。众人说:“蛇鳣者,卿大夫之象也,数三者,法治也,先生自此升矣。”至此,杨震步入仕途,历任荆洲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为官清白,拒绝馈赠。《后汉•杨震传》写道:“王密为昌邑县令,至夜怀黄金十斤赠震,报当年知遇之恩,震拒。密说:“至夜无人知。”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密愧而退。”此“四知”成为千古佳话。杨震子孙世代任大官僚,使“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大家族,氏人为纪念杨震,以“四知”为堂号,用“五贵世泽、三鳣家声”为堂联。
  
  朱姓
  堂号:紫阳堂郡望:沛郡
  堂联:鹅湖世泽鹿洞家声
  朱氏乃以国名命名的姓。《姓苑》记载:“周武王姬发(西周国王)封颛顼(传说中古代部落首领)裔孙曹挟于邾国(今湖北黄岗西北),其子孙以邾为姓,后为楚国所灭,其子孙逃往沛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邑旁而姓朱。”
  至西汉朱诩之子朱浮为大司马、大司空,其子朱永为下邳太守,世代大官,在此发展成大族。使沛郡成了朱氏最具影响的郡望。
  到了南宋,在朱氏族人中出位了哲学家、教育家,历史上称为朱子的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一生广注典书,对经史、文学均有贡献,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他集注的《四书》一直被后来当作科举考试的范本。他曾讲学于白鹿书院(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后又建紫阳鹅湖书院,从事教育50余年。氏人为纪念朱熹,以他的别号“紫阳”为朱氏堂号,以他的书院名撰堂联“鹅湖世泽、鹿洞家声”。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朱姓排第14位大姓。
  
  秦姓
  堂号:天水堂郡望:天水郡
  堂联:奉献世泽赐福家声
  《通志·氏族略》载:“大禹时的大臣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善于养马,周孝王(西周国王)命其在汧、渭二水间养马,马生众多,因之封秦邑(今甘肃张家川东)与之,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即秦氏。”
  秦氏得姓以后主要在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发展。春秋时期非子的曾孙秦仲为周宣王(西周国王)的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阵亡,其子秦庄公请命续征,打了胜仗,收复了失地,因功封为西垂大夫。庄公之子亦因功封侯,其子孙世代大官,在当地发展成强宗大族,史称“天水望”。氏人多以“天水”为堂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更使秦姓人名人辈出。东汉有茂陵人秦彭、秦袭、秦固等兄弟五人同为郡守一级的官,年俸二千石,合起来刚好万石,所以京城称为“万石秦家”,秦周常以钱财接济人,名声极好,官至北海相,所以氏人以“奉献世泽、赐福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秦姓排第78位大姓。
  
  尤姓
  堂号:遂初堂郡望:吴兴郡
  堂联:东吴世泽南宋家声
  尤是因避讳而改的姓。五代十国时福建沈姓者,为避闽(福建)王王审知的“审”字谐音,而改姓尤,遂有尤氏。
  由于改姓者在福建,所以尤氏主要在江南发展,因此《百家姓》列尤氏为吴兴郡(今江苏)。
  南宋时有诗人尤袤,字廷之(1127—1194年),号遂初居士,江苏无锡人,绍兴进士,曾任泰兴令、江东提举常平等,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博学多知,藏书丰富,诗学江西派,风格平淡,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宋光宗(赵惇)为其藏书楼亲书“遂初堂”赐之。氏人以为极度荣耀,即以“遂初”为尤氏堂号,用“东吴世泽、南宋家声”为尤氏堂联。
  
  许姓
  堂号:高阳堂郡望:高阳郡
  堂联:忠孝世泽节义家声
  许是以封地命名的姓。周武王时,炎帝(上古部落的首领)的裔孙孙伯夷的后代姜文叔被封于许由曾居住过的地方称许地(今河南许昌),建立许国,其国人以许为姓。春秋时许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散居四处,主要在高阳发展(山东临淄一带),大多以“高阳”为郡望堂号。
  在江南,明代有两位志士很受氏人敬仰,明代崇祯七年进士许直,字若鲁,历任浙江义乌知县、广东惠来县令、吏部文选司主事,进考功员外郎,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崇祯帝朱由检吊死于景山,许直写绝命词6章,亦上吊自尽。
  许直族侄许德溥,清兵强行《发令》德溥抗命剃成头陀状,并于两臂刺上“生是明朝人、死为明朝鬼”,于胸部刺上“不愧本朝”,后被人告发死于江宁。
  为纪念许直和德溥,氏人撰堂联:“忠孝世泽、节义家声”。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许姓排第35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1 | 只看该作者
  何姓
  堂号:三高堂郡望:庐江郡
  堂联:庐江世泽学海家声
  何氏系出韩姓。秦始皇消灭韩国后,一部分韩氏人逃往长江中下游,其中有韩瑊者携妻遁于庐江郡,隐于东乡要津造舟以渡行人。秦始皇巡守过博浪沙,韩国旧臣张良为报灭韩之仇,令力士椎击始皇而误中副车败事,始皇遂下令搜索六国遗族,欲斩尽杀绝。时冬有秦吏过东乡津,请问客居者姓氏,及瑊,瑊指冰冷的河水(意思姓寒(韩))说:“姓此”,秦吏以为姓河,遂登记为“河氏”,后有秦吏告知此事,瑊大惊:“吾家免于刀祸,河字之力也,然姓氏当以人附丁口,岂可似水泛滥而无所归,遂以何氏为姓。”至汉代这支何姓人已发展成人多势众,官宦显赫的望族,因此《百家姓》列庐江为何氏郡望。
  南朝时,有何点、何求、何胤兄弟三人,博学多才,隐居不做官,人称游侠处士。齐宋好几次请他做官,他都拒而不去,梁武帝也想请他做官,把他召到华林园,他托病辞归,人们称他兄弟三人为“三高居士”。
  氏人为纪念何点兄弟三人以“三高”为何氏堂号,以“庐江世泽、学海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何氏排列第17位。
  何氏字派自二十四起为:南邦钟达秀、循起乃荣昌、振家承祖德、兴国用贤良。
  
  吕姓
  堂号:道德堂郡望:河东郡
  堂联:五祖世泽八仙家声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炎帝(上古姜姓部落的首领,即神农氏)的后裔伯夷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吕地(河南南阳西)建立吕国,氏人以国名为姓,就是吕氏”。
  吕氏得姓以后,播迁频繁,分布广泛,主要在河东(今山西)发展,所以《百家姓》列吕氏郡望为河东郡。
  吕氏发展史上,名人志士不绝于世。其中唐末道士吕岩,字洞宾,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年)中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在庐山遇汉钟离授天仙丹诀,时年64岁,隐居终南山(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修道,百余岁而童颜。传说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通称吕祖。道教全真教尊为北五祖之一,又传为道教八仙之一。氏人为纪念吕洞宾以“道德堂”为吕氏堂号,以“五祖世泽、八仙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吕姓排第40位大姓。
  
  施姓
  堂号:阳山堂郡望:吴兴郡
  堂联:勤俭世泽耕读家声
  《元和姓篡》载:“春秋时期,鲁国国王鲁惠公的儿子名子尾,字施父,为鲁国大夫,施父的子孙以祖父的名字施父为姓,后去父而姓施。”施姓得姓以后,形成了吴兴郡望。
  元代有文学家施耐庵(1296—1370年)原籍苏州,元朝至顺辛末(1331年)进士,曾官钱塘,因和当道权贵不和而弃官退居故乡,曾在江苏如皋、泰州一带“隐居”教书,是刘伯温(朱元璋军师)的同窗,亲历“驱除鞭虏”大战。晚年隐居兴化施家桥(新垛乡),此地河港纵横,流水清清,环境优美,堪称“桃园胜地”,独施家桥乃高埠。施耐庵称之为“阳山”,在此闭门著《水浒》,嘱后裔“克勤克俭,精耕细读”,因此,施氏后裔以“阳山”为堂号,以“勤俭世泽、耕读家声”为堂联。
  
  张姓
  堂号:清河堂郡望:清河郡
  堂联:九居世泽百忍家声
  轩辕黄帝的儿子挥,因发明弓箭,被任命为弓正(监管制造弓箭的官),因为弓正引申为开弓、弓长,所以赐姓张。
  据明嘉清年间张浚等纂修的《张氏统谱》称:“吾张氏得姓者,自轩辕皇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日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于青阳,后改为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而望“清河”者独最。”挥的后裔居清河。以“清河”为郡望堂号。这是张氏最著名的堂号郡望。
  唐代有山东郓城人张公艺,是张氏最崇拜的人。郓州张公艺,九世同居共财,远近称颂。事情传到唐高宗李治那儿,麟德中(664—665年)高宗有事泰山,亲幸其宅,向他请教保守家业和睦宗族的道理,公艺请纸笔,但写百余忍字回复,使宋高宗从中悟出。封建社会聚族而居,易起纠纷,非百忍不能相安。赐给百匹绵帛给公艺。氏人以为荣极,遂有“九居世泽、百忍家声”之堂联。成为张氏的专用标志。
  当今中国以人口多少张氏排列第3位。
  
  孔姓
  堂号:至圣堂郡望:鲁郡
  堂联:东山世泽北海家声
  《元和姓篡》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被权臣华督所杀,其子尚小,被家人抱着逃往鲁国,其子孙为纪念祖父,便以祖父名讳孔父为姓,后去父为孔,遂有孔氏。孔氏在鲁国传到第四代,生了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的创始者。他周游历国后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历代帝王屡加褒奖,他所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尊为圣人。
  东汉时期,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公元153—208年),山东曲阜人,自幼贤孝,勤奋博学,官至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因激怒曹操被杀,为建安七子之一。
  为标榜孔氏的辉煌历史,氏人以“至圣”为堂号,以“东山世泽、北海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孔姓排第72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2 | 只看该作者
曹姓
  堂号:谯县堂郡望:谯郡
  堂联:相王世泽才子家声
  上古时期有部落首领颛顼为高阳氏,其孙名安者,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曹(山东定陶县西南),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就是曹氏。
  曹氏得姓后,主要在山东发展,到了汉代初年,曹氏中有一支南迁谯郡(安徽毫州),在此发展成望族,到了东汉末谯郡曹氏中出了位显赫人物曹操(155—220年),他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中扩充了军事力量,公元196年迎献帝刘协定都许昌,后用其名义发号施令,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公元208年进位丞相,封魏王,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公元220年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俱爱好文学,共同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为一代才子。
  由于谯县是魏王室的籍贯,名声显赫,故曹氏都用“谯县”为堂号。为纪念曹操父子,都以“相王世泽、才子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曹氏排列第32位。
  
  严姓
  堂号:富春堂郡望:天水郡
  堂联:耕山世泽钓水家声
  严是庄氏避皇帝讳而改的姓《急救篇》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去世后谥号为“庄”即历史上的楚庄王,其子孙以庄为姓,东汉时为避明帝刘庄(公元58年称帝)之讳取庄严同义之意,改姓严。所以历史上说庄严一家。
  在严姓的发展史上严子陵是值得称道的人。严子陵,又名严光,浙江余姚人,与光武帝刘秀同学,公元26年刘秀即位后,他隐姓埋名,后被召到京师洛阳,任谏议大夫,他不肯受,隐居富春山耕钓自娱。年八十七卒于家(富春山临桐江,岸上钓台,景色秀丽,人称锦峰秀岭)。为纪念严光的清高,氏人以“富春”为堂号,以“耕山世泽、钓水家声”为堂联。
  
  华姓
  堂号:西岳堂郡望:武陵郡
  堂联:青囊世泽丹灶家声
  春秋时期,宋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间地)上卿(宰相)名督,字华父,又称华督,其子孙以祖父的字命氏称为华氏。也说受封于华邑,以封地为姓,称华氏。
  《百家姓探源》说:“华氏为纪念祖先出于华山,以“西岳”(华山为五岳之一其西岳即指华山)为堂号。”
  东汉时期,华氏有著名医学家华佗,沛国谯郡人(今安徽毫州人),精于内、妇、儿针灸各科,尤擅外科,创造了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术,后因不从曹操征召被杀。氏人为纪念他,以“青囊世泽、丹灶家声”为堂联(青囊指装医书的包,丹灶指练丹药的灶)。
  
  金姓
  堂号:彭城堂郡望:彭城郡
  堂联:铊侯世泽貂珥家声
  《元和姓篡》记载:“黄帝的儿子少昊当了皇帝,称为金天氏,在位84年,建都山东曲阜,其子孙以金为姓。
  金氏得姓之后,自山东曲阜向南迁徙发展,最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形成望族。史称金氏彭城望,成为金氏最著名的郡望和堂号。
  在金姓发展史上,西汉大臣金日磾,字翁叔,使后人最感荣耀。金日磾为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时从浑邪王归汉,因笃实忠诚,官至车骑大将军。汉武帝去世时,遗诏让他与霍光、桑弘羊一起辅佐汉诏帝,封铊侯。金日磾去世后,其子孙累世相继,贵显于西汉中后期。史书记载:“自汉武帝始,历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获得七世貂珥(指汉代官宦帽上插的貂尾和耳朵上挂的金环,喻功臣世族)。因此氏人以“铊侯世泽、貂珥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金姓排第69位大姓。
  
  魏姓
  堂号:钜鹿堂郡望:钜鹿郡
  堂联:鹤山世泽虎观家声
  《史书·魏世家》记载:“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封于毕,其裔孙毕万为晋大夫。公元前661年毕万与赵夙一起讨灭了霍、耿、魏三国。晋献公便把魏地封于毕万,其后裔便以封地为姓,即魏氏。
  到了秦汉时期,毕万的裔孙魏歆任钜鹿太守,子孙留居钜鹿(今山东钜野)在当地发展为望族。世代显贵,所以魏姓人言必称钜鹿。钜鹿成为魏姓人的代名词,因此以“钜鹿”为堂号。
  魏姓人在历史发展中人才辈出,其中,南宋思想家魏了翁(1178-1235),字鹤山,官至工部侍郎,后知潭州(今湖南长沙)绍兴、福州,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东汉中郎将魏应,字伯君,少好学,习鲁诗,举明经,永平初为博士,时会稽诸儒于白虎观谈论五经同异使应专掌问难,因升骑都尉。氏人为纪念二位先贤,以“鹤山世泽、虎观家声”为堂联。亦书“鹤山守道、虎观谈经”。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魏姓排第47位。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2 | 只看该作者
  陶姓
  堂号:爱菊堂 郡望:济阳郡
  堂联:百梅世泽五柳家声
  《元和姓篡》说:“尧在称帝前首先被封于唐后封于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故称陶唐氏,他的子孙有一支以陶为姓。
  陶姓在得姓之后,主要在发源地发展,所以《百家姓》立陶氏郡望为济阳(山东定陶和河南兰考以东境地)。
  东晋时期,陶氏有位诗人名扬天下,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名潜,江西九江人,为人志趣高雅,有著名的不为斗米折腰的处世哲学,曾任江洲(今重庆市)祭酒(学官名),彭泽(江西省县名)县令,因不满当时的政治腐败,辞官归隐,安居乐道,门栽五棵柳树,以“五柳先生”自居,专于诗词辞赋。《百家姓探秘》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写出了其丰富的乡间生活,成为千古佳句。”氏人为纪念他,以“爱菊”为堂号,歌颂他俏也不争春的高风亮节,用“百梅世泽、五柳家声”为堂联。
  
  姜姓
  堂号:渭水堂郡望:天水郡
  堂联:友爱世泽至孝家声
  《元和姓篡》说:“炎帝(上古姜姓部落首领)神农氏生于姜水畔(今甘肃省渭源县),其后裔即以姜为姓。”
  姜氏得姓后,主要在发源地发展,因此,《百家姓》列姜氏的郡望为天水郡(今甘肃省天水市境内)。
  姜姓中有一位人所共知的人物,这就是姜太公姜子牙,姜太公曾在昆仑山从原始天尊学道,后奉师命辅佐周室伐纣。年轻时不得志,常在渭水河边垂钓,被武王得悉告知文王(姬昌),文王感到此人有来历,在渭水河边拜访了他,使他大展才能,辅助周室,建立大功,氏人为纪念姜太公,即以“渭水”为姜氏堂号。
  东汉时有隐士姜肱(江苏沛县人)与其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闻名,兄弟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世称“姜被”为兄弟友爱,为光大友爱至孝的家风,氏人以“友爱世泽、至孝家声”为堂联。
  
  戚姓
  堂号:三礼堂郡望:东海郡
  堂联:西周世泽东海家声
  戚是以封地命名的姓。周朝卫国上卿孙林父因辅佐殇公登基有功受封于戚地(河南濮阳县北部戚城,其地西濒古黄河,为晋、郑、吴楚之交通孔道),他的子孙以封地为姓。即是戚氏。
  戚氏得姓后,逐步由发源地向东南发展,在东海(今江苏徐州、连云港地)形成望族。所以《百家姓》列戚氏郡为东海郡。
  梁朝戚衮受三礼于国子助教列文绍,对《仪礼》、《周礼》、《礼记》三礼十分精通。年十九,梁武帝(陈霸先)召衮及诸儒讲论,应答如流。简文(诏书)予以重赏,立为江洲(重庆市区)刺史,氏人因此以“三礼”为堂号。以姓源和郡望撰堂联“西周世泽、东海家声”。
  
  谢姓
  堂号:东山堂郡望:陈留郡
  堂联:芝兰世泽宝树家声
  《通志•氏族略》记载:“周宣王(西周国王),的母舅申伯,因平玁狁(古族名)之乱而被封于谢地(河南汝南县谢城),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春秋时期谢氏主要在河南发展,以后逐渐向全国搬迁,晋朝时陈留(河南淮阳地区)谢氏已成望族。其中阳夏(河南太康县)谢氏有中郎将谢攒之子谢衡(任国子祭酒),因避乱迁会稽始宁(浙江上虞)东山,在此孕育了许多著名人物。
  东晋时有宰相谢安(320—385年)字安石,出身仕族,筑室会稽东山,以山水自娱,至不惑之年出仕,孝武帝时任宰相。即“东山再起”成语之来历。公元303年,使侄谢玄,弟谢石等率水陆军8万人抵御前秦符坚90万大军在淝水大捷,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谢安称其侄谢玄“芝兰玉树载于庭前耳”谓后继有人,氏人为纪念谢安、谢玄,以“东山”为堂号,以“芝兰世泽、宝树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谢姓排第24位大姓。
  
  邹姓
  堂号:范阳堂郡望:范阳郡
  堂联:宾贤世泽德逸家声
  《姓苑》记载:“周武王(西周国王)封颛顼帝后裔曹挟于邾国,史称邾娄国,其国在今山东邹县。战国时邾娄国成为鲁国的附庸国,鲁穆公(公元前372—289年,鲁国国王)根据邾娄合音将邾娄国改名为邹国。其国人随之以邹为姓。”
  《中华百家大姓源流》说:“邹氏早期主要在发源地发展,秦汉时期,邹氏有一支迁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西南一带)发展成望族,氏人以范阳为郡望堂号。”西汉后邹氏逐步南迁。
  邹氏名人主要有战国时期的邹忌,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为相国,封于下邳称成侯。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正法律,监督官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使齐之国力大增。西汉时邹氏有文学家邹阳,被梁王尊为上宾,所作散文有游士纵横善辩之风。氏人为纪念邹阳、邹忌,多以“宾贤世泽、德逸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邹姓排第67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3 | 只看该作者
  喻姓
  堂号:遗仁堂郡望:江夏郡
  堂联:苍梧世泽交州家声
  《姓氏考略》记载:“汉朝时期有苍梧(今广西梧洲市)太守渝猛,把渝改成喻,谓晓喻一切,其子孙以喻为姓。”
  《百家姓探源》说:“公元89年和帝刘肇时渝猛为苍梧太守,以清白为治,皇帝褒奖,百姓爱戴,郡人颂之,族人敬之,被人称之为‘交趾遗仁(交趾是汉武帝时所置的十三刺史之一,包括广东、广西和越南中北部地区,东汉时改为交州)梧守之流风可尚’。”后来喻氏就以“遗仁”为堂号,用“苍梧世泽、交州家声”为堂联。
  
  水姓
  堂号:廉政堂郡望:吴兴郡
  堂联:清明世泽慈爱家声
  《通志•氏族略》载:“夏禹的一个孙子住在会稽(今江苏长江以
  南,浙江牛斗山、天台山以北及安徽水阳江流域以东地区),以水为姓。以吴兴为郡望。”
  《百家姓探源》说:“水姓人数很少,但分布很广。浙江鄞县多此姓。”明代有禹王庶孙水苏明,无锡人,洪武初为邵武知县。清正廉明,秉公办事,爱民如子,嫉恶如仇。群众口碑清官。水氏人为纪念这位清官,多用“廉政”为堂号,以“清明世泽、慈爱家声”为堂联。
  
  窦姓
  堂号:五桂堂郡望:扶风郡
  堂联:燕山世泽义方家声
  窦,孔洞,地窖是也。窦是为纪念先人从洞中逃走而命名的姓。
  《风俗道》记载:“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沉缅于酒色田猎,太宗即位时,兄弟内讧,国力哀微,东方诸侯国剩机扩充势力,杀死太康。其皇后正怀孕,为避难,她从一个后墙洞中出逃,奔回娘家生下少康,少康长大后,联合各诸侯中起兵,恢复了夏朝的统治。为纪念母亲从墙洞中逃出,少康赐小儿子龙姓窦,即窦龙,从此有了窦氏。
  晋朝窦禹钧,北京燕山人,是族人所敬仰的。原先他家境极富,但为人心术不正,势压贫贱,三十尚无子嗣。一夜得梦,其父责:“汝恶名已张满天曹,日后无子且无寿,速要悔过迁善。”钧醒,谨记父训,弃恶扬善,处处以善待人,后得五子俱登科。侍郎冯递赠诗一首:“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因此氏人以“五桂”为堂号。以“燕山世泽、义方家声”为堂联。
  
  苏姓
  堂号:五风堂郡望:扶风郡
  堂联:北海世泽南天家声
  上古帝王颛顼有孙名重黎,是高辛氏帝喾的火正(管理火种的官)以光明四海称之为祝融,其孙昆吾氏有子封于苏(今河南县一带),其后裔以封地为姓,即苏氏。
  苏氏得姓以后,主要在河南发展,史书说,苏氏世居河内(河南温县一带)后来向湖南、湖北、陕西等地播迁,形成扶风、北海、武功等诸多郡望。
  在苏氏的发展中,人才辈出,代不乏人。西汉时有大臣苏武,公元前100年以中郎将节出使匈奴,因匈奴背信弃义而被扣留,历尽威胁诱降,并被迁往北海(今贝尔加湖)牧羊,矢志不谕,始终不屈,整天手执节绒权杖,历经19年,把杖上的饰物都磨掉了,始终不屈,表现了坚强的民族气节。直到昭帝与匈奴谈和,才得以回国。死后,宣帝于公元前57年,年号五风命其画工画于麒麟阁表彰。史称“五风功臣”。
  北宋时四川苏氏在文坛上占有显赫的地位,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合称三苏(四川湄山人)以文章闻名于世,为唐宋八大家之三,其诗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为纪念苏轼、苏洵父子,氏人以“五风”为堂号,以“北海世泽、南天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苏姓排第41位大姓。
  
  潘姓
  堂号:花果堂郡望:荥阳郡
  堂联:锦怀世泽美仪家声
  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儿子季孙食乐于潘邑(河南固始县境内),其后代以潘为姓。
  春秋时期有楚成王太子商臣的老师潘崇,商臣继位是为楚穆王,封潘崇为大师。到了晋朝潘姓已在荥阳中牟(河南)形成望族。因此,《百家姓》以荥阳为潘氏郡望。
  潘氏在历史的发展中,名人辈出,晋代文学家潘岳(公元247—300年)字安仁,荥阳中牟人。潘崇裔孙,曾任沙阳令,勤于德政,县里满栽桃花,传为美谈。潘安貌美如花,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所行之处,妇女看到他都感到荣耀。掷水果给他。有“掷果盈车”之典故。因此潘氏以“花果”为堂号。
  潘岳长于赋诗,尤善哀诛之文,与陆机、陆云齐名,辞藻华丽,因此氏人撰“锦怀世泽、美仪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潘姓排第52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9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4 | 只看该作者
  葛姓
  堂号:抱朴堂郡望:顿丘郡
  堂联:稚川世泽传治家声
  葛是以地名为氏的姓。《通志·氏族略》载:“夏朝诸侯国中有葛国(今河南偃城北一带)爵位为伯,史称葛伯,葛伯的后代以葛为姓。”
  《风俗通》说:“远古时候,中原有个部落叫葛天氏(今河南长葛一带),这里人民安居乐业,是歌舞之邦。”葛洪《抱朴子》自述:“谓先人为葛天氏”。
  葛氏早期在河南发展,后来向河北、江苏句容发展。
  葛氏名人最有影响的是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意为抱守真意、不为物欲所惑)江苏句容人,从小好学,博览群书,晋元帝召他为丞相官职,赐封为关内侯。他承祖父(三国隐士)葛的炼丹术,对祖国的医学发展有一定贡献。为纪念他,葛氏后裔以“抱朴”为堂号,以“稚川世泽、传治家声”为堂联。
  
  奚姓
  堂号:衍庆堂郡望:北海郡
  堂联:车正世泽墨香家声
  上古时期的黄帝的第二十五子禺阳,受封于任,其子孙以任为姓。六传生仲,食采于夏王朝的奚地(今河北省承德地区)。史称奚仲,因发明车,官至车正(管理和制造车辆的官),其后代有一支以奚为姓。
  奚姓在发展中,望族居北海(今安徽毫县),所以史称北海奚姓望。
  奚姓在发展中人才辈出,除去奚仲还有唐代造墨家奚鼎对整个氏族颇有影响。
  奚鼎,河北易县人,所制的墨有香气,有光泽,传至子奚超,孙奚迁珪,制墨尤享盛名,时称迁珪墨,与“澄心纸”、“龙尾砚”并称文房三宝。
  氏人以“衍庆”为堂号。说奚姓乃多姓之家。以“车正世泽、墨香家声”为堂联。是说奚姓祖宗是车正之官,后裔发展以墨盛名。
  
  范姓
  堂号:万笏堂郡望:高平郡
  堂联:义田世泽墨帐家声
  《唐朝宰相世系表》说:“周宣王时有大夫杜伯无辜被杀,其子隰权逃往晋国,被晋国任命为士师(法官),他的曾孙因功受封于随,史称随会,后又封于范(今河南范县),又称范会,其子孙有一支以范为姓。”于今中国排62位大姓。
  范氏得姓后,世为晋国上卿。公元前493年,“六卿内争”,范姓人开始散居北方各地,《百家姓》列范氏为高平郡(山东金乡县)。
  在范姓的发展史上,名人辈出,最有影响的是宋代宰相、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公元969-1052年)貴显时,在苏州城郊置良田千亩称为义田。用于祭祀和族中鳏寡孤独的给养以及兴办学校,资助读书应举,培养本族氏子,死后葬于苏州万笏山(今江苏吴县灵岩北天平山),此地系花冈岩山丘枫树遍野,有万山红霞,万笏朝天之誉。其一生丰功伟绩被后人传颂。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光辉思想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和千古名句。
  其子范纯仁,官至宰相,自幼好学,夏夜蚊虫叮咬亦不肯罢读,乃置灯帐中啃读,使其蚊帐变成墨色,及考取仕途,夫人收其帐,名曰墨帐,以此教育子孙勤奋读书。
  为纪念范仲淹父子,后裔以“万笏”为堂号,以“义田世泽、墨帐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范姓排第61位大姓。
  
  彭姓
  堂号:述古堂郡望:宜春郡
  堂联:宜春望族高阳衍庆
  彭姓出自高阳氏,是颛顼的后裔,起源于商代,是用国名命氏的姓。
  《元和姓篡》记载:颛顼的曾孙吴回,继其兄重黎之职。复居火正(管理火种的官)为祝融,生陆终,陆终取鬼方氏妹为妻,怀孕三年不产,剖腹而生6子,其三子名笺铿,帝尧封于彭地(今江苏徐州)为大彭氏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即彭氏,尊笺铿为彭祖。
  彭祖是有名的长寿者,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做了一碗野鸡肉羹献给了天帝,天帝吃了很高兴,就赐他长寿,历夏、商两代,活到八百多岁相貌并不衰老。商朝时,朝庭派人向他请教长寿的秘诀,他侃侃而谈:“我自幼父母双亡,长大后又碰上犬戎入侵,流落西域多年,从年轻到现在一共死了四十九个妻子,五十四个儿子,像我这种人先天不足,后天也保养不好,那里谈得上延年益寿的办法。”说完,长叹一口气,飘然而逝。
  彭氏得姓之后,历夏、商而被商武丁所灭。自此彭氏向河南、湖南、湖北一带播迁。晋代之后又播迁于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在江西宜春形成强宗大族。
  为纪念彭祖,氏人以“述古”为堂号,以“宜春望族、高阳衍庆”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彭姓排第39位大姓。
  
  鲁姓
  堂号:三异堂郡望:扶风郡
  堂联:扶风世泽中牟家声
  《元和姓篡》记载:“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最初封在鲁(山东曲阜一带),为辅佐周成王就留在都城,让儿子伯禽去鲁国。伯禽到鲁国后征服了周围的夷国,使鲁国成为当时的东方大国(公元256年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鲁为姓。”
  鲁氏起初在发源地发展,后在扶风(陕西咸阳)形成望族,史称鲁氏扶风望。
  鲁姓名人,史不绝书,其最受氏人称颂的是东汉时期中牟县令鲁恭,字仲康,平陵(陕西咸阳)人,章帝时(公元76-83年)任中牟(今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县令,邻近各县蝗虫成灾,而中牟县却无蝗灾,上司来检查时,看到一只野鸡从小孩身边经过,上司问小孩为何不捉,小孩答:“雉鸡正在带雏,不能捉。”上司听了也不检查了。对鲁恭说:“蝗虫不飞汝界,德化施行飞禽,小孩有仁爱之心,此三异矣。”说完便回复上司去了。为纪念和歌颂鲁恭的德政,氏人以“三异”为堂号,以“扶风世泽、中牟家声”为堂联。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4 | 只看该作者
  韦姓
  堂号:一经堂郡望:京兆郡
  堂联:诗书世泽天国家声
  韦是以国命名的姓。出自颛顼高阳氏,与钱、彭同宗。
  夏少康时,彭祖的支孙元哲受封于豕韦(今河南滑县)为诸侯,是夏朝的同盟部落和重要的支持力量,其子孙以韦为姓。
  商朝初,豕韦国被成汤所灭,氏人逃往陕西,在陕西长安形成名门望族,《百家姓》列韦氏郡望为京兆郡。
  韦氏在历史上的名人代不绝书,《百家姓全览》说:“唐代韦氏宰相就有14人,而颇受氏人敬仰的是汉代韦贤,字长孺,山东邹县人,精通《礼》、《尚书》,时称邹鲁大儒,召为博士,受赐爵关内侯,官至宰相。祖父韦孟、儿子韦云都是宰相。”
  《三字经》中说道:“人遗子,金满贯,我遗子,唯一经。”就是指韦贤教育后代以诗书为重的故事。韦贤认为“金银俱死宝,子孙贤无须积金,子孙不肖,纵有黄金屋,千种粟也自枉然,经书遗子,黄金自来,遗金于子,祸自始之。时语遗子黄金满贯,不如教子一经。”因此韦氏成为很高贵的氏族。《龙文鞭影》说:“城南(陕西西安城南郊为京兆郡)韦杜氏去天尺五。”因此氏人以“一经”为堂号,以“诗书传家、天国流芳”为堂联。
  
  马姓
  堂号:伏波堂郡望:扶风郡
  堂联:铜柱世泽绛帐家声
  《元和姓篡》记载:“马姓出于赵姓。赵国的将军赵奢,破秦有功,被封于马服(今河北邯郸),世称马服君,公元前222年被秦所灭。赵奢的孙子赵兴由邯郸迁往陕西咸阳(扶风郡)改姓马。马兴的子孙世代为官,在扶风发展成名门望族,史称马姓扶风郡。”
  在历史的发展中,最使马氏人骄傲的是两位,东汉时期的人物。一扶风人马援,字文渊,原为王莽大将,归顺汉帝后消灭了陇西作乱的隗嚣,被封为陇西太守,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拜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年届六十二岁,仍率兵镇压交趾征氏起义和五溪蛮造反,病死于军中。曾在西北青海发展养马业,并以铜铸马式。二是东汉经学家、文学家马融,扶风人,恒帝时官南郡太守,博学有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乐女,后以“绛纱”为师长或讲座的代称,富有尊敬称美的意思,为纪念二位先贤,氏人以“伏波”为堂号,以“铜柱世泽、绛帐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马姓排第19位大姓。
  
  花姓
  堂号:东平堂郡望:东平郡
  堂联:成都猛将怀远英侯
  《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姓。古代无‘花’字通作华。”《说文解字》注:“花字起源于北朝,后专用花草之花。”《中国姓氏起源》载:“唐朝之前有华姓人以花华通用自改为花姓。”望族居东平(山东东平县东20里)
  唐代有猛将花敬定,唐太宗年间,四川段子璋叛唐,他任平叛军牙将率兵征讨,以寡敌众,势如破竹,平定了叛乱。诗圣杜甫为他作《赠花卿诗》说“成都猛将有花卿。”
  到了明代又有了怀远人花云,骁勇绝伦,他所领导的怀远军,屡建奇功,升枢密院判,守太平(安徽当涂、芜湖、繁昌等县地)。
  氏人为有两位将军而感到自豪,即以郡望“东平”为堂号,以“成都猛将、怀远英侯”为堂联,亦书“成都世泽、怀远家声”。
  
  方姓
  堂号:河南堂郡望:河南郡
  堂联:三邑世泽六桂家声
  《风俗通》记载:“神农氏8世孙帝榆罔之长子,因协助黄帝伐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今河南嵩山一带)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中华百家大姓源流》说:“春秋时期,方氏主要在河南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因此,方氏以“河南”为堂号。”
  《金紫方氏宗谱》载:“唐德宗大中年间,都督长史方淑自安徽歙县回河南居住,其子方殷符任御史中丞,其孙方廷范为大唐大顺二年辛亥进士,历长溪、古田、长乐三邑。”方廷范六个儿子俱以固始籍第进士,方仁岳、方仁载唐乾宁元年甲寅(公元894年)年进士,方仁瑞乾宁三年丙辰进士,方仁逸光化二年已未(公元899年)进士,方仁逊天祜三年乙丑(公元905年)进士,方仁远天祜三年丙寅(公元906年)进士。其五子方仁载封为上柱国紫金光禄大夫,方廷范亦被赠封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因此以“三邑世泽、六挂联芳”为堂联。
  于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方姓排列第62位。
  
  任姓
  堂号:九真堂郡望:东安郡
  堂联:西苑世泽南海家声
  《唐书·世系表》载:“黄帝的第二十五子禺阳受封于任地(今山东济宁一带)后建立任国,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先秦时期,任姓主要在湖北、山西、陕西发展,秦汉以后逐步向江浙广东发展,而《百家姓》列任氏郡望为东安郡(今浙江富春)。
  任氏名人,在历史的发展中,层出不穷,其中最受人敬仰的是东汉任延,字长孙,西苑人(今兰州市西),十二岁就明白《春秋》、《诗经》的意义,大家都称任延为圣童。十九岁任会稽太守,二十三岁升为九真太守(辖区在今越南清化省和义静省东部地区),当地人不知道种田和礼法,于是他教他们种田和礼法,五年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为改善,生子育女以取任姓为荣。子孙留居当地。以“九真”为堂号,以“西苑世泽、南海家声”为堂联。
  于今中国以人口多少,任姓排列第59位。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5 | 只看该作者
袁姓
  堂号:卧雪堂郡望:汝南郡
  堂联:清廉世泽惠政家声
  《名贤氏族言类稿》载:“舜帝的后裔胡公满封于陈,建都宛丘(河南淮阴),公元前479年被楚国所灭。胡公满的八世孙伯爰,亦作伯辕,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古代袁和爰通用),这样便有了袁姓。”
  袁姓在得姓以后,主要在汝南(河南)发展。东汉时袁安,字邵公,是袁氏是最有名望的人,旅居洛阳时天下大雪,洛阳令出外巡视,见袁安门前积雪很深,没有足迹,令人除雪入户,见袁安直挺挺躺在床上,问其为何不出,回答“大雪人皆饿,不宜于我。”县令很感激,荐之为“孝廉”,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严明著称,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其子孙世代任大官僚。氏人为纪念袁安,以“卧雪”为堂号,以“清廉世泽、惠政家声”为堂联。
  在今中国以人口多少袁氏排列第32位。
  
  柳姓
  堂号:河东堂郡望:河东郡
  堂联:文宗世泽笔正家声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春秋时期,鲁孝公后裔在鲁国任士师(法官),为人正直,恪守礼仪,以知礼闻名于诸侯,被封邑于柳下(今山东新泰里夏家隅),其人有‘坐怀不乱’的美德,死后谥号为惠,故史称柳下惠,其后代子孙以柳为姓。”
  鲁国灭亡后,柳氏族人迁往河东(山西永济县)史称河东柳氏。
  在柳氏族人中最有名望的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公元773—819年),人称柳河东,著有《河东先生集》,与韩愈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冠,其大量的诗文都抒发了进步的政治、哲学见地。
  与柳宗元齐名的还有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封河东郡公,工书、正楷尤知名,自成一家,也称柳体,与颜真卿齐名,并称颜柳,唐穆宗十分喜欢他的书法,问他字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为纪念柳宗元和柳公权,氏人以“河东”为堂号,以“文宗世泽、笔正家声”为堂联。
  
  史姓
  堂号:孝友堂郡望:京兆郡
  堂联:溧阳世泽京兆家声
  史是以官职命名的姓氏。西周初年有伊佚者为史官,为人忠于职守被世人尊为楷模,他因此终身司其职,子孙因此世袭其职,并以史为姓。
  西汉有鲁国人史恭,宣帝时三个儿子俱封侯。其长子史高任大司马,封乐陵安侯。史高的二儿子史丹,成帝时为左将军,封武阳顷侯,自鲁迁杜陵(陕西西安),有九子皆为侍中,在京兆发展成名门望族,所以《百家姓》列京兆(陕西西安)为史氏郡望。
  史丹的曾孙史崇,东汉初封溧阳(江苏)侯,举家迁溧阳,此后因做官等原因迁徙各地,其名人志士,史不绝书。
  为使史氏成为礼仪之邦,史氏以“孝友”为堂号。
  据清乾隆十六年,史氏十世鸿达齐柏所作《孝友堂史氏宗谱序》载:“吾愿吾氏族人,稍有积蓄而当量力为之,慎勿计较分毫,我斯是非不起,曲直无形,而和好永固,爱敬频生,蔼然而成礼让之族,油然而生孝敬之心,不亦大畅予怀耶”,可见,“孝友”堂是其门风规范也。
  史氏字派自七世起为“朝化祖文世,成风士南长,孝友传家法,诗书训子方;功名惟德显,仁义起宗昌”。史氏堂联为“溧阳世泽京兆家声”。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史姓排第80位大姓。
  
  唐姓
  堂号:桐叶堂郡望:晋昌郡
  堂联:梧圭世泽蓂楷家声
  唐是以封地命名的姓。上古帝王尧在做天子以前被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执掌天下后,立国为唐,所以称为唐尧。唐尧是一位圣明天子,深得百姓爱戴,被后世儒家称为楷模。据说尧做了一百年天子传位给舜。唐国历夏商两朝到西周被周武王所灭,所以唐国人以国名为姓,就是唐氏。
  周武王死,其子成王年少,由周公旦辅政。值唐国叛乱刚平,成王与弟虞游戏,削桐叶为圭(用作凭证的玉形状,上圆下方)对叔虞说“以此封你”,在场的官吏伊佚便请成王择日封叔虞,成王说“我与之戏耳”,吏官伊佚说:“君无戏言”,于是成王便将唐国封于叔虞,史称唐叔虞,其子孙以唐为姓。
  为纪念这种封赐和圣明的唐国开国始祖,氏人以“桐叶”为堂号,以“梧圭世泽、蓂楷家声”为堂联。
  楷是一种瑞草,借称尧。意为尧之后裔。
  于今中国以人口多少,唐氏排列第26位。
  
  费姓
  堂号:神助堂郡望:江夏郡
  堂联:源自瑯琊望出江夏
  费是以地名为氏的姓。周公旦之子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费(今山东鱼台西南费县)姓嬴,其二子若木留于费,以费为姓。
  费氏在得姓后,到了汉代在江夏形成名门望族。《百家姓》列费氏为江夏郡,史称费氏江夏望。
  《姓氏探源》说:在费姓氐族中,名望最高者东汉方士费长房,传说从卖药翁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翁给以竹杖与符,从此能医治百病,鞭苔百鬼驱使社公,一日之间,人见其在千里之外数处传为佳话。因此费氏以“神助”为堂号,以姓源和郡望撰堂联“源自瑯琊、望出江夏”,也书“瑯琊世泽、江夏家声”。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5 | 只看该作者
  薛姓
  堂号:三风堂 郡望:河东郡
  堂联:河东世泽 江南衍庆
  黄帝时的第二十五子于禺阳受封于任地(山东济宁),故有任姓。禺阳裔孙名仲者,食采于奚地(河北承德),故有奚姓,奚仲于夏朝初受封于薛地(山东腾县),因此其子孙又以薛地为姓。
  奚仲的后裔有仲虺者,任商王汤之左相,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共六十四世,周末灭于楚。
  薛氏得姓之后,主要在山东境内发展,起初沿黄河向西播迁,继而向全国迁延。《新唐书·宰相世系》说:“薛国亡于楚,其亡国君主薛洪之子薛登任楚国,楚怀王以沛地(江苏沛县)赐于登,登率众族迁于沛。”
  汉代登之裔孙薛永从刘备入蜀,为蜀郡太守,其子薛齐拜光禄大夫迁于河东(山西汾阳),在此发展成名门望族。史称薛氏河东望。唐代河东人薛攸与堂兄薛元敬,族兄薛德音齐名。文才倾动当时,也称河东三风,因此氏人以“三风”为堂号。
  唐未河东薛推迁至江南,子孙昌盛,瓜瓞绵绵,因此有堂联“河东世泽、江南衍庆”。
  
  雷姓
  堂号:信义堂 郡望:豫章郡
  堂联:孝廉世泽 胶膝家声
  《姓苑》记载:“黄帝时有大臣,名雷公,雷公精通中草药炮制,又长于医术,雷公的后代以雷为姓。”
  《姓氏探源》说:“早在炎帝时期的原始部落时代,当时有方雷氏部落与黄帝部落的关系较为密切,在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长以前,娶方雷氏部落的女子,生下赵阳玄嚣,两部落有了婚姻,关系就更加密切,后来,方雷氏部落生下雷公,就在黄帝手下任职。”
  西汉时期,雷公后裔主要在(江西南县)豫章发展,并成为名门望族。
  在雷氏族人中,最令人羡慕的是东汉豫章鄱阳人雷义,字仲公,与陈重友情。雷义举茂才,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允许,雷义便装疯不就,后来二人同举孝廉,同样官拜尚书郎,《幼学》朋友篇中说:“胶膝自为坚,莫如雷和陈”。为纪念雷义,氏人以“信义”为堂号,以“孝廉世泽、胶膝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雷氏排第88位大姓
  
  贺姓
  堂号:诗文堂 郡望:会稽郡
  堂联:儒宗世泽 学仕家声
  《姓氏考略》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恒公姓姜名小白,他有孙子叫庆克,庆克的儿子以父亲的字为姓,叫庆封,遂有庆氏。”
  庆封在齐景公时任左丞相,景公因荒于政事,发生内乱,庆封逃到吴国(江苏丹阳),吴王余祭把朱方(江苏镇江一带土地)赐给他为食邑,此后庆氏主要在南方发展。汉未为避安帝父亲刘庄的名讳,庆封的裔孙庆质以庆贺二字意义相近之意改为贺氏。在会稽发展成望族,史称贺姓会稽望。
  在贺姓族人中出现了不少著名人物,其中最受崇敬的有晋代贺循(260-319年),浙江绍兴人,初任武康令转侍御史,与顾荣同为支持司马睿(晋元帝)的江南士族领袖。《幼学》说:“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
  唐代有诗人贺知章,字季真,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间进士,历任礼部侍郎,集贤院士秘书监等官,少因文词知名,后因“清淡风流”,为世人颂慕,诗以七绝见长,通俗而有新意。因此氏人为纪念贺知章,以“诗文”为堂号。
  贺知章与李白友善,自号“四明(宁波府别称)狂客”,明天宝初还乡隐居,诏赐“镜湖剡川”之地(今浙江绍兴会山南北)。
  为纪念贺循、贺知章氏人以“儒宗世泽、学仕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贺氏排第97位大姓
  
  倪姓
  堂号:千乘堂郡望:千乘郡
  堂联:锄经世泽教孝家声
  倪是以封地为名的姓。源于曹姓。周武王封颛顼后裔曹挟于邾,建立邾国(在今山东邰县一带),周宣王时邾文公之子又封其孙肥于郳,为邾国之附庸国(今山东腾县东),战国时郳国亡于楚,其郳国子孙去邑旁为兒,后又加人字旁为倪。
  倪姓得姓之后,主要在山东发展,汉代形成千乘望族,史称倪姓千乘望(在今山东高苑县北)。
  倪姓最使氏人称颂的是西汉名臣倪宽(?-公元前103年),山东高青人(千乘郡),自幼好学,无奈家贫,常常雇于人家锄田,每锄田时总是带着经书去,但有歇息的时候,就取经书诵读,后来学成官至左内史,在任数年间,劝农业,缓刑罚,并负责在郑国渠上流南岸,开六条小渠灌溉两旁高地,史称“六辅渠”,后任御史大夫。每有信函多以人儿谦称,氏人为纪念倪宽,以“千乘”为堂号,以他的业绩撰堂联“锄经世泽、教孝家声”。
  
  汤姓
  堂号:执中堂 郡望:
  堂联:中山世泽 临川家声
  汤姓是出自商朝的建立者商汤,又称成汤的姓氏。
  黄帝的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河南商丘),传至14世孙履,字汤,正值夏朝末代君王桀统治昏腐时期,汤即位后,爱护人民,施行仁政,周围一些小部落国都慕名投附,因之势力不断扩大,先后攻灭韦、顾昆吾等国,经十一次出征攻灭夏朝,建立商朝,建都毫(山东费南县)。成汤去世后,他的子孙有一支便以汤为姓。
  汤姓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到了宋代,汤姓主要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等地发展,《通志·氏族略》说:“汤为著姓,望出中山。”
  汤姓中最杰出的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早年负有文名,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授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后为遂昌知县,以抑豪强,触怒权贵,被刻归里,精心研究诗词,曲赋和传奇。明清两代称其词曲风格为临川派。
  汤氏多以“执中”为堂号,以“中山世泽、临川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汤氏排第90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6 | 只看该作者
  罗姓
  堂号:匡正堂郡望:豫章郡
  堂联:宣城世泽豫章家声
  罗是以国名为姓的氏。《通志·氏族略》载:“罗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分封的异姓诸侯国,帝王颛顼后裔受封于罗(今湖北宣城西部一带),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罗氏宗谱》载:“罗国一世祖名郐,字匡正,殷纣王时从周伐纣有功,于周武王二年被封于宣城(湖北),因内有罗水出入故曰罗国。”传至24世孙罗万通时被楚国所灭。万通长子芳噩逃往四川,次子苍噩逃往襄阳,周显王时有罗氏31世孙罗乘,字凌甫,晚年佐秦,封益伯侯迁枝江,其孙罗守陇自枝江迁湖南长沙,40世罗君用,惠帝时任大司农,迁居豫章(江西南昌),在此以展成望族,因此《百家姓》列罗氏郡望。
  为纪念罗氏的发展,氏人以“匡正”为堂号,以“宣城世泽、豫章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罗氏排第20位大姓。
  
  郝姓
  堂号:晒腹堂郡望:太原郡
  堂联:成汤世泽太原家声
  郝是以地名为氏的姓。成汤的后代帝乙封儿子期于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代以封地为姓,即郝氏。
  到了秦代,期的后裔郝晏任秦国上卿,其孙郝瑗任太原太守,世代官宦,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因此史称郝氏太原望。
  在郝姓诸多名人中,东晋郝隆是颇受氏人敬重的。郝隆,字仕治,少年家贫,但非常好学,满腹经纶,有一年七月七日,有钱人家皆晒衣服,郝隆家贫无衣可晒,他便跑到太阳下面仰面朝天躺下,人问其故,郝隆答曰:“晒我腹中书耳。”因此传为佳话,氏人为之以“晒腹”为堂号,以“成汤世泽、太原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郝氏排第71位大姓。
  
  常姓
  堂号:忠武堂郡望:
  堂联:怀远世泽开平家声
  《通志·氏族略》载:“黄帝时部落中有个叫常仪的人负责占卜日月星辰,其职务相当于太史一样的官职。另一位叫常光,任大司空,负责司法刑狱,他们的后代都以常为姓。”又说周武王之弟卫康将其子分封于常邑(山东腾县东南),其子孙以地名为姓。
  常姓中最受氏人敬仰的是明代名将常遇春(1330—1369年),字伯仁,安徽怀远人,元朝未年参加朱元璋军,为前锋渡江取采石,朱元璋攻灭张士诚,北上灭元都利用他做副将军,自谓能以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号“常十万”。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领兵攻克开平(内蒙古正旌旗东闪电河北岸),还师时暴病身卒,谥“忠武”,后追封“开平王”,为纪念常遇春,氏人以的封谥“忠武”为堂号,以“怀远世泽、开平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常氏排第94位大姓。
  
  于姓
  堂号:宽平堂郡望:东海郡
  堂联:东海世泽西侯家声
  《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封其三子于邗地(今河南沁阳市邗台镇),建立邗国,其子孙以邗为姓。因邗和于同音通用,因此有去邑旁为于姓者。”
  早期于氏主要在河南发展,战国末年开始向外播迁,其中迁到东海郯县的西汉于定国,(0—40年),字曼倩,宣帝时任延尉,决狱审慎,有疑者俱从轻处理,时称“宽平”,后为丞相,封西平侯,享年七十余岁,为纪念这位清官,氏人以“宽平”为堂号,于定国之子于永,嗣父爵,官至御史大夫,由于这一支于氏世代宦官,繁衍昌盛,在相当长的时期,一直是东海望族,所以用“东海世泽、西侯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于姓排第28位大姓。
  
  时姓
  堂号:留犊堂郡望:陇西郡
  堂联:清白世泽惠爱家声
  《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商朝帝王的后裔名来,仕宋国大夫,受封于时邑,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时氏在发展中在陇西形成望族,此后向全国播迁,因此《百家姓》列时氏为陇西望。
  在时氏族人中,东汉末年的时苗,建安时(公元196年始)任寿春县令,上任时所驾之牛到任所后,生下一犊。到离任时,时苗对主簿说:“我来时并无此犊,此犊应留于县府衙。”许多官吏都说:“六畜不认父,自宜随主。”时苗不听众人劝说,留犊驾车而去。此事成为清官秩事记入史册。时氏后裔为纪念时苗,以“留犊”为堂号,用“清白世泽、惠爱家声”为堂联。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7 | 只看该作者
  傅姓
  堂号:双凤堂郡望:北地郡
  堂联:二邑世泽三德家声
  傅姓是出自商朝宰相傅说的姓。相传商朝至高宗武丁时,国势已经出现败落现象,武丁即位后,不甘心祖宗创下的基业断送在自己手上,便希望能找到一位得力大臣振兴国家,三年后的一天晚上,武丁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把一个弓身驼背穿着破衣胳膊上系着绳索、囚徒模样的人推荐给他说:“你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依靠这位圣人。”武丁一觉醒来,立即请人画了梦中囚徒的画像,令群臣四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今山西平陆东南)找到了梦中的那位圣人,名说,原来是一个筑土墙的奴隶,武丁与之交谈后,认为他真是一位圣人,便大胆地任用他为相,在说的辅佐下,天下大治,歌舞升平,武丁因此被誉为“中兴之主”。于是赐说为傅姓,称他为傅说,子孙以傅为姓。到了周朝,黄帝的裔孙大由被封于傅岩,子孙世居于此,亦以封地为姓。
  傅姓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汉晋时期,北地灵洲傅姓最盛。《百家姓》列傅姓为北地望(甘肃庆阳西南)。
  傅姓在历史上名人荟萃,最令人敬仰的是南宋傅增祐与其子傅琰相继为山阳县令,父子并著奇绩,人称父子治县有谱。司马光称之为“清、直、勇”三德俱全,为纪念傅增祐父子,氏人以“双凤”为堂号,以“二邑世泽、三德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傅姓排第36位大姓。
  
  卞姓
  堂号:忠贞堂郡望:济阳郡
  堂联:抱璞世泽连城家声
  卞姓源于曹姓。《广韵》记载:“西周时,周武王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山东曹县),其子孙以封地为姓。是为曹氏。叔振铎的后裔名曹庄,在鲁国做官,又被封于卞邑(山东衮州、沂水一带)爵位为子,又称卞庄子,其子孙以卞为姓,望族居济阳郡(山东定陶西北)。”
  春秋时楚国有卞和得一宝玉,先后献给厉王和武王,都被认为是假的,以戏君之罪被砍去双脚,文王即位后,卞和又抱璞哭于荆山下,文王使人雕琢其璞,果见是宝玉,称为和氏壁,秦昭王闻之愿以十五座城购买。后来人门以抱璞喻为怀有真才实学,把极其珍贵物品比喻连城,氏人为纪念卞和,即以“忠贞”为堂号。以“抱璞世泽、连城家声”为堂联。
  
  康姓
  堂号:三省堂 郡望:
  堂联:明经世泽 霸廉家声
  《姓苑》记载:“周武王姬发封同胞弟姬封于卫(河南湛县),建立卫国,周成王时又赋于姬封监督商朝遗民的使命,因为他勤政为民,因公逝于任上,赐谥‘康’,以表彰他的功劳,故称卫康叔。卫康叔的子孙中有一支以康为姓。”
  康姓在发展中形成了京兆等郡望。
  在历史上康氏名人辈出,最爱氏人敬仰的有宋代康希诜,《三省堂康氏宗谱》记录:“康希诜,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以方正异材及第。授翰林,承旨累官枢密院正卿。枢密院统辖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因此以“三省”为堂号,而此“三省”又是皇帝下属的纲领办事机构,因此氏人以“明经世泽、霸廉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康姓排75位大姓。
  
  余姓
  堂号:风采堂 郡望:
  堂联:新安世泽 下邳家声
  余姓是由先人名字中的字演变而来的姓氏,《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代,有黄帝裔孙(唐叔虞后裔)由余,避乱由晋逃往西戒,后以使臣身份出使秦国,便留于秦,很得秦穆公信任,为秦国广地益国称霸西戒做出了贡献,其后代子孙便以由和余为姓。”
  《中华百家大姓源流》说:“春秋时代的秦国建都陕西,由余作为秦国功臣,自然居于皇都”,因此以“风采”为堂号。
  秦汉以后,余氏人东迁,一支定居河南西部。《元和姓篡》云:“余氏代居陕州。”(河南山门峡市)一支迁江南,主要繁衍于安徽、江苏、浙江,后发展成当地望族。《通志、氏族略》载:“余氏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因此氏人以“新安世泽、下邳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余姓排第51位大姓。
  
  卜姓
  堂号:西河堂郡望:
  堂联:大夫世泽御史家声
  《姓氏考略》记载:“周朝专门主持卜卦的官员叫太卜,相传夏帝太康的弟弟封在莘国,他的后裔作太卜(上古时期占卜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般由部落首领或者首领亲族担任,或者智者长者担任,所有大事举行前,都要预卜是否吉凶,由太卜来解释卜卦的含义,传达上天的意志,是神和人中间的叫神人),其子孙以卜为姓。”
  卜姓得姓以后,主要在山西发展,形成西河望族(今山西离石县)史称卜氏西河望,因此氏人以“西河”为堂号。
  在卜氏中最有声望的是西汉卜式,河南人,以牧羊致富,多次以家财进贡朝庭,用于巩固边防,同时又以部分财产周济穷人,有一天汉武帝问他牧羊的秘诀,他说:“铲除劣种,不使它影响一群羊”,武帝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拜为御史大夫,封关内侯,后封太子太傅。为纪念卜式,氏人以“大夫世泽、御史家声”为堂联。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8 | 只看该作者
  顾姓
  堂号:孝亲堂郡望:武陵郡
  堂联:武陵世泽文献家声
  《顾氏宗谱》记载:“春秋时期,今浙江一带为越国,越王勾践的第八代孙被封为顾余侯,其后裔以顾为姓,居会稽(浙江绍兴),称为南顾,汉代有顾翔,事母孝,母亲喜欢食雕胡,即菰米(菰米生于沼池)徙居江苏太湖,在此发展成望族,氏人因此以“孝亲”为堂号。
  《姓氏探秘》说:“会稽顾氏后来有人西迁武陵,在武陵发展成望族,史称顾姓武陵望。”
  明清之际,顾氏中出了位学者顾炎武,江苏昆山人,所著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记录了各地风俗、方物、地理等情况,是研究古代经济及地理的重要文献,氏人以为荣,即以“武陵世泽、文献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顾姓排第81位大姓。
  
  孟姓
  堂号:亚圣堂 郡望:
  堂联:七篇世泽 四书家声
  《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期,鲁恒公次子庆父,以兄弟排行被称为仲孙氏,因其过错而丧心病狂地先后杀害两位国君,畏罪逃往莒国,改称孟孙氏,后来被莒国遣送回国,畏罪自杀。其子孙继承禄位以孟孙为氏,后裔又简化而姓孟。”
  孟氏早期主要在山东发展,所以《百家姓》列孟氏为平陵郡(山东历城)。
  孟氏在历史的发展中,最著名最杰出的人物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孟轲(公元前372-289年),著有《孟子》七篇,被后人称为“亚圣”,与孔子齐名,代表孔门嫡系正传,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把孔子的“仁”的观点发展成“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劝说统治者重视人民,阐明了儒家的重民思想,其著《孟子》列为“四书”之首。氏人为纪念孟子,以“亚圣”为堂号,有堂联“七篇世泽、四书家声”。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孟姓排第84位大姓。
  
  平姓
  堂号:文泉堂 郡望:
  堂联:明经丞相 博洽中书
  平乃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姓氏考略》记载:“战国时期,韩国君主韩哀侯的儿子婼被封于平邑(今山西省临汾市),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在平氏的发展史上,汉代平陵人平当父子是很受氏人仰慕的,平当,字子思,汉哀帝(公元前6年始)时,以明经耀为博士(汉代仅授5人),封骑都尉,对夏禹治水颇有研究,为当时开河筑堤、防止水患作出了很大贡献。升为丞相,掌中书令,赐爵关内侯,其子平晏以明经历位大司徒,封防乡侯(汉代惟平当与韦贤父子至宰相),氏人因此以“文泉”为堂号,以“明经丞相、博洽中书”为堂联。
  
  黄姓
  堂号:孝友堂 郡望:江夏郡
  堂联:徽流江夏 景焕阳春
  《广韵》记载:“舜帝时有颛顼(上古帝王)的后裔伯益的后裔陆终被封于黄地(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北12公里的隆古乡),建立黄国(公元648年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黄,
  《黄氏大宗谱》以陆终长子昆吾为黄氏一世祖,公元前262年黄氏后裔黄歇,游学博闻,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早期居住在潢川城,后改春申镇一直到清朝。自从战国以后,江夏郡一直是黄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故其族人以江夏(湖北武汉)为郡望,有堂联“徽流江夏、景焕阳春”,以后黄氏不断向外播迁,遍布全国。
  黄氏在历史的发展中人才辈出,东汉时有江夏人黄香,以孝著称,年9岁时失母,事父至孝,夏日以扇煽枕席,冬天以身温被以侍父寝。稍长,精通经典,文章名于京师,被称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时任魏郡太守,时遭水灾,黄香以其俸禄和赏赐赈济贫民,汉安帝御赐“江夏黄童、忠孝两全”,氏人为纪念黄香,以“孝友”为堂号。
  西汉时有阳夏(河南太康)黄霸,宣帝时任杨州刺史,颖川太守,为政外宽内明,后为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被后世作为封建循吏的代表,为纪念黄霸、黄香,亦有用“江夏世泽、颖川家声”为堂联的。
  黄姓在今天中国按人口多少排到第8位。
  
  肖姓
  堂号:芳远堂郡望:
  堂联:兴汉世泽辅政家声
  《元和姓篡》记载:“帝喾裔孙仲衍是周代宋国始祖徽子启的胞弟,其后代大心在征伐南宫长万的动乱中有功,受封于萧(江苏萧县),建立萧国(公元297年灭于楚),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就是萧氏,俗称肖。”
  战国时大心的裔孙萧不疑为楚国相春申君的上客,任楚国上卿,子孙世居丰沛(江苏丰县、沛县),到了汉代,沛县人萧何(?—193年)辅佐刘邦起义,当起义军进入咸阳后,他收取秦政府的律令文件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和社会情况。在楚汉战争中他推荐韩信为将,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西汉王朝的建立,论功第一,封酂侯,萧何之子萧彪任谏议大夫,始迁兰陵(河南),彪之孙肖望之西汉中叶任宰相。因此氏人以“芳远”为堂号,以“兴汉世泽、辅政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萧姓排第30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8 | 只看该作者
  姚姓
  堂号:吴兴堂郡望:吴兴郡
  堂联:桐城世泽梁国家声
  《姓篡》记载:“虞舜生于姚墟(今河南濮阳县南)其子孙以姚为姓。西汉时避王莽之乱,有姚恢者迁居吴兴,并在吴兴形成望族。”史称姚氏吴兴望,所以多有以吴兴为堂号。
  在姚氏有发展史上,唐代有大臣姚崇(650—721年),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他向玄宗提出十项治理国家的建议,俱被采纳,于是封梁国公,协理朝政,他首先罢免空闲官职,重修制度,整顿纲纪,形成了唐朝贞观之治后的又一鼎盛时期,“开元之治”。
  到了清朝出了位桐城人姚鼐(1731—1815年),乾隆进士,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桐城派文学的主要作家。
  上述两位历史名人使姚氏感到十分光彩,因此以“吴兴”为堂号。以“桐城世泽、梁国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姚姓排64位大姓。
  
  邵姓
  堂号:康节堂 郡望:
  堂联:甘棠世泽 皇极家声
  《中华百家大姓源流》和《姓氏探源》等书载:“周文王之子名奭者,因功封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史称召公。邵古代作召,召公与周公旦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周成王,他常巡行于乡邑,曾在甘棠树下决狱治事,在他的治理下,自伯侯到庶人各得其所,无失业者,后因以“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故。周平王时,召公采食于王屋(河南济源市邵源乡)召公的后代散居河南、陕西许多地方,他们以召为姓。至战国时期,住在河南、汝南、安阳一带的召氏,为纪念被秦呑并了的故土,在召旁加上阝旁为邵,至三国其召氏绝而邵氏兴。
  在邵氏发展的历史中,名人荟萃,其最受世人敬慕的是北宋哲学家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范阳人,幼随父迁河南,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自耕自给,自号安乐先生,谥“康节”,人称“百源先生”,朝廷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交往甚密,他把《周易》加以划分,把周文王所著的易列为后天易,伏羲所著的易列为先天易,并创作了先天卦位图,著有《皇极经世》,为纪念邵雍,氏人以“康节”为堂号,以“甘棠世泽、皇极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邵姓排第83位大姓。
  
  汪姓
  堂号:平阳堂 郡望:平阳郡
  堂联:歙州世泽 越国家声
  《姓篡》等书记载:“远古时有汪芒氏部落是一个原始部落,其首领防风氏身高三丈,大禹时,防风氏受命守封禺两山(浙江武康东南),大禹在会稽召集天下诸侯会议,防风氏因迟到被斩,国人为避祸迁居湖州的山里,称汪芒氏,战国时汪芒氏受越国统治,楚灭越后,汪芒氏逃到安徽南部的歙州一带居住,并在姓氏上去繁就简,称汪氏。”
  到了唐代有歙州人叫汪华,任歙州太守,总管歙、宣、抗、睦、饶、婺六州军事,封越国公,其子孙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到了宋代在山西、平阳形成望族。《百家姓》因此列汪氏为“平阳郡”,氏人因此以“平阳”为堂号,为纪念汪华,氏人以“歙州世泽、越国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汪姓排第57位大姓。
  
  毛姓
  堂号:脱颖堂 郡望:
  堂联:片言世泽 九鼎家声
  毛是自西周王族的姓。《元和姓篡》说:“周文王第九姬明为伯爵,受封于毛(河南宣阳一带),建立毛国,其子孙以国为姓,即毛氏。”《姓氏考略》说:“周文王第八子伯崇受封于毛(今陕西岐山一带),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早在春秋时期,毛氏家族发生内乱,迁居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并在西河(山西)荥阳(河南)等地形成望族,明代江西人毛太华因做官迁居湖南湘潭,传至20世(500余年)出了位伟人毛泽东。
  在毛氏的发展中,最有影响的是战国时赵国毛遂,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围赵都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救,毛遂自荐:“臣今日请处囊中,必脱颖而出。”到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洽谈合纵,不得要领,至日中不决,毛遂按剑迫楚王,直说秦国围赵之利害,使楚王同意合赵攻秦。《幼学》说:“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为纪念毛遂,氏人以“脱颖”为堂号,以“片言世泽、九鼎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毛姓排第76位大姓。
  
  米姓
  堂号:宝晋堂 郡望:
  堂联:西域世泽 南宫家声
  《姓氏考略》记载:“古代西域有米国人来中国,其子孙以米为姓。”
  在米氏的发展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北宋米芾,字元章(1051-1107年),山西太原人,后迁湖北襄阳,定居江苏润州(镇江),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是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其山水画风格独特,历史上有米派之称,得晋代王羲之《王略帐》王献之《十二月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墨迹,名其斋为宝晋斋。著有《宝晋英光集》,为纪念米芾,氏人以其斋名“宝晋”为堂号,以姓源和米芾别号为堂联“西域世泽、南宫家声”。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49 | 只看该作者
成姓
  堂号:上谷堂 郡望:上谷郡
  堂联:惟善世泽 诗书家声
  《姓氏考略》记载:“周文王的第五子叔武周初封于成国(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到了秦代成氏在河北上谷郡形成望族,氏人即以“上谷”为堂号。
  在历史的长河里,最使成氏人骄傲的是西汉名士成公,博览群书,无所不知,但自隐姓名,不慕利禄,自耕自食,研究学问,为世人所敬慕,称他为成公。成公迂见汉成帝出游,没有行礼,成帝说:“朕能使人富贵,也能杀人,你为什么不顺从于我?”成公回答说:“你能贵人,我不做官,你能富人,我不受禄,你能杀人,我不犯法。”成帝见他威武不屈,十分叹服,第二天派了两个随从向成公讨教,成公便送《政事》十二章。为纪念成公,氏人以“惟善世泽、诗书家声”为堂联。
  
  戴姓
  堂号:谯国堂 郡望:谯国郡
  堂联:解经世泽 叙礼家声
  《通志·氏族略》记载:“在西周的诸侯国中有一个戴国,为姬姓(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公元前713年被郑所灭),其国民以戴为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说:“春秋时期,宋戴公之孙以祖父的谥号为氏。即戴氏。”
  《百家姓探秘》说:“先秦时期,戴氏主要在发源地发展,汉代以后,宋戴公后裔戴云升由宋国迁安徽毫县(谯国郡),在此发展成望族。”《戴氏谯国堂世系族谱》载:“戴氏以郡望‘谯国’为堂号。”
  在历史的发展中,戴氏名人辈出,东汉时期的戴凭,字次仲,博览经典,建武初年正月初一朝贺,皇帝叫群臣解经,许多大臣说不出来,就让给通经义的人,次仲共得五十余次,人称“解经不尽戴次仲”。
  西汉时有戴德与其侄戴圣,宣帝时俱被立为博士,叔侄二人集古代各种礼仪,共同编纂了《礼记》。
  为纪念他们,氏人以“解经世泽、叙礼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戴姓排第54位大姓
  
  宋姓
  堂号:雍睦堂 郡望:京兆郡
  堂联:尚书世泽 景文家声
  《姓氏考略》记载:“商朝末代帝君纣王的庶兄弟徽子启,被誉为商末‘三仁’之一,周成王封其于宋(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京兆之郡望。在宋姓氏族中最使氏人仰慕的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宋祁(998-1016),字子京,与其兄北宋文学家宋庠(996-1016),原名宋效。兄弟二人同入殿试,俱中状元。
  庠第十祁第一,章献太后说:“弟弟的名字不能在哥哥的前面”,于是便改庠为第一,祁为第十名。兄弟二人都很有作为,宋祁官至工部尚书、拜翰林院学士承旨。谥景文,与兄并有文名、文章典雅、诗歌词赋多有秾丽之作。世称“红杏尚书”,所以氏人以“雍睦”为堂号,以“尚书世泽,景文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宋姓排第22位大姓。
  
  纪姓
  堂号:善射堂 郡望:平阳郡
  堂联:穿杨世泽 贯虱家声
  《姓篡》记载:“炎帝的后代,西周时被封于纪(今山东寿光县南纪台村),建立纪国,称为纪侯。公元前690年(春秋时期),纪国被齐国所灭,纪侯子孙即以国名为姓。”
  《百家姓探秘》说:“纪姓望族居平阳(今山西临汾)天水(今甘肃通渭县)。”
  远古时期,纪氏有纪昌,学射于飞卫,以牦、悬虱于窗,南面而望之,三年之后生望虱如车轮,睹涂物如山丘,随手捡一小草即能射中虱心,虽有其枝仍不肯绝悬。《幼学》技巧篇说:“有善射者(纪昌)穿杨贯虱。”为纪念纪昌,氏人以“善射”为堂号,以“穿杨世泽、贯虱家声”为堂联。
  
  董姓
  堂号:卧虎堂郡望:
  堂联:儒宗世泽良史家声
  《左传》记载:“远古舜帝时有人向舜帝献了几条蛟龙,需要人饲养训练,有人举荐董父担任御龙官。在董父的精心训养下,这几条蛟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舜帝非常高兴,赐董父为董氏,并把山东定陶一带的地分封给他,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董氏在历史的发展中,人才辈出,春秋时晋国有史官董孤,世袭太史之职,因实事求是,被誉为古之良史。
  西汉时期有经学大师董仲舒,举博士,他所创立的三纲五常被汉武帝采纳,奠定了儒学在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被称为一代儒宗。
  东汉时有洛阳令董宣,居官清廉,大胆地打击京师的不法豪强,皇亲国戚都惧怕董宣,称他为“卧虎”。为颂扬这些先世豪杰,董氏人以“卧虎”为堂号,以“儒宗世泽、良史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董姓排第29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50 | 只看该作者
  梁姓
  堂号:安定堂郡望:安定居
  堂联:三清世泽七序家声
  《姓氏考略》记载;“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他的曾孙秦仲,为周室大夫,奉命征讨西戎战死沙场,其五个儿子立志要为父亲报仇,请求宣王发给精兵七千,宣王准。兄弟五人同敌敌忾,打败了西戎,收复了失地。周宣王封秦仲的小儿子康于梁(陕西韩城)为伯爵,人称梁伯,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即梁氏。”
  公元641年,梁国亡于秦,《梁氏宗谱》记载:“梁伯的玄孙梁益耳,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居河东(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禹王城)梁益耳的20世孙梁桥因官迁居安定(今甘肃固原县),在此发展成望族,史称梁姓安定望。”
  东汉时有梁桥后裔梁竦(?—83年),习孟氏《易》,好读书,著有《七序》数篇。章帝时,梁竦有两个女儿为贵人,小贵人生和帝,和帝即位追封梁竦为褒亲愍侯,其子孙俱封侯。梁竦的孙子梁商,顺帝时为大将军,总管朝政,其女为顺帝皇后,称梁太后,另有一女为恒帝皇后。由梁竦为首的安定梁氏一门前后有7个侯,3个皇后,6个贵人,7个大将军,可谓满门显贵,因此氏人以生源地“安定”为堂号,以“三清世泽、七序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梁姓排第21位大姓。
  


  杜姓
  堂号:宝田堂郡望:
  堂联:忠孝世泽经史家声
  杜姓是以封地名命氏的姓,源于唐姓。《通志•氏族略》载:“舜封尧的后裔丹朱于唐,建立唐国(山西翼城西),周成王时唐国人不听号令被灭,原唐国君主恒被改封于杜(今陕西西安东南)称唐杜伯,杜伯的后裔以杜为姓。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史称杜氏京兆(陕西西安)”望。由京兆杜氏外迁,后有形成南阳(河南)望。由南阳人唐末杜让能任南山节度使,遇乱迁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南宋时杜让能后裔杜仁避乱迁福建同安。
  在杜氏的发展中,人才辈出,宋代时杜孟熙宁进士,曾任户部尚书,因不满朝中蔡京专权,幡然回到家乡,他说:“忠孝吾家之宝,经史吾家之田。”当时人称宝田杜氏,因此氏人以“宝田”为堂号,以“忠孝世泽、经史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杜姓排第53位大姓。
  
  季姓
  堂号:一诺堂郡望:渤海郡
  堂联:荆楚世泽关中家声
  《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鲁恒公之子季友的后裔以季为姓。”
  《姓氏辩证》载:“颛琐裔孙陆终的儿子名季连,其后裔以季为姓。”
  季氏望族居渤海,史称渤海望。
  汉代有游侠季布,楚国人,以言之可信弛名,楚国有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官至河东太守,《幼学琼林》说:“季心(季布兄长)季布气盖并于关中,为纪念季布,氏人以“一诺”为堂号,以“荆楚世泽、关中家声”为堂联。而现实中“千金世泽、一诺家声”已成了季氏的代名词。
  
  郭姓
  堂号:汾阳堂郡望:太原郡
  堂联:太原世泽虢国家声
  《姓氏考略》记载:“周武王封他的叔叔姬仲于虢(今河南荥阳东北),建立虢国,其子孙在虢国发展,因虢和郭同姓,后裔便以郭为姓。”
  春秋时期,郭氏自发源地向外播迁,汉代开始迁居江南,此后太原一直是郭氏发展的中心。《姓氏探源》说:“郭氏发源于虢国,光大于太原,因此有‘太原世泽、虢国家声’之堂联。”
  到了唐代有大将郭子仪(697—781),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东击败史思明,肃宗即位,任河东副元帅,因功升中书令,后又进封汾阳郡王,此后氏人便以“汾阳”为堂号。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郭姓排18位大姓。
  
  林姓
  堂号:西河堂郡望:西河郡
  堂联:九龙世泽双桂家声
  商未,纣王的叔叔比干因忠谏被纣王杀害,比干的夫人陈氏怀孕在身,闻听比干被害,便出逃到郊野(今河南卫辉县北、淇县湛河以西一带)的树林里的石室中隐藏起来,生下一男名坚,字长恩。不久纣王被杀,陈夫人和比干的遗腹子坚都归于周,得到周武王礼遇,武王因坚在林中所生,因此赐坚姓林,其子孙繁衍,成为林氏的主要支派。
  战国时期,林坚后裔,赵国宰相林皋居住九门(今河北藁城县西北)生九子(文、成、宣、化、德、修、明、勉、韶)时称九龙之户,十德之门,因赵国君王嫉才,林皋父子携逃西河(今山西离石县),在此发展成望族,从此便以“西河”为堂号。东汉时期,林皋的十世孙林颖长子任下邳太守,子孙昌盛,成为当地望族,林颖次子林禄任晋安太守(福建),被晋明帝封为晋安郡王。子孙播迁当地成为望族,因此有“九龙衍派、双桂遗风”之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林姓排第16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50 | 只看该作者
  钟姓
  堂号:颍川堂 郡望:
  堂联:晋贤世泽 楚邑家声
  西周初,周公旦辅政,封殷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于宋(河南商丘),建立宋国。春秋时宋恒公的儿子敖在晋国做官,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被称为晋之贤。因忠直敢谏被执政者所害,其子州梨逃往楚国,后来任楚国宰相,食采于钟离(今安徽凤阳),其子孙以钟离为姓。秦末其裔孙钟离昧随项羽起兵反秦为名将,项羽失败后,自刎而死。其子孙钟离接,为避难迁居颍川长社(河南长葛车北)改姓钟氏。
  《中华百家大姓源流》说:“先秦时期,钟氏主要居住在楚国,从汉代开始,颍川长社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人才辈出,故钟氏大多以‘颖川’为堂号。有‘晋贤世泽、楚邑家声’之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钟姓排第56位大姓。
  
  徐姓
  堂号:东海堂 郡望:东海郡
  堂联:南州世泽 东海家声
  伯益之子若木被虞舜封于徐(今安徽泗县一带),建立徐国,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即徐氏。西周时徐国君主徐偃王,行仁义,结众心,周边有36个国家向他朝贡,后因举兵反周,周穆王命造父驾车,派大军镇圧,徐偃王不忍百姓涂炭,主动收兵,弃国出走,逃到彭城(今徐州),由于偃王深得民心,彭城因此改名徐州。周穆王也封偃王之子继续管理徐国。
  《东海堂徐氏宗谱》载:“汉恒帝时,徐姓在东海(今山东郯城北)发展成望族,氏人以‘东海’为堂号。汉末遭乱外迁,其中一世祖徐稚居江西南昌,二世祖徐泊迁浙江龙游。恒帝时,徐稚因不满宦官专权。皇上虽多次征聘终不为官,时称‘南洲高士’,东汉豫章太守陈蕃晚年杜门谢客,唯器重徐稚才德,特设榻礼待徐稚来访。《腾王阁序》中有‘人杰地灵,徐稚下陈藩榻’之句。”
  为纪念徐稚,氏人以“南州世泽、东海家声。”为堂联。(虽有堂号对联用字一致之嫌,但不能妄加改动)。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徐姓排第11位大姓。
  
  邱姓
  堂号:长春堂 郡望:河南郡
  堂联:龙门世泽 仙山家声
  西周初,太公姜尚封于齐,都营丘(山东淄博市临淄北以营丘山得名),其后裔以丘为姓。清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奉旨避孔子名讳凡丘一律改为邱。
  在邱氏的发展中形成河南郡望,宋代末年邱氏中有位很有影响的道士邱处机,号长春子,山东登州人(1148-1227年),十九岁在宁海拜王重阳为师而出家修行。王重阳死后,潜修于龙门山(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及陕西省韩城市东北),形成龙门派,成吉思汗在雪山(嘉玛拉雅山)召见,尊为神仙,爵“大宗师”,总领道教,邱处机死后,元世祖忽必烈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世号“长春真人”,邱处机以养生之道名世,《姓氏探源》说:“邱氏得姓之后,在吴兴、河南、扶风形成三个核心郡望,后逐渐向全国播迁,为纪念邱处机,氏人以‘长春’为堂号,以‘龙门世泽、仙山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邱姓排第77位大姓。
  
  骆姓
  堂号:内黄堂 郡望:内黄堂
  堂联:两朝硕辅 四杰家声
  西周时姜太公封于齐,其后代中有公子骆,公子骆的后代以祖上的字为姓,遂成骆氏,望族居内黄(河南内黄县),氏人因此以“内黄”为堂号郡望。
  唐代骆氏中出了位显郝人物,文学家骆宾王(638-?年),浙江义乌人,善诗赋,工文章,与王勃齐名,为唐初“四杰”之一,高宗时历任武功主簿,待御史。武则天执政后提拔为临海丞,也称骆丞,后因政见不合而辞官,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为其撰《讨武曌檄》,武则天阅后大加称赏,认为:“遗漏如此能人乃宰相之过失。”徐敬业失败后,下落不明,南通狼山有“骆宾王之墓”,为纪念骆宾王,氏人以“两朝硕辅、四杰家声”为堂联。
  
  高姓
  堂号:渤海堂 郡望:渤海郡
  堂联:常山世泽 边塞家声
  姜太公的六世孙,春秋时齐国君主齐文公吕赤之子被封于高(今河南禹县),人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傒与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友,齐襄公被孙无忌所杀,傒联合其它大臣一起平息内乱,迎立公子小白为齐恒公,恒公继位后,为表彰傒的功劳,允许傒以祖父的字为姓。
  东汉时,渤海太守高洪任满举家居渤海,子孙繁衍,世代为官,在当地形成望族,氏人以“渤海”为堂号。
  到了唐代,高洪后裔渤海人高适(702-765年),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其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及士兵生活状况的“边塞”为著。
  宋代大将高怀德,常山真定(河北)人,五代时随柴世宗败北汉,取淮南。入宋为殿前副都点检,太祖时加同平章事。太宗时官至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
  为纪念两位先贤。氏人以“常山世泽、边塞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高姓排第15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51 | 只看该作者
  夏姓
  堂号:敦仁堂 郡望:会稽郡
  堂联:尚忠世泽 至孝家声
  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让位于禹,禹之子启继位后,建立夏朝,定都今河南登丰县,夏朝历五百余年灭于商。西周初年封大禹后裔东楼于杞(今河南杞县),让他侍奉夏禹香火,杞国数传至杞简公,为楚国所灭,简公的弟弟逃到鲁国,鲁恒公(鲁国国君)见其是夏禹后代,赐予侯爵俸禄,简公为纪念祖先以夏侯为姓,后来简化成夏。
  春秋至先秦,夏氏主要在河南发展,三国时期,越州会稽(浙江)十四姓中夏氏排第一,成为会稽望族。
  三国时有魏将夏侯渊,字妙才,为人有将略,厚仁义,忠孝系于一身。一次有人骂他老师,他便杀了那人,与吕布交战,被暗箭射中左眼,他大声呐喊:“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将眼珠纳于口中啖之。与蜀军对屿平阳关,战死沙场。氏人为纪念他,以“敦仁”为堂号,以“尚忠世泽、至孝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夏姓排第55位大姓。
  
  田姓
  堂号:紫荆堂 郡望:雁门郡
  堂联:雁门世泽 麟趾家声
  田是由陈姓而得。周武王封舜帝的后裔胡公满于陈(河南瞧阳),建立陈国,传至十世陈厉公时,陈国发生内乱,厉公之子陈完逃到齐国改姓田。
  田完的子孙在齐国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势力,至七世孙田常时,已是一个能左右齐国政权的大家族,公元386年,历史上出现了“田氏代齐”。
  到了战国时期田氏开始向外播迁,唐代宗时,田承嗣被封为雁门郡王,子孙繁衍,成为望族,称雁门田氏,成为田氏较大的郡望。
  在田氏中有一段历史被氏人永远纪念。隋朝时,有田真、田广、田庆三兄弟欲分祖上财产,商议将堂前荆树分成三片,这棵树即枯萎了,田真叹曰:“木本同株,因分析而摧悴,况人兄弟同怀而可离乎。”于是兄弟不再分家,这棵树又重新茂盛起来。事载《隋书》。
  《姓氏探源》说:“公元1449年,明朝发生土木之变,英宗得田项母子救驾,幸免遇难,英宗复位后,得悉田项宅前曾有柴荆死而复活之现象,下诏建一座府第名‘紫荆堂’,后来氏人即以‘紫荆’为堂号,用堂联‘雁门世泽、麟趾家声’。”(麟趾是说子孙受到好的德行的感化)。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田姓排第58位大姓。
  
  胡姓
  堂号:安定堂郡望:安定郡
  堂联:丽霞世泽相贤家声
  胡陈原系一家。周武王封舜帝的后裔妫满谥号胡公于陈地(河南睢阳)史称胡公满,又称陈公满,其后裔有以胡公为氏者。
  胡姓在得姓之后主要在河南发展,魏晋时有胡质,胡威父子,由于任官的原因,举家迁安定(宁夏固原县),子孙留居当地,发展成望族。子孙中名贤相继,有女胡芳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入宫,生武安公主,使胡氏地位更加显赫。因此以“安定”为郡望堂号,以“丽霞世泽、相贤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胡姓排第13位大姓。
  
万姓
  堂号:扶风堂 郡望:扶风郡
  堂联:成乡世泽 槐里家声
  《通志•氏族略》载:西周时,诸候国中有芮国(陕西大荔县)有君主芮伯万,其子孙以万为姓。《通志·氏族略》又说:“晋国大夫毕万,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子孙贵显当朝,因以‘万’为姓。”
  万姓早期主要在陕西和山西一带发展,形成扶风等较大郡望。因此氏人多以“扶风”为万氏堂号。
  万姓在历史的发展中名人辈出,其中最受氏人仰慕的是东汉名将万修,字君游,扶风茂陵人(今属陕西兴平县东北),从光武帝刘秀平河北,拜为左将军,右将军,因功封槐里侯,为云台28将之一,即二十八宿之张星。唐代庐洲万敬儒,三世同居,以孝著闻,亲丧结芦墓边。刺血写佛经,断两指辄复生,后来改所居洲为“成孝乡”,广孝聚。为纪念万修、万敬儒,氏人以“成乡(著孝)世泽、槐里(封侯)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万姓排第86位大姓。
  
  管姓
  堂号:晋阳堂 郡望:
  堂联:锄金世泽 煮海家声
  周武王封其弟叔鲜于管(河南郑州)建立管国,史称管叔鲜。成王继位后,管叔以自己是成王叔叔而不服周公旦号令,并与蔡叔一起,联合商朝国君后裔发动叛乱,被辅政的周公旦很快镇压。管叔死后,其子孙以管为姓。
  春秋时分,管叔裔孙管仲(?-前645年),被齐恒公拜为相,尊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恒公在政治上实行一系列改革,从经济富国入手,用官府力量,发展盐业、铸造和管理货币,调节物价,使齐国国力大振,为齐恒公称霸诸侯立下不朽功绩,世称名相。
  三国时魏国有学者管宁,字幼安,与华歆同席读书、种田,一次在田中锄地,管宁发现黄金,弃之不拾,而华歆却拾起,为之管仲认为华歆与自己志向不同而“割席分坐”,魏文帝曹丕,征他为太中大夫,魏明帝曹睿征他为光禄大夫,他都固辞不就。
  为纪念管仲,管宁,氏人以他们的业绩“锄金(不昧)世泽、煮海家声”为堂联。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52 | 只看该作者
  卢姓
  堂号:旗羲堂 郡望:范阳郡
  堂联:范阳世泽 涿郡家声
  姜太公封于齐,并称齐太公,数传到齐文公,齐文公生子名公子高,公子高有裔孙名傒,仕齐国正卿,因迎立齐恒公有功被赐邑于卢(山东长青一带),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即卢氏。
  田氏代齐之后,卢氏散居北方一带,到秦代有博士卢敖在涿郡(河北)定居,子孙留居于此,秦末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因功封燕王,封国涿郡,三国时涿郡更名为范阳郡,由于东汉卢植(卢敖裔孙)字斡,刚义有大节,是马融之学生,汉灵帝时任博士、九江、庐江太守。董卓篡权要废立皇帝,他敢于发表意见。曹操对此评论说:“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仕之楷模、国之桢干。”于是范阳和涿郡成了卢姓人不可替代的郡望,鉴此,氏人以“旗羲(意喻受皇上表彰和宠爱)”为堂号,以“范阳世泽、涿郡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卢姓排第42位大姓。
  
  缪姓
  堂号:二贤堂 郡望:兰陵郡
  堂联:兰陵世泽 东海家声
  缪氏出自嬴姓。战国时期,秦穆公(秦国君主)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死后谥“缪”,其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即缪氏。
  汉代时有长沙内史缪生,兰陵人(山东峄县东),为博士,其后代繁衍,在当地形成强宗大族,史称缪氏兰陵望。
  
  宗姓
  堂号:忠简堂 郡望:京兆郡
  堂联:宋京留守 周室春宫
  宗是以官职命氏的姓。尧帝时有司掌四时的官,分春夏秋冬四岳,在周朝有春官,又名宗伯(是掌管邦国祭祀典礼的官相世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其世袭其官职的子孙以其官职为氏,即宗氏,宗氏早期在京兆(陕西长安)形成人多势众的望族,史称宗氏京兆望。
  宋代,宗氏中有一位杰出人物宗泽,字汝林,浙江义乌人,元祐进士,有文才武略。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知兹州(河北邯郸),募集义勇,抗击金兵。南宋初任东京留守,用岳飞为先锋,屡败金兵,死后追封为“忠简”,氏人为纪念宗泽,以他的封溢为“忠简”堂号,以姓源和宗泽的官职撰堂联“宋京留守、周室春宫”,也书“宋京世泽、周室家声”。
  
  丁姓
  堂号:济阳堂 郡望:济阳郡
  堂联:皇华世泽 太史家声
  丁姓的主要来源是西周初年,齐太公的儿子吕伋是齐国第二代君主,吕伋在周成王时任朝中重臣,周成王临终时又遗命他辅佐康王,所以在康王时他因是先帝的顾命大臣而倍受礼敬,伋年老去世,康王专门为他赐谥“丁”,表彰他“执事弗懈,事主尽忠”,其子孙便以谥为姓,即丁氏。见《通志•氏族略》
  丁氏秦汉时期主要在山东、江苏、河南聚居,后来迁至陕西、广西、湖北等地,《姓氏探源》说:在发展中由吕伋来的丁姓人,在济阳(山东定陶县)形成望族,氏人因此以“济阳”为堂号,史称丁氏济阳堂。
  为纪念丁伋,氏人多以“皇华世泽、太史家声”为堂联,意在标榜丁姓源来的辉煌和名人辈出史不乏人。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丁姓排第46位大姓。
  
  邓姓
  堂号:南阳堂 郡望:南阳郡
  堂联:新野世泽 高密家声
  《通志·氏族略》载:“殷武帝封他的叔叔曼季于邓(今河南邓州市),建立邓国,为侯爵国称邓侯。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亡国后的国民以邓为姓。”
  邓氏早期在河南发展,西汉中叶有邓况自楚迁居河南南阳新野,子孙以农业为业,百年无闻,至东汉时有邓况后裔邓禹,字仲华,带领族人助刘秀兴汉,破王匡、败成丹,震威关西,拜为大司徒,封酂侯,从此,南阳新野邓氏成为强宗大族。刘秀统一全国后,论功邓禹最高,改封高密(今山东淮坊市东南部一带)侯。光武帝刘秀命将兴汉功臣绘像云台,邓禹居二十八将之首,邓禹孙女为东汉和帝刘肇后,和帝死她临朝执政。因此氏人以“南阳”为堂号,以“新野世泽、高密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邓姓排第34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52 | 只看该作者
  单姓
  堂号:新丰堂 郡望:南安郡
  堂联:南安世泽 西周家声
  西周时有多卿大夫篾,周成王封他于单邑(今河南孟津县东南),篾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即单氏。《通志·氏族略》载:“周室大夫篾成王封于单,故为单氏。”
  单氏早期主要在发源地河南发展,东汉时单氏中出了位将军单超,河南人,善谋略,辅佐恒帝有功被封为新丰侯,拜车骑将军,七代荣获侯爵,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在南安形成人多势众的望族。为纪念单超,氏人以他的封赐“新丰”为堂号,以姓源郡望为堂联,“南安世泽、西周家声”。
  
  石姓
  堂号:三典堂 郡望:
  堂联:万石世泽 八公家声
  《路史》记载:“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腊大义灭去叛乱的皇亲和自己的儿子厚,迎立卫宣公为晋之国君,被誉为忠烈之臣。卫宣公为嘉奖石腊,赐其祖父的字为姓,即石氏。”
  春秋之前,石氏主要在北方发展,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武威、渤海、上党等郡望,涌现了无数的历史名人。西汉时有石商望出武威人(今甘肃武威县)有石奋望出渤海,(河北沧县境内)。及四子俱官至三公,全家年俸超过万石,景帝号为“万石君”。
  十六国时有上堂武乡族人石勒于公元391年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历六位君主。五代时有沙陀部人石敬瑭于公元936年勾结契丹人灭后唐,建都汴京,国号晋,史称后晋,历二帝,这是历史上石氏的八位皇帝。集武威、上堂、渤海三处望族,氏人以“三典”为堂号,以“万石世泽、八公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石姓排第63位大姓。
  
  崔姓
  堂号:三戟堂 郡望:清河搏陵
  堂联:五原世泽 四皓家声
  崔氏出自西周齐国,齐国开国君主姜太公其子丁伋是二代君主,他的嫡子叫季子,本该继承君位,但他却让给了弟弟叔乙,而自己住到崔地(山东章丘西北),后代以邑为氏,即崔氏。
  季子的后代一直是齐国的卿大夫,自汉至宋官宦不绝。季子的第15世孙崔如意为秦大夫,其长子崔伯基为西汉东莱侯,居清河(今河北),次子崔仲牟为博陵太守,居博陵,所以《广韵》说:“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
  崔氏在发展中人才辈出,商代有四皓之一的崔广,隐居夏里修道,故称夏黄公,西汉初四皓出游,消除了汉高祖改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的意图。东汉时有政治家崔寔,曾任五原太守,为官清廉,官至尚书。唐代有崔琳任开元中书令,崔珪任太子詹事,崔瑶任光禄大夫都是以戟护侍,当时人称“三戟崔家”,氏人因此以“三戟”为崔氏堂号,并以历史名人撰堂联“五原世泽、四皓家声”。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崔姓排第74位大姓。
  
  龚姓
  堂号:渤海堂 郡望:武陵郡
  堂联:荆楚世泽 渤海家声。炎帝启姓望出武陵
  龚姓来源较多说法不一,《姓氏探源》说:“黄帝时有共工氏为治水之官,他的儿子句龙承其父业把共龙合成龚字为姓。”《六桂堂丛刑》载:“宋代初年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六子俱中进士,分别以洪、江、翁、方、龚、汪六命名,有六桂联芳之誉,其五子翁处兼为龚姓,也称龚姓六桂堂。”
  龚氏早期主要在河北、河南、辽宁、山东、江苏、甘肃、山西发展,并在武陵形成强宗大族,史称龚姓武陵望。
  龚姓在发展中名人荟萃,史不绝书。西汉未年彭城(徐州)人龚胜曾三举孝廉与武源(邳县)龚全均以名节著称,时称“楚两龚”。西汉时龚姓人最著名的是龚遂(?-公元前62年),宣帝时渤海附近各郡饥荒,农民纷起反抗,他任渤海太守,开仓借粮,奖励农桑,抚恤百姓,狱讼减少,农民归田,德政无限,被称为封建御吏的典范。
  为纪念龚遂氏人以“渤海为堂号,以“炎帝启姓望出武陵”为堂联,也有用“荆楚世泽、渤海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龚姓排第99位大姓。
  
  程姓
  堂号:培善堂郡望:广平郡
  堂联:怀仁世泽彝德家声
  上古帝喾任命颛顼皇帝的曾孙重黎为管理火种的官,名火正,也称祝融,此后世袭其职至商朝封重黎的裔孙于程(河南洛阳一带)为伯舜,称程侯,周朝程侯(休父)入朝任大司马,宣王又把陕西咸阳市东一带封给休父,也称程地,休父的子孙以程为氏。
  春秋时期,程氏主要在山西、河南、陕西发展,秦代以后始向江南播迁,并在广平(河北)形成望族,称程姓广平望。
  北宋时程氏出了位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就是洛阳人程颢、程颐兄弟。程颢,学者称明道,在洛阳讲学10余年,弟子有“如坐春风”之喻。程颐,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他依据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莫动”为四箴自警,一言一行以圣人为师,教学30余年,以《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而达六经,主张去人欲,存天理,自南宋始,二程受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诸多褒奖。为纪念二程,氏人以“培善”为堂号,以“怀仁世泽、彝德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程姓排第37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53 | 只看该作者
  陆姓
  堂号:河南堂郡望:河南郡
  堂联:云间世泽洛邑家声
  黄帝的后代颛顼有个孙子叫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正祝融(管理火种的官)有个儿子名终被封于陆乡(山东平原县一带),因此叫陆终,其后代以陆为姓。
  战国时齐宣王田辟疆封其子田通于陆乡,其子孙亦以封邑为姓。
  春秋时有陆恽国(少数民族部落),地在今河南,其部落族人以陆为姓,并发展成望族,史称陆姓河南望,是陆氏中人口最多的一支。氏人多以“河南”为堂号。
  西汉时,田通的5世孙陆烈任吴县(江苏)令,迁豫章(江西南昌)都尉,任卒,吴人思之,迎葬于吴,子孙遂入吴郡,发展成望族,史称陆氏吴郡望。
  三国时陆烈后裔陆逊,为孙策婿,官至丞相,其子孙陆抗为三国名将,陆抗有二子陆机、陆云,均为西晋文学家,太康末年,兄弟二人同到洛阳为官,文才倾动一时,诗重藻绘排偶,以华美深密见称,其《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时称二陆,也称二龙,为纪念陆机、陆云,氏人以“云间世泽、洛邑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陆姓排70位大姓。
  段姓
  堂号:忠烈堂郡望:武威郡
  堂联:汧阳世泽丹笏家声
  古代思想家老子(李聃)的儿子李宗,春秋时任魏国将领,被分封于段干,其后代以封邑为氏,即段氏。东汉以后少数民族中出现了两支段氏,一是云南段思平之后,二是鲜卑族段匹磾之后。
  段氏早期在河南发展,由于官职的调迁,自秦代开始向外播迁,西汉文帝时有段印任北地郡尉,其玄孙段贞任武威(甘肃)太守,子孙留居当地,世代大官,发展成望族,史称段氏武威望。
  到了唐代,段氏中出了位很受氏人爱戴和敬佩的人段秀实,字成公(719—783年),陕西汧阳人,祖先居武威,因官而迁汧阳(千阳),官至大司农。德宗年间朱泚反叛认为唯秀实能孚众望,胁迫到军中议事,他乘机以笏猛击朱泚,中其颡。遂秀实被害,留取丹心一片使后人称颂,后追赠太尉,谥忠烈,为纪念秀实,氏人以“忠烈”为堂号,以“汧阳世泽、丹笏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段姓排第87位大姓。
  
  侯姓
  堂号:上谷堂郡望:上谷郡
  堂联:诗书门第骑射家声
  侯姓是多源之姓。《汉上谷长史侯相碑》说:“侯氏出自仓颉之后。”《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名仓颉,是汉字的创造者。相传是河南人,姓侯冈氏。他的后代住在冯翊衙县(陕西的向水县东北彭衙村)简称侯氏。”
  侯姓早期在河南、山西、陕西发展,汉代侯姓人在河北上谷发展成强宗大族,称侯氏上谷望,氏人以此地望为堂号。《中华百家大姓源流》说:“这一郡望堂号直到今天依然在侯姓中最为著名。”
  候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57人,被收入《中国名人大辞典》121人。南朝时曲江人侯安都,字成师,任南豫章刺史,工诗善书,长于骑射,为当时豪雄之士,后随陈霸先镇京口,定计袭击王僧辩,败徐嗣徽、王琳,为建立陈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纪念侯安都,氏人以“诗书世泽、骑射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候姓排第82位大姓。
  
  符姓
  堂号:绳武堂郡望:瑯琊郡
  堂联:乐施世泽骑射家声
  春秋时期,鲁国被秦国吞并后,鲁倾公(鲁国君主)之孙名雅,入秦为秦九卿尚宝司符尔令官,因工作认真,皇上赐雅为符姓,封为符氏始祖。
  符氏早期在山东发展,并在瑯琊发展成望族。宋代有大将符彦卿,字冠侯,出生武将世家,十三岁能骑射,二十五岁当吉州刺史,官至天雄军节度使,入宋加封太师,封魏王。柴世宗后,宋太宗后皆其女也。为人有谋善战,谦恭下士,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士卒,所以,每有战事,上下团结,将士用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氏人为纪念他,以“绳武”为堂号作为一种门风规范,以“乐施世泽、骑射家声”为堂联。
  符氏字派为:
  天进汉伯继志希可子夫
  思甫时君有日宗芝庆永
  学仁诚登立修德家必昌
  钟汝树炳培铭济模焜均
  锡治植焕坤锦清朴灼增
  
  刘姓
  堂号:传经堂郡望:彭城郡
  堂联:彭城世泽黎阁家声
  尧在当天子前,先封于唐,后封于陶,史称陶唐氏,其后裔封于刘(今河南偃师南),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即刘氏。
  汉代刘氏在彭城(江苏徐州)形成人多势众的望族,史称刘氏彭城望,
  唐代有刘晏(718—780年),字士安,山东荷泽人,唐玄宗赴泰山,年仅七岁的刘晏到竹清宫献颂,玄宗听后大为称赞,举神童,授太子正字之职(秘书省官名,主管校正书籍),为唐代著名理财家。氏人为纪念刘宴,以“传经世泽、正字家声”为堂联。
  西汉时有经学家刘向(前77-6)江苏沛县人。成帝时任光禄大夫受命校理宫庭藏书于黎阁。至夜太乙精星着黄衣持杖至,吹燃杖头火焰照明,与向谈古说今。俱是人间闻所未闻之事,使刘向学问大进。
  因此氏人以“传经”为堂号,以“彭城世泽,黎阁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刘姓排第4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54 | 只看该作者
  黎姓
  堂号:京兆堂郡望:京兆郡
  堂联:西川世泽北宋家声
  《黎氏族谱源流序》和《黎氏梅县族谱》载:“颛顼继少昊之后统治天下时,有位名北正黎的人受命担任田官,他的后代就以他名字中的黎为姓。”到了商朝末年黎姓中有人因功封侯建黎国(山西长治市境)世代相继。入周后,周武王又把黎国分封给商汤(亦说尧帝)的后代,仍称黎侯。春秋时黎国被晋国所灭,黎国的百姓俱以国名为姓,即黎氏。
  《黎氏族谱》说:“战国时期黎氏族人或因官而处,或避难而居,西入梁(陕西)、益(云南),东向青(山东)、徐(江苏),南迁交广(广东广西),北徙燕冀(河北)。唐德宗时,黎干任京兆尹,世代官僚,其后代传衍,在京兆(陕西西安)形成望族。”于是,黎氏便以“京兆”为郡望堂号。
  北宋时,广安(四川)人,黎錞。以经术名震西川,以文章辉映北宋。宋英宗问欧阳修四川有哪些名人?欧阳修说:“文章和经术当数苏洵和黎錞。刚而仁明,正而不阿。”黎氏祠堂以“经术传家钦北宋、文章华国耀西川”为对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黎姓排第92位大姓。
  
  步姓
  堂号:紫金堂郡望:平阳郡
  堂联:东国名贤西陵遗爱
  《潜夫论》说:“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欲豹,字叔虎,他有三子,称芮、义、欲义生欲杨被封于步邑(今山西临汾市南),人称步杨,其庶子孙以祖上的封邑为姓,即步氏。”
  步氏早期主要在发源地步邑(属平阳郡)发展,继而至汉代已发展成强宗大族,史称步氏平阳望。三国时东吴有名将步骘,字子山,淮阳人,避乱江东,种瓜自给,昼夜苦读,博览群书,被孙权召为主记,后封临阳侯。孙权称帝后,拜骠骑将军,镇守西陵(河北易县)二十余年,敌惧其威不敢妄动,群众拥戴,后拜为丞相。为纪念步骘,氏人以“紫金”为堂号,以“东国名贤、西陵遗爱”为堂联。
  
  沙姓
  堂号:志颐堂郡望:汝南郡
  堂联:汝南世泽苏北家声
  《潜夫论》记载:“商朝末年,殷纣王庶兄徽子启封于宋,建立宋国,其后裔有封于沙(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其后裔以封地为姓就是沙氏。”
  沙氏早期在河北发展,到了汉代在汝南(今河南)形成名门望族,史称沙氏汝南望。
  宋代时有河北宜州太守沙世坚随高宗(赵构)皇帝移居钱塘(浙江杭州),后迁居如皋,其后裔沙元炳,1894年恩科殿试进士,援翰林院编修,时逢维新运动破产,义然辞官回如皋兴办地方实业和教育事业,取其“志颐”为堂号,意思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1904年沙元炳被推为如皋县商会会长,同年11月出任如皋县民政长,1913年被选为江苏省议长,任职期间,与南通张謇创办实业,创立公立医院,发展水利,兴建学校,投资大生纱厂、广生油厂、新生面粉厂、资生铁厂、大达轮船公司、广德中药铺等。为纪念沙元炳,氏人以“汝南世泽、苏北家声”为堂联。
  
  蒲姓
  堂号:绰然堂郡望:河东郡
  堂联:柳泉世泽聊斋家声
  相传,帝虞舜的后代夏朝被封于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其子孙以蒲为姓。
  蒲氏得姓之后主要在山西发展,望族居河东(山西夏县北)。明未有文学家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博人,中年在江苏宝应做慕客,自拟堂号“绰然堂”告示世人,一生光明磊落。淄博城东有庄名“满井(因井水常溢,故得名)”,井水溢流成溪,垂柳夹岸,故有柳泉之称。先生设摊于“满井”,免费供茶水于路人,索轶闻异事,集各地素材于树屋“聊斋”而成书《聊斋志异》,名扬海内外,氏人为纪念蒲松龄,以“绰然”为堂号,以“柳泉世泽、聊斋家声”为堂联。
  
  赖姓
  堂号:西川堂郡望:西川郡
  堂联:鄢陵世泽松阳家声
  周朝初年,周武王的弟弟叔颍受封于赖(今河南许州、陈州、汝宁、汝州一带)建立赖国,其后代以国为氏,即赖氏。鲁昭公四年,赖国为楚灵王所灭,赖氏被迫迁于鄢陵,早期的赖氏主要在鄢陵发展。因赖国旧址在秦时为颍川郡,为颍川望族,清康熙年间御制《百家姓》说:“周文王迁于岐山,即西岐。”叔颍追本朔源,将赖氏郡望列为西川郡。并以“西川”为赖氏堂号。
  叔颍的25世孙赖忠诚,东晋兴宁元年任虔州知府,因见松阳(浙江遂昌)山清水秀,遂在当地安家,其曾孙赖遇任江东知府,奏请以所居松阳为府郡,晋安帝亲题“松阳郡”三字赐之,氏人因此以“鄢陵世泽、松阳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赖姓排第98位大姓。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56 | 只看该作者
  乔姓
  堂号:睢阳堂郡望:梁郡
  堂联:婺州世泽梁国家声
  《通志·氏族略》云:“黄帝葬于桥山,子孙守冢,因为桥氏。”桥山在今陕西黄陵县城北,有沮水穿山而过,山呈桥形,因此得名。桥山上有黄帝冢,碑刻“古轩辕黄帝桥陵”,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黄帝的姬姓子孙有一部分在桥山守陵,以山命氏,称为桥氏。
  桥氏得姓之后,部分迁往安徽、河南。东汉时期河南商丘(古代称睢阳)桥氏已形成望族,由于睢阳在梁国所在地,后来更名为梁郡,所以史称乔姓梁国望或梁郡望。
  东汉时有睢阳人桥玄随孝武帝,从魏时任平原内史。与大丞相宇文泰友善。一次,宇文泰很认真地对他说:“你的姓带木旁,过于笨重,不如去掉木旁,单姓乔。一则具有飞天高升之意,二则意味着桥姓人今后可以步步升迁,光宗耀祖。”桥勤见说得有理,便听从了他的建议,改为乔氏。
  到了十六国时,桥姓人已不再见于史册,而乔姓人不断出现。
  南宋时有大臣乔行简,婺州东阳(浙江)人,理宗时官至丞相,至平章军国重事,封鲁国公,氏人以“睢阳”为堂号,以“婺州世泽、梁国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乔姓排第96位大姓。
  
  濮姓
  堂号:启贤堂郡望:鲁郡
  堂联:东海世泽西梁家声
  《路史》记载:“虞舜为炎帝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被封于濮地(今河南濮阳),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濮氏得姓以后在鲁郡形成强宗大族,史称“濮氏鲁郡(山东)望”,汉代濮氏出了位了诗人濮仲翁,东海(江苏)人。宋代时,濮安懿王的儿子被宋仁宗列为太子继位(宋英宗),使濮氏更加风采,濮氏人鉴此取“启贤”为堂号。
  明代时,大将濮英,以勇敢善战著称,官至西安卫指挥史,其所率之兵,称雄师劲旅,太祖命率部北征,大获全胜,凯旋途中遭伏击被擒,以佩刀剖腹自杀,表现了军人宁死不屈的精神。追封“忠襄”,赠“乐浪公”。为纪念濮英和濮仲翁,氏人以“东海诗传,西梁著绩”为堂联,亦书“东海世泽、西梁家声”。
  
  廖姓
  堂号:汝南堂郡望:
  堂联:襄阳世泽蜀汉家声
  廖氏源于古代廖国(今河南唐河县南40公里的湖阳镇),相传黄帝己姓子孙叔安的封国其子孙以国名命氏,即廖氏。
  另说周文王之子伯廖的子孙,以祖先的字为姓。
  《中华百家大姓源流》说:“廖氏早期主要在汝南发展,西汉时期,廖氏族人皆称,先世居汝南,并以‘汝南’为堂号。”
  《廖氏源流序》载:“三国时襄阳人廖化任蜀汉右车将军,其子孙在四川定居,廖化的四世孙廖子璋,西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任左卫镇国大将军,定居江苏南京,其长子廖原定居洛阳,次子廖松宽居浙江永嘉,都以祖父业绩撰堂联‘襄阳世泽、蜀汉家声’。”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廖姓排第66位大姓。
  
  白姓
  堂号:香山堂郡望:太原郡
  堂联:太原世泽洛水家声
  白居易在《太原白氏家状二道》中述白氏先祖世系时说:“白氏出芈姓,楚公族也。”楚太子健奔郑,居于吴楚间,公元前487被任为大夫,封于白邑(河南)称为白公,其子孙以封地为氏。
  战国时白胜后裔白起为秦国名将,因功封武安君。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其子白仲封于太原,世代大官,故子孙世为太原人。白仲的33世孙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龙门山(今河南),在此筑石楼,自号香山居士,以诗酒咏佛为事,和胡杲等九人共同组成香山诗社,去世后亦葬于香山,有人为他画“香山九老图”。到宋代,宰相文彦博把“香山九老图”挂于会馆中堂,以示追随。为纪念白居易,氏人以“香山”为堂号,以“太原世泽、洛水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白姓排第73位大姓。
  
  文姓
  堂号:庐江堂郡望:雁门郡
  堂联:成都兴教蜀郡流芳
  《姓氏考略》记载:“周武王继承父志完成灭商建周大业后追谥父亲为文王,文王遮子中有以谥为氏者,即文氏,这是文氏的主体。”
  文姓在得姓之后在雁门(山西代县)形成强宗大族,史称文氏雁门望。
  文姓中人才辈出,春秋时出生楚国的文种入仕于越(浙江),辅佐越王勾践中兴霸业,被誉为一代贤相。
  西汉时有庐江人文翁,景帝时为蜀郡太守,兴修水利,重视教育,曾派小吏到长安就学于博士,又在成都办学,入学者免于徭役,并以优异成绩者为郡县吏,对当地文化发展很有促进,鉴此,汉武帝下令各郡都建立学校,培养人才。其后代在四川发展。为纪念文翁,氏人以“庐江”为堂号,以“成都世泽、蜀郡家声”为堂联。
  文姓在当今中国以人口多少排列第100位。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56 | 只看该作者
  丰姓
  堂号:渤海堂郡望:松阳郡
  堂联:松阳世泽蓬莱家声
  《姓篡》记载:“周文王之遮子封于丰地(陕西长安沣河以西),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春秋时郑穆公(郑国君主)之子名丰,在郑僖公时任大夫,他的孙子施和卷以祖父的字为姓。称丰施、丰卷。”
  丰得姓之后,在松阳(浙江)形成大族,称为丰姓松阳望。
  宋代丰氏中出了位有名道士丰去奢,少年时为崇仙宫的道士,信奉老子、庄子的学说,对道教很有研究,传说居于茅山,从渤海向蓬莱仙岛成仙而去。而《百家姓探源》说:“氏人以此为荣,取‘渤海’为堂号,以‘松阳世泽、蓬莱家声’为堂联。”
  
  诸葛姓
  堂号:卧龙堂郡望:瑯琊郡
  堂联:南阳世泽西蜀家声
  诸葛源于葛姓。《通志·氏族略》记载:“葛国灭亡后,葛氏有一支迁往山东诸城西南,因当地有葛氏,其后迁进的葛氏就称诸葛氏。”
  诸葛早期主要在发源地(山东瑯琊)发展并形成望族,史称诸葛氏瑯琊望。
  诸葛氏中最杰出的人物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瑯琊人,东汉末隐居南阳隆中(湖北襄阳西)耕种自食,留心世事,人称卧龙。建安12年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向他提出:占荆州(河北湖南)、益州(四川),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继而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的“隆中对”,从此便成了刘备的得力谋士。刘备根据诸葛亮的建议,联孙抗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据荆州、益州,建立政权,刘备即位后,拜为丞相,死后追谥“忠武”。鉴此,氏人以“卧龙”为堂号,以“南阳世泽、西蜀家声”为堂联,也有的写“南阳躬耕、西蜀辅政。”
  
  冒姓
  堂号:榜花堂郡望:
  堂联:万卷世泽水绘家声
  冒氏乃元末丞相马扎尔台之后。马扎尔台族孙,蒙古篾儿吉得氏,元末任两淮盐运使,张士诚称王苏州,邀请作妥督丞相,不就而隐居江苏如皋东陈镇好友郭道甫处。明朝建立,凡少数民族在中原者一律改用汉姓,因此篾儿吉得氏取汉字单音节冒氏,名致中,为冒氏一世祖。
  冒氏得姓之后,自四世起即考取进士。按照唐宣宗大中以后,礼部取氏放榜,每年都取姓氏稀僻的人二三个称“色目人”,亦称榜花,冒氏首中进士,当然应在放榜时挂上红花,所以冒氏就取“榜花”为其堂号。
  一世祖冒致中隐居东陈,其子孙亦就在东陈发展,并把其好友刘亮赠送的书籍建了一座楼予以收藏。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献于成祖朱棣,成祖亲书“万卷楼”扁额赠之。
  到了公元十六世纪,冒氏第十六世祖,冒辟疆,号巢民,与其父冒起宗共同将九世祖冒一贯的逸园扩建成如皋水绘园,使之成为我国著名园林,加上冒辟疆与一代明妓董小宛的风流轶事,更使水会园名震国内。所以氏人以“万卷书富、水绘流芳”为堂联,也写“万卷世泽、水绘家声”。
  
  关姓
  堂号:武圣堂郡望:陇西郡
  堂联:忠勇世泽仁义家声
  《通志·氏族略》载:“颛顼的后裔董父为舜帝伺龙,被封为豢龙氏,上古时期关豢通用,所以又称关龙氏。夏朝时有个大臣关龙逢劝说夏桀帝勤政爱民,被桀帝处死,关龙逢的后代从此以关为姓。”
  关氏得姓之后,在陇西形成望族,史称关姓陇西望。
  三国时关氏出了位名人关羽,字云长(?—220年),山西临汾人,与张飞随刘备桃源三结义,恩如兄弟。下邳之战,为曹操所俘,曹操待之十分礼遇,封汉寿亭侯,他斩颜良,诛文丑,以报曹操之恩,后仍归刘备,守襄阳屡败曹仁,水淹七军,威名大震,为历史上最受崇敬和敬佩的人,被称为武圣,民间多有关圣帝君庙。氏人因此以“武圣”为堂号,以“忠勇世泽、仁义家声”为堂联。
  
  曾姓
  堂号:三省堂郡望:鲁郡
  堂联:武城世泽鲁国家声
  曾乃以国命名的姓氏。大禹建立夏朝,传位其子少康,少康封其子曲烈于曾(今山东苍山县西北)建立曾国,历夏、商、周,到公元前561年被莒国所灭,曾国太子曾巫逃往鲁国仕卿。称曾氏,并在鲁郡形成望族。
  在历史的发展中曾氏名人辈出,其中鲁国武城人曾参,字子舆,也称曾子(公元前505—436年),以孝著称,是孔子的优秀学生和孔子学说的重要传人,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他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的修养方法,每日反省自己,做到非礼勿视,非视勿信,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动静必须遵循礼法,成为一个至善至美的人。氏人以他的美德为自豪,取“三省”为堂号,以“武城世泽、鲁国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曾姓排第38位大姓。
  
  保姓
  堂号:勤业堂郡望:
  堂联:诗书门第孝友家声
  保氏原系蒙古人,乃元朝宰相铁木尔之后。铁木尔之子元善,文武全才,明朝建立后,太祖朱元璋念其平寇有功,下旨免诛,赐姓保氏,封天官流寓南通。
  保氏流寓南通后一直受到汉人的歧视,据此,保氏先祖奉行忍让、谦和,办事认真,并以自己的实绩来赢得社会各界的承认与朝庭重用。因此,保氏后裔保旗依据汉族人的习俗,以“勤业”为堂号,在其保中野大门上写上“诗书门第、孝友家声”为其堂联。即是保氏家风,也是保氏先祖对后裔的希望。
  保氏十三世传人保嘉桢于公元1741年辑修《保氏宗谱》。从第十七世起定字派:“钦明文思、允恭克让,亲睦九族、协和万邦”。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2:58 | 只看该作者
      兴宁、百家姓门联堂号之附表:


廖姓:三洲世德,万石家声。-   堂号:世彩堂
刘姓:彭城世德,禄阁家声。-   堂号:彭城堂
彭姓:商贤世德,宋史家声。-   堂号:信述堂


潘姓:荥阳世德,晋代家声。-   堂号:荥阳堂
杨姓:四知世德,三相家声。-   堂号:四知堂
邹姓:范阳世德,东鲁家声。-   堂号:范阳堂


黄姓:颖川世德,江厦家声。-   堂号:江厦堂
吴姓:廷陵世德,渤海家声。-   堂号:至德堂
练姓:岐山世德,淦水家声。-   堂号:河内堂


谢姓:东山世德,南国家声。-   堂号:宝树堂
高姓:供候世德,渤海家声。    堂号:供候堂
唐姓:放勋世德,叔虞家声。    堂号:晋阳堂


李姓:龙门世德,柱史家声。    堂号:陇西堂
郭姓:汾阳世德,刺史家声。    堂号:汾阳堂
钟姓:金陵世德,越国荣封。    堂号:颍川堂


薛姓:三风世德,王俊家声。    堂号:三风堂
丘姓:鸿胪世德,驱密家声。    堂号:河南堂
游姓:尚书世第,鸿胪名商。    堂号:广平堂


朱姓:鹅湖世德,鹿洞家声。    堂号:沛国
王姓:三槐世德,两晋家声。    堂号:三槐堂
陈姓:柳溪世德,循铎家声。    堂号:颍川堂


赖姓:颍川门第,上策家声。    堂号:颍川堂
张姓:两铭世德,百忍家声。    堂号:清河堂
袁姓:仁风世德,瑞雪家声。    堂号:瑞雪堂


伍姓:武陵著绩,安定流徽。    堂号:武陵堂
魏姓:鹤山世德,麟阁家声。    堂号:鉅鹿堂
温姓:六龙世德,三彦家声。    堂号:太原堂


余姓:风采门第,谏议家声。    堂号:绍采堂
邱姓:琼山世德,渭水家声。  - 堂号:河南堂
童姓:聾州世德,雁门家声。  - 堂号:雁门堂


肖姓:兰陵世德,师俭家声。  - 堂号:芳远堂
龚姓:武陵世德,渤海家声。  - 堂号:渤海堂
凌姓:双旌世德,六印家声。  - 堂号:渤海堂


萧姓:勋隆西汉,文选南朝。  - 堂号:河南堂
何姓:庐江世德,学海家声。  - 堂号:庐江堂
罗姓:探花门第,理学家声。  - 堂号:豫章堂


刁姓:弘农世德,晋相家声。  - 堂号:弘农堂
姓:容城世德,京兆家声。  - 堂号:京兆堂
姓:汉儒世德,唐相家声。  - 堂号:范阳堂


姓:著书世德,彩笔家声。  - 堂号:彩笔堂
姓:盐梅世第,岩野家声。  - 堂号:版筑堂
姓:片言世德,九鼎家声。  - 堂号:脱颖堂


姓:山西源流,江东开国。  - 堂号:映雪堂
姓:汝州世德,细柳家声。  - 堂号:爱莲堂
姓:尚书世德,通德家声。  - 堂号:荥阳堂


姓:河东世德,渭水家声。  - 堂号:河东
姓:北海世德,南天家声。  - 堂号:五风堂
姓:义田世德,墨帐家声。  - 堂号:万笏


姓:九龙世德,双桂家声。  - 堂号:西河堂
姓:南州世德,东海家声。  - 堂号:海堂
,新野世德,高密家声。  - 堂号:南阳堂


姓:八公门第,万石家声。  - 堂号:平原

姓:汝南世德,苏北家声。  - 堂号:志颐堂
姓:解经世德,叙礼家声。  - 堂号:谯国堂


姓:尚书世德,景文家声。  - 堂号:雍睦堂
蓝姓:楚卿世德,唐仕家声。  - 堂号:汝南堂
秦姓:天水流芳,松山积厚。  - 堂号:天水堂


胡姓:苏湖世德,安定家声。  - 堂号:安定堂
许姓:高阳世德,大岳家声。  - 堂号:高阳堂
叶姓:南阳望族,东粤名家。  - 堂号:南阳堂
曾姓:武城世德,沂水家声。  - 堂号:三省堂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3:00 | 只看该作者
王姓:三槐世德,两晋家声。    堂号:三槐堂

0

主题

37

帖子

61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29
发表于 2014/6/14 11:09 | 只看该作者
刘姓:彭城世德,禄阁家声。-   堂号:彭城堂

4

主题

12

帖子

23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30
发表于 2014/6/15 12:16 | 只看该作者

3

主题

408

帖子

82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31
发表于 2014/6/20 17:20 | 只看该作者
李姓的楼主就写错了,堂联是:柱史家馨,龙门世德。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32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9:41 兴宁A8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奈我何 发表于 2014/6/20 17:20  李姓的楼主就写错了,堂联是:柱史家馨,龙门世德。

你先问问你们家的老人们,他们肯定知道怎么读的。

3

主题

408

帖子

82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33
发表于 2014/6/21 08:50 | 只看该作者
李姓
  堂号:陇西堂郡望:陇西郡
  堂联:登龙世泽射虎家声
  李是避祸改字的姓。尧帝时有皋陶氏世袭大理(司法长官)历虞、夏、商三代,以官名命氏称理氏。到商朝末年裔孙理征得罪纣王被处死,其子利贞随母出逃,靠食李为生,遂改姓李。
  《元和姓篡》说:“李利贞的十一世孙为李耳(老子),李耳的八世孙李昙入秦为御史大夫,其子崇任陇西太守(今甘肃境内)发展为当地望族。氏人以‘陇西’为堂号。”
  李氏在发展中人丁兴旺,繁衍昌盛,历史上李氏称帝者60余人,最使人仰慕的是东汉学者李膺和名将李广。李膺字元礼,为人清廉,声望极高,被太学生称为天下楷模,士人称得到李元礼接见为登龙门。李广,以勇敢善战者著称,一生与匈奴作战70余次。《前汉书•李广传》著:“李广出猎,见草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羽。”氏人为有这一文一武两位人物感到骄傲,因此以“登龙世泽、射虎家声”为堂号。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李姓排第2位大姓。
登龙世泽射虎家声????那这个不是自相矛盾吗?

补充内容 (2014/6/21 08:52):
我就没看过李姓有什么“登龙世泽射虎家声”的,这不胡说八道吗?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3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10:03 兴宁A8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奈我何 发表于 2014/6/21 08:50  李姓    堂号:陇西堂郡望:陇西郡    堂联:登龙世泽射虎家声

我是不是胡说八道,管管自有判断,要不然也不会把我想发表在宁江夜谈的帖子移到兴宁掌故。

0

主题

146

帖子

33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35
发表于 2014/6/23 21:45 | 只看该作者
兴宁沙氏先祖据聞系蒙古人后裔,於元朝灭亡时留於兴宁,後將姓改為沙氏。

0

主题

146

帖子

33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36
发表于 2014/6/23 21:48 | 只看该作者
奈我何,將李氏門联调轉了上下联,应为"龙门世德,柱史家声。

0

主题

146

帖子

33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37
发表于 2014/6/23 21:48 | 只看该作者
奈我何,將李氏門联调轉了上下联,应为"龙门世德,柱史家声。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3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22:16 | 只看该作者
xnchanHK 发表于 2014/6/23 21:48
奈我何,將李氏門联调轉了上下联,应为"龙门世德,柱史家声。

你就识货,我本来说的就是兴宁各姓门联、堂号的来由、典故、拾谇。

0

主题

146

帖子

33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39
发表于 2014/6/24 22:04 | 只看该作者
兴宁一般堂联多为世德,甚少寫作世泽,吳姓多为至德堂,曾姓为三省堂,陈姓潁川堂,但我見有陈姓堂號为敦睦堂:柳溪源遠,循鐸聲宏。与潁川堂:柳溪世德,循鐸家聲有何关系呢?请賜教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40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00:32 | 只看该作者
xnchanHK 发表于 2014/6/24 22:04
兴宁一般堂联多为世德,甚少寫作世泽,吳姓多为至德堂,曾姓为三省堂,陈姓潁川堂,但我見有陈姓堂號为敦睦堂: ...

“好像听老人讲过,在宋朝时,陈钟赖就是一家属
颍川堂,好像得罪了朝中大臣招来杀身之祸,最后兄弟三姓只得分开,留下了一个日后辨别的方法,就是门前挂的灯笼有个田字,所以说在那时一看到人家门前灯笼有个田字就知道是自家兄弟,以免误伤,因为那时候的姓氏之争是很野蛮的,我也是听说的,不过应该有的根据!有么鈡姓赖姓兄弟啊,我石马陈姓!”
希望我引用的这段话对你有用,颍川堂是总堂口,后来分出去的有些地方不敢抢祖宗,就用不同的日期,不同的堂号赏灯了。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41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01:45 兴宁A8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在别的地方看到的最新最全的帖子。据我考证,世德家声为兴宁特色,外省是叫世泽与家声的。赏灯也是兴宁特有,别的地方都是过元宵节的。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42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01:54 兴宁A8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世泽为世代的恩泽,世德是世代传颂的品德。作为移民聚居的客家人,世泽已经遗留在历史长河中,只有世德才会世世代代传颂。

0

主题

146

帖子

33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43
发表于 2014/6/25 21:14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故事,我也听过,不过不是说陈鈡賴三姓,而且共五姓,据说緣于江西马氏祖婆,但我查看族譜未見有记載,我柳溪陈氏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4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0:06 | 只看该作者
xnchanHK 发表于 2014/6/25 21:14
你说的故事,我也听过,不过不是说陈鈡賴三姓,而且共五姓,据说緣于江西马氏祖婆,但我查看族譜未見有记載,我 ...

应该是你们家世德的遗失,小支脉吗,世代相传品德才好啊。

0

主题

146

帖子

33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45
发表于 2014/6/26 12:58 | 只看该作者
石马陈氏由福建汀州石壁乡迁入兴宁,始祖斐然公,堂號颍川堂,堂联:颍川世德,妫水家声。

0

主题

1

帖子

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6
发表于 2014/7/1 15:40 | 只看该作者
赖姓:松阳衍绪,好古流微。   堂号:颍川堂

0

主题

146

帖子

33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47
发表于 2014/7/3 08:12 | 只看该作者
老阳哩 发表于 2014/7/1 15:40
赖姓:松阳衍绪,好古流微。   堂号:颍川堂

松阳衍绪,好古流微。其中流微是否手民之誤,出于何处?会否系流徽之誤?谢谢

5

主题

297

帖子

48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48
发表于 2014/7/3 11:44 | 只看该作者
小风树,一些小姓的资料有吗?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49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3:10 兴宁A8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光触媒 发表于 2014/7/3 11:44  小风树,一些小姓的资料有吗?

没有,你自己去天涯找找看看。

92

主题

7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50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3:31 兴宁A8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光触媒 发表于 2014/7/3 11:44  小风树,一些小姓的资料有吗?

你可以去百度过来,帮我加上去,我上次找了几天,不想找了,小姓也那么多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1/27 19:31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