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杰兄弟的《和平张氏家谱》与兴宁先祖考证 张维杰君是我在和平县东水中学任教的1978届高中毕业生。他自小失父,生活艰辛,但矢志求学,品学兼优,是班长——我的得力助手。其后漫长岁月砥砺,与其兄均顽强拼搏,遂事业有成,便造福桑梓。其中一事是主力赞助出版《和平张氏家谱》,可谓是遗泽千秋的 睦族功德! 而且,此谱对兴宁张氏源流的考证,同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依据,极有参考价值—— 1、兴宁历来修张家谱,均少不了登载所谓明朝天顺四年(1460年)刘景福为启源公儿子穆宗公撰写的序。众人皆认为是穆宗公的好友、同龄人。我与伯涛兄向来存疑:其曾孙琳公早已是祝枝山亲笔书写的《兴宁县志》上的1411年举人了,1460年的刘景福何能与之同龄?我读新修的和平县《张氏家谱》,内亦载有在古谱中刘景福的序言,兹录关键文字——“而今穆兄昆季后裔,选胜于嘉应州葵岭浊水,而松楸定矣,余是知其详。” 且看其他族谱是如何载的——“而今穆兄昆季选胜于程乡兴宁楼下大成下,长乐大田,而松楸定矣,余是以知其详。”从上面两段引文可分出:一、把落基地随意加减,可知绝非1460年的刘景福手笔,而是伪作。二、和平《张氏家族谱》多了“后裔”二个关键字,倒显得比较真实。当然就排除了启源公是明朝中期兴宁开基的可能。也就证明了1992年《兴宁县志》此记载的错误。
补充内容 (2015/7/31 14:53):
2、明确记载了启源公来梅州开基的时间:其179页载:“启源公,字贯逢,号普轩,法名授七五郎,判循司马,元初至正14年(1277),公偕二子由闽上杭避难至长乐定居。”这就与兴宁市的老族谱多出记载的启源公元朝开基吻合,否定了明朝中期开基的谬误。这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啊!
3、记载了启源公孙子仲信公的珍贵:“仲信公,元末遭乱世,洪武初年,大诏天下贤士,授予湖广税课大使。(载县志)”
4、记录了启源公夫人谢祖婆在和平的裔孙分布。对兴宁张氏很有研究的张伯涛先生也说从不知道有裔孙在和平,此资料极为珍贵。我与张维杰君虽分别了38年,但与老师的联系十分紧密,对我作了许多赞助;连我主办张氏文化研究室,也坚定支持,实在令人感动。我们谨祝他们兄弟万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