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新规,耕地的跨省有偿调配成为可能,人口流失的贫穷地区也没必要再保留太多的建设用地指标。而极其缺地的发达地区,则能用“加倍补偿”的形式,从贫穷地区购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这应该是近20年来,中国土地分配制度向市场化方向所迈出的最大一步。
如果这两个新政真正得到了有效实施,那么其造成的影响也将是很显然的:
大城市土地供给有序增加,住房供给提升,房价回归理性。
偏远农村、乡镇、县城的人口继续向上迁移,下层人民更容易在工作地立足。
贫穷地区获得一笔发达地区的“买地转移支付”,扶贫工作拿到一波真金白银。
二、三线城市的领导恐怕将会“跑步进京”竞争买地配额,用来做大城市规模、以容纳更多产业和人口,向“准一线城市”发起进军。
重庆在这方面已经给我们做了个很好的示范。在“地票”制度下,重庆偏远农村的建设用地指标可以被腾挪到主城区,从而为主城区提供了大量的住房供给,这让重庆的房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下面是黄奇帆有关地票制度的谈话。而当他离任重庆市长后,炒房客们就闻讯杀入了重庆。
《黄奇帆:地票制度实验与效果》
http://www.guancha.cn/HuangQiFan/2015_05_09_318851_s.shtml
“地票”制度推向全国,可能对大城市的炒房者而言不是个好消息。再结合近期密集出台的种种新政: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房产税立法”。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取消“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法。
土地供给渠道放开,村集体用地可建设租赁住宅。
北京市出台新的人才引进新政,收入超过社平工资8倍的高科技企业员工可申请人才引进。
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教育/医疗扣除。
“土地供给走向市场化 + 对非生产性资产征税 + 减少劳动所得税负 + 让高劳动收入者落户”——这是一套面向市场化方向改革的组合拳。
而土地方面的改革,也同时反映了新组建自然资源部的意义,把土地资源真正视作一种可市场化配置的资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