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65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源探流钩沉梅州成都两地张氏

[复制链接]

1147

主题

3256

帖子

41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20 1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源探流细钩沉
古稀老人,千里赴川访亲!消息传出,马上轰动与我们互动。成都郊区的洛带及绵阳、泸州、金堂等地的张氏宗亲厚福、德智、传德、张、奕聪、奕昌、奕竹、奕坤、奕洪、晓辉等热情款待我们,并提供宝贵的老族谱等资料一起研讨。

     德智宗亲的老谱记录了张氏500多年的历史。代代视若珍宝,从不外带;而这次则为特例以示对广东宗亲的尊重。他是兴宁启源公谢祖婆一脉。由兴宁迁乳源县,乾隆年间再入川泸州。几百年未与广东宗亲联系了,我们分外亲切。传德宗亲的老谱清清楚楚记载兴宁祖居地的鸡鸣山、坭陂等地名与祖宗名。我们翻阅着一本本记载有梅县、兴宁、五华的实实在在的祖居地名资料,是其先祖跋涉千山万水舍命来到四川求生存与发展的铁证!
      梅州那时人多地少贫瘠难生存,来到天府之国又是怎样的发达呢?我密切关注此类记录。金堂的传德宗长告知,其先祖是乾隆年间入川的,至今290多年。来的是三兄弟,先祖他其中的一脉人口就有5000多!我们不由得仰天长叹,如果在梅州所在,人平几分田,几代人也养活不了啊;何来有如此天文数字的膨胀?泸州的德智此脉,亦同样此泱泱大族。
请康乾的湖广填四川,国策英明;梅州客家先祖大举入川,抉择对路,的确迈上了万世其昌之路……
     接着我们进入研探梅州张氏先祖的源流,这是此行的重点。水源木本,把自己来处弄清楚,是修谱关键。但现在梅州张氏几十万族人的主流说法,是源于福建上杭的张化孙!说他有18个儿子,108个孙子,裔孙达1000万,整个广东基本是其裔孙。对此,我们几位古稀老者也深信不疑;但近年来随研究深入和信息的全面收集,关键越来越不对路。按张化孙说,兴宁张氏开基祖启源公是明朝中期1405年生人;但兴宁湖背498年前的老谱明确记载他是元初人,1248年生!其4世孙迪公永乐13(1415)岁贡。张琳,永乐9(1411)举人,上杭知县,(张氏启源公五世孙,族谱注明中举时年33岁,是1379年生。)这在500年前的兴宁祝枝山县志记得清清楚楚;而且,史志里还有许多此类记载。与张化孙说,明显天大矛盾,曾孙玄孙远早生于先祖,在时空上有150多年的空白。
但我们在川看到的其300年前的老谱记载,就非如此。我看了他们林林总总的老谱,绝对没有来自上杭张化孙的记载,来处明明白白,完全与上杭无关!掩卷沉思,几经研讨,我们主宾得出如下共识——
1、        四川300年前的老谱记录,与梅州大部分是近代现代修的谱,从时间看,在前的川谱更接近历史真实,更可信。
2、宁化至清乾隆年间才有首部张氏族谱,几千年张氏族系何其遥远,而睦族敬祖又何其紧迫,修谱之事近在眉睫,怎么办?只能快刀斩乱麻,把张氏以前的四大脉系糊弄一块!上则乱矣,其下者,下下者宁无乱乎?由血亲认祖变成模模糊糊的文化认祖,就梅州市而言,还有至少3次大混合。一次是乾隆二年嘉应张氏总祠的42户神主牌位,硬把来历完全不同的张氏拧到上杭张化孙脉系。第2次次是清末的1880年代年,兴宁在大新街建张的张化孙祠,硬把包括兴宁、五华县在内的许多不是张化孙脉下的10多万张氏裔孙硬拉进其脉下,年年供奉张化孙不误。第3次是在1980年代随改革开放大好形势,各地纷纷修谱的形势下,各地张氏联谊会急于求成,看到上杭张化孙系族谱资料详细、代代清楚,而自己一脉却资料残缺;便纷纷照抄接张化孙系。包括五华在内的广大张氏地区,不顾本地铁证之原始族谱记录,甚至蛮横丢弃老资料,强行套入张化孙系下,遂形成了今日梅州张氏源流的主流说法。阿弥陀佛——
人家川谱没变,梅州自己人为乱变,此乃症结所在。成都行考察,更证明了我们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1/27 11:38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