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学校老师尚且如此水平,实在可悲-----
我孙子还说,再错就抄800遍啊---
不当“孙猴子”,真正“过把瘾”
—— 我教改的最后一搏 ( 沉浮舌耕之28)
(发表于《梅州日报》)
若思
重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重在人文精神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而老师只是“导”……
这样的话,我们不知讲了多少,上级也不知讲了多少。但是,升学第一的应试教育总在制约着我们的学校。而我,长期在高三毕业班任教,一个学期要赶完整学年的课文教学;一轮、二轮,乃至三轮的复习;反反复复的知识点与能力点测练及综合模拟考试……真是长年鏖战急,一切都在拼命赶、拼命灌,都在追求单位时间内给学生最大的信息量。既然如此,教改又从何谈起?
作为华师毕业几十年,且长期研究教改的我,既苦恼,也跳不出怪圈的“无奈”。应试教育是唐僧,我则是戴着紧箍咒的孙猴子。我的确盼望“过把瘾”——能真正教改一回!
机会还是来了。因为我即将退休,减轻了工作量,同时让年青教师挑大梁,二十年来,我第一次任高一年级的课。相对毕业班而言,大体上 可“按部就班”了。这是我在教坛上的最后一搏——
一、大胆处理教材。学生粗看则明白的政治类文章,由讲读课改为助读课,省去一半课时。课本内定为助读课的精品,改为讲读课,加一倍课时。有教材的精彩才有教学的精彩,效果才能精彩。
二、由小语文到大语文的沟通。课文不过是点,由点沿思维的发散性、相似性、相反性,联系其他学科,联系身边生活,联系大社会,联系人类文明,乃至“心事浩茫连广宇”,探向无垠的大宇宙。
三、改变常规,打乱“程式”。学生没先读课文,老师不讲;学生没先思考,老师不讲;学生未做习题,老师不讲;学生不提问题,老师不讲。打破老师只顾讲,学生只顾听的“满堂灌”模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比如文言文,按常规是老师讲为主;我则不然:学生要先读,先思考,理清难点。注释上有的,且没必要补充与强调的老师不讲。学生提问题,让其他同学先答,实在不行,老师才启发。
四、在生动活泼上下功夫。少男少女们喜欢动,喜欢新鲜,那好办,我设课前一分钟的自发演讲,设分组出墙报竞赛,对课文中历史人物的评价搞正方反方的大辩论(比如读了《鸿门宴》后,刘邦是英雄还是无赖,项羽是仁义还是草包,为什么千百年来许多人还是赞项羽,举行课堂大辩论),让学生演不同角色的对话(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的鲁迅与柔石的对话),让学生即席编小故事;把学生带出课室,师生漫步校园,现场描写,即景联想,即景立意;对能提出与老师不同见解,或能质疑的学生,老师立即加分,并给予物质奖励。
五、以教师的人格、人文精神感化学生。远见卓识、刚正不阿,等等,都要从课堂中体现。讲到《纪念刘和珍君》批“打手”杨荫榆时,学生容易把她理解成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我则除了讲其罪行之外,还讲到她是执行者,并非“主犯”;而且,在抗战时期,她为了救同胞,被日本军刺死于苏州河!这样,在自自然然之中,教给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课文中有不少同情劳动人民之作,我则因势利导:我们的社会还不平衡,还有弱势群体;而不少学生的父母亲友便是弱势,需要我们的理解、同情与支持,而不能一味“自我”。对当前社会上的真、善、美,我结合课文自自然然歌颂之;对当前社会中包括腐败在内的假、恶、丑,我自自然然“横眉冷对”……这,便是我的人格。
六、通过办文学社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写作能力。在文学班里,规范管理,挑选校内一流教师与校外作家上课,对中外各名家,对学生感兴趣的金庸武侠、琼瑶言情,对校园文学尤其是韩寒现象等,我均作评介,还通过出版《新苗》社报,提高学生写作编辑能力。
人生难得最后的一搏。尽管不少人笑我“临退休还如此认真”,但是,当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的确有“过了一把瘾”的感觉……
(于2003年)
我的教育教学探索
——沉浮舌耕之29
有人奇怪地问:“你教学工作那么忙,社会工作那么多,为什么还能发表那么多的文章?”
我答曰:“本人没有三头六臂,更不可能一分为二,不过是‘心’与一般人有点不同罢了。二十余岁时即绝了当官的愿望,也从未奢望我这个穷教书匠突然捡了个金娃娃;我从来觉得学校到底比较洁静,适合于我的‘个体经济’。既然如此,我便如深山古刹中的老僧,心静则灵,心诚则灵。日积月累,不计得失。蓦然回首,自然觉得灯火辉煌起来。”
以上的答客问,绝不是唱高调,而是几十年来的经验之谈。然而,是否“心专”即“石穿”了呢?非也。舌耕几十年,我深感掌握语言文学及教育学科知识,打好专业课的基础,十分重要。而且,这个知识与基础,绝非只掌握大学教科书的原理与必读材料,范围还应更广些,程度更深些。比如对鲁迅,除了大学教材中规定必读编目外,最好是读全集。还有,必须随时代进步,吸取今人成果,引进“源头活水”。
在这里,我还要向年青教师呼吁,就语文研究语文,就教学探讨教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然难于突破。浩浩茫茫的环球如今已成为地球小村,学科与学科间的渗透日见明显。如果脱离了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大视野,要想成功是很难的。感谢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等中共开明的领导人,让我们有机会开拓了视野,让我们开了眼界。是当代的不同流派的主张,活跃了我的思维;是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乃到宇宙全息统一论,还有当代生物学、天体物理、当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给了我不尽的“源头活水”。如果说我的教学比较活,语言比较新,还能不时写出教育教学文章发表,不外是博览群书,学以致用,视野开阔者矣。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