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62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7月28日发表“印象兴宁”之十三《围龙屋檐上方的星光》

[复制链接]

29

主题

33

帖子

55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8 12: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围龙屋檐上方的星光》

陈彦儒

   夜深了,我毫无睡意。
   倚在门边,围龙屋前后的灯一盏盏灭了,晒谷坪对面灰色的屋檐上方,两颗璀璨的星星映入眼帘。微微仰起头,一道绚亮的银河流畅在深蓝色的夜空中。月芽儿不知躲进哪里,没有片丝云霓的夜空成就了星星撒网的舞台。
   几声蛙鸣,远远近近应和着,软软的凉风挟着夜来香的气息迎面扑来,我深深吸了一口芬芳的气息,尽管爷爷在催促睡觉,我却没有应声,再次仰起头瞭望星空,突然感到群集的星光猛地扎入我的心灵深处,然后像种子一样在萌发,在生长,在摇晃,在起舞,一股壮美恢宏的旋律开始荡漾在胸膛……
   这是发生在1986年暑假的一幕美景,地点是兴宁市永和镇陈太成裕顺屋,27年过去了,11岁那年在自然美景前备受震撼的感受,却常常在中年后入眠前袭上心头。何夜无星?何处无蛙声?只是,只是少了年少时的纯真,只是少了兴宁老家的氛围而已……
   在失眠时寻思中,我常常从星夜的震撼想到人生的短暂,想起永恒的寂寞,想到人世的渺小……
   不再念叨张若虚的“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再回味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更多的时候,我会从家乡的星夜,想到那片神奇的围龙屋畔的历史、现实和未来。
   我家属于江州义门陈氏分支柳溪陈氏一脉,元朝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九十四世祖贽公官授循州训导,后功升泉州太守,因红巾军乱无法赴任,遂留兴宁。当年祖宗为啥落居兴宁?究竟是肥沃的盆地,宜人的气候吸引了他,还是面对乱世恐祸及宗亲,才选择了兴宁这片热土隐居?贽公是在何时何地何因何思做出以上决定?返乡还是留居?这的确是一道两难的抉择,最后,是不是兴宁上空璀璨的星空坚定了他留下的信心?
   高祖父陈献君是晚清举人,1895年赴京会试,后曾追随康有为、梁启超,与千名举子一同联名上书,呼吁清廷拒签和约,共同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返乡后他却抛弃功名,转身开私塾教新学。为何远离康、梁却选择教书育人道路?是不是围龙屋上方的星光给了他新的启迪?
   著名木刻家陈铁耕也是从永和镇陈太成走出去的名人,他曾担任鲁迅艺术文学院晋东南分校校长,留下了木刻连环画《法网》、《母与子》及《阿Q正传》插图等名作。他在创作间隙,在暂歇的闭目中,是不是从记忆中围龙屋上空的星光里捕捉到转瞬即逝的一线灵感?
   说起围龙屋檐上方的星光,不能不提到兴宁的过去与现在,这个面积仅仅2100平方公里的粤东县级市星光灿烂,仅仅在最近八十余年内,这里涌现出了包括原广东省省立文理学院院长罗香林、先后两度承担起复办暨南大学重任的教育家王越等62位大学校长,及王佛松、汪懋华、刘焕彬、张如心、张作梅5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目前活跃在大陆各条战线的兴宁籍专家、教授近400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兴宁籍专家超过200多名,这片热土被喻为中国“大学校长摇篮”。
   围龙屋檐上方的星光,照亮了兴宁的过去,照亮了兴宁的现在,也照亮了兴宁的未来……


本文发表在2013年7月28日《珠海特区报》“悦·海天”,详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5/1/27 08:20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