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67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南凤创立横山堂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8 1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南凤字道见、自名息三,出家后授法名觉从、海圣,他时而出家,时而还俗,自称半僧先生。还有别号雷山释子、梦观居士、知非行者、跛者道人、牧原和尚、仞堂老人,名称五花八门,他有时是和尚,有时是秀才,连他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究竟是什么人。
 何南凤是兴宁石马镇人,生于明朝万历十六戊子年正月二十四日。传说他初生前,其母梦见飞来一只五彩凤凰,栖于衣架上飞鸣,众谓怪物不祥,举起竹竿打鸟,凤凰被打中跛了一足,飞出去不知所踪,后来其母生子时异彩照人,但跛了一足。其父母非常懊悔,即取名南凤。
  何南凤生来颖慧,数岁即熟读经史,每考则名列前茅,15岁考中秀才。有一次,何南凤偶然翻阅六祖坛经,怦然心动,不能自抑,便步行往和平县某寺游玩,看见宝相庄严,钟鸣鼓响,觉得非常好玩,便跪求长老让他削发当和尚,长老说:“做和尚很辛苦的,你小小年纪,能捱得苦吗?”南凤说:“只要能解得真经,普渡众生,这苦倒是捱得的。”他就此出了家当了小沙弥,自名息三,谓息灭三毒之火也。每天到五里路远的山脚下挑水、上高山砍柴,半年来,连经卷都没有摸过。
  何南凤的父亲何心吾(贡生)自从丢了儿子,十分悲痛,到处求神拜佛。一天,有人从和平县回来,说起某佛寺有个小沙弥很像是他的儿子。他赶紧前去,抱紧儿子大哭,恳求儿子跟他回家,何南凤拗不过父亲,只好回家,父亲叫他准备功课,参加明年省城乡试。万历四十三年乙卯,何南凤凭天分考中举人,接着赴京租房坐读,准备参加会试。主考官赏识其文才,欲录入进士榜,见他跛脚,便划去其名。何南凤心灰意冷,在山东聊城住了一年,与相国朱蓼水、丘元伯交游,互相唱和,写有一首《淮上遇雨步韵怀朱蓼水先生》诗:“邮亭有风雨,行客易生情。家万里以外,身一叶之轻。虽然一叶轻,放歌常尽声。人生不戚戚,意气凌太清。耻同名利客,含酸对远征。”《次韵答丘元伯太史》诗:“唯禅与文字,春在万花间。北斗瞻公峻,西方容我闲。新诗投锡杖,清韵布香山。何日虎溪上,重逢破笑颜。”经过安徽黄山时,迷恋奇松怪石,上到天都峰时,遇到普门寺安静禅师,谈话十分投机,遂要求剃度,法名“觉从”。安静禅师说:“你有大志,愿当于所学所得,普渡众生,不要自己觉悟,就不顾他人了。”他在安静禅师悉心传授下,佛学经文提高很快。他游历河北、山东、江苏、浙江诸地,遍访名刹高僧,并应众讲经说法,远近来皈依他的门徒甚多。后又遇到二空和尚,羡其苦行斋僧,便又拜在他的门下取名“海圣”。南凤从儒入释,以释证儒,虽已弃儒而不忘儒,虽已出家又不忘家。
  过了二年,他又还俗回家,奉父命娶了一个富家小姐为妻,其妻自幼娇生惯养,吃不得苦,结婚后虽爱夫才貌,但见其跛足常皱眉不欢,南凤说:“五官亏全,皆有定数,我岂不希望做一个四肢健全的人?科考因脚跛故不能及第,致使功名之念已灰,今日又被你憎嫌,吾妻子之念又灰矣。”后生一子四岁时,南凤决定谢别红尘,皈依佛教。即在一个合族祭祖之时,南凤遍告族众说:“吾早已立志出家,只是为宗祧之念,娶妻生子,今尘缘已了,该走了。”不顾妻与族人的挽留,飘然而去。
  他先在家乡石马某寺出家,被僧人奉为当家,自号雷山释子。日诵经文,时参佛祖,清风明月,可悟禅机。寺院附近有一块大山石,形状象马,传说日久成精,夜晚出来糟踏庄稼。一次,何南凤路过这里,在石壁上题写七律诗一首,诗云“石马原来在八丘,仙人遗下几千秋。狂风拂拂无毛动,细雨霏霏有汗流。青草满山难下口,铁鞭任打不回头。往来君子牵不去,天地为栏夜不休。。”据说,这首诗一写,石马就无法作怪糟踏庄稼了。后来,他还为石马中洲寺撰书了两副楹联,其一云:“念佛是谁?不点开这只眼睛,切忌捕风捉影;参禅无别,但讨得那边巴鼻,自然动地惊天。”“戒律道根基,澄练一心,真令冰清玉洁;慈悲佛种子,包涵万品,须同海阔天空。”联用客家俗语写来,幽默风趣,阐述了他对佛教的理解。他在寺中除了读佛经外,还读了许多儒家的书籍,后来,由于该寺离家近,妻儿时来骚扰,无法静心修行,便移住平远文殊寺。有一次他来到粤闽赣三省交界的一个小镇,只见一条河流隔断三省,行人来往不便,拟募捐造桥,该镇人士特请高僧何南凤撰写造桥募捐疏序文,他写道:“天有缺,女娲炼石而补之;地有缺,造桥而通之;人有缺,修德而补之。斯桥而造也,上通江西,下达福建,惟望仁人君子,慷慨解囊,共襄美举,是为序。”序文简洁明了,众人齐声赞好,何南凤当即把自己带来的银钱捐上,作为第一笔捐款,四方君子闻讯,踊跃捐钱捐粮,当年就把这桥架设起来了。
  后来,何南凤先后住过杭州、嘉兴、闽南等地72座寺院,打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归来后住持龙川石岭寺、兴宁曹源寺和祥云寺。曾住在江西庐山,打算终老其间。过瓶窑,访问谷印长老,呈上自作偈语请正,谷印奇之,更示以“桥流水不流”之句,对他当头棒喝。于是谢别尘缘,一意在这句无意味话头上去推车撞壁。何南凤的心情是矛盾的:他喜读书却好逃学;痛戒酒色却纵饮至吐;知食肉难于成佛却经常食肉,好作诗文却常常焚稿,虔诚礼佛却又觉经义索然无味,不肯收徒却门人遍地,出了家当了和尚又想回家还俗,回了家感到厌烦又逃出来当和尚。
  明朝天启六年,他又还俗回到家中,自称“梦观居士”,他的儿子能绍已15岁了,已上学读书,他写了《还家述怀》诗给儿子,诗云:“束发虽同俗,安心只杜门。傲能群鹿豕,贫懒察鸡豚。道侣观亲旧,伽蓝处故园。神光青翠在,相对尽忘言。”他大概想以俗人身份了此馀生。他说过:“成婚后,妻亦和,得子后,子亦孝”。但是,在家住上五日,便不乐。时而斋素,时而荤酒,时而在寺,时而宿家,时而儒冠,时而僧帽,人呼为“半僧先生”。每有心得,便写文章或诗词,不久又感到写得不好,便又将稿焚毁,放其稿不自存也不刻版。今所传者皆其门人抄录的。平生酷好五柳先生陶渊明,后来,模仿着写了一篇《半僧先生传》,这是他的自我介绍,也是他唯一愿意传世之作。
  兴宁神光山曹源寺门徒,闻知何南凤远游归来,便诚恳来请他出任住持,何南凤难拂其意,又出了家,改称牧原和尚,取意为“牧原者卑以自牧,牧一条水牯牛于广平之原,自治平生虚矫褊侧之习气。”又名仞堂老人,他写了《戊子再住神光》诗,诗云:“青山绿树住神光,多少游人堕渺茫。几度挂瓢图远况,这回凭几梦幽香。闲名未谢为身累,往事全忘得趣长。何必赵州年百二,但知住处免奔忙。”他好象要把佛门当做自己终老之地。
  何南凤第二次出家当了和尚,其妻十分怨恨,寄了一封信给他,信中有诗一首,诗云:“人含愁,笔写诗,满怀心事寄君知,思当日,菊黄时,恩爱夫妻生别离。青丝白,锁双眉,泪下不敢乱沾衣。即是仙家子,当初莫娶妻。已娶妻,胡不归?好人你不做,情愿做沙弥。”何南凤读后不为所动,其妻更加气愤,又寄一封信,慌报爱子已死,要他迅速回家。何南凤接信后坚持不回家,反而写了“十哀诗”向天遥祭,诗云:
  一哀兮,泪汪汪。此子如何命不长。亲在高堂祈你寿,麻衣倒着父扶丧。   二哀兮,悲在天,十八孩子命不全。指望曾子养曾哲,谁知颜路哭颜渊。   三哀兮,天不知,才结姻缘未见妻。海誓山盟空怅望,佳人红粉对谁语。   四哀兮,少年男,倾河倒海泪如泉。文章事业归黄土,无子有我总是闲。   五哀兮,亏儿才,告诸往事缅如来。今日返魂阴府去,黄金堆栋不成材。   六哀兮,哀正长,天地怜我少子亡。半夜猿啼心胆碎,五更鸡唱血凝霜。
   七哀兮,泪涟涟,江山失色锁花园。愁云愁雨增我惨,一声儿子一声天。   八哀兮,掌珠沉,文房窗下断书音。朝夕堂前绝踪迹,失却我儿何处寻。   九哀兮,酒一尊,灵前祭奠二三巡。去到黄泉无酒店,醺醺醉到十阎宫。   十哀兮,殡你丧,金骸玉骨葬龙冈。诸亲姊妹为你泪,兄弟爷娘哭断肠。  何南凤的儿子本来无病无痛,被其父的“哀诗”一祭,竟突然而亡,夫妻俩弄巧反拙,真是始料不及。这“十哀诗”是形式独特的佛曲,是以后“香花佛事”招魂曲的滥觞。
  “临济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由唐朝义玄和尚所创。由于何南凤所处是明末清初兵荒马乱的时代,政权的更迭和民族的苦难,使他对“临济宗”有了一个新认识,认为儒家的“格物致知”、“平治天下”与禅宗的“明心见性”、“普渡众生”的学说是相同的,于是,他在晚年创立了“横山堂”学说,这是一种亦佛亦儒,亦僧亦俗的新流派。其主张是:①参禅不必拘泥仪节与禁戒衿持,破除形式上之修习与禁戒,还明言对酒肉妻子不厌离想。②参禅习儒本无二致,僧与俗,可相通也。③“自信”即佛,无事外求。④积极拯救众生与自立,非仅以清净寂灭为高。他这个教义由其门徒四处发扬,数传至今,形成了典型的客家佛教。
  梅州城西有一座西岩寺,民国梅县县长彭精一在《梅县高西岩琐记》云:“何南凤先生(牧原和尚)在寺中(即西岩寺)居留甚久,相传吾梅各属僧尼做佛事时所唱小调词曲多出其手。措词典雅,声调铿锵,既顺口,又悦耳。如劝亡魂、打关灯、打莲池、血盆经等,均脍炙人口,传诵远近。”牧原和尚何南凤受梅县李二何李  父子的邀请,卓锡(挂单)西岩寺,在寺中与李二何父子诗酒唱和。近代梅县杨徽伍(《榕园琐录》作者)曾在西岩寺见过牧原和尚碑记。何南凤利用客家山歌小调写成佛曲,以超度亡魂,这种“香花佛事”形式是牧原和尚所创。流行于客家地区,经过不断充实,演变,形成开光、行香、打莲池、打钹花、拜血盆、鲫鱼穿花、度孤、打关灯、拜红门忏、拜诸天等整套节目,在梅州还产生了专门做“香花佛事”的斋,“斋”是即出家又不削发的“尼”。梅县先贤梁伯聪先生在1944年写的《梅县风土二百咏》中,有一首描写“斋”做香花佛事的诗,诗云:“循行无复旧规模,竟以亲丧讲乐娱。等取腥膻招蚁附,大家来看靓斋姑”。
"xg$E&0#O  
 距今一百多年前,梅县湾下一侯姓门徒将“横山堂”教义传到泰国,创建了龙福寺,六传至原籍兴宁的彰慈大师石善光,使“横山堂”教义又有新的发展,何南凤一直被其门徒奉为本师,泰国现已七传至释提尊。
  有一次,李二何从京城回程乡,与何南凤相聚于梅县西岩寺。李二何劝何南凤还俗当官,但何南凤说什么也不肯答应,最后两人商定,用对句的方法决定输赢,输的要听从赢的。
  △李二何出题为“良马”。
  何南凤念:“良马难侍昏神之主,”
  李二何对:“大鹏专寻高岭为家。”
  △李二何出题为:“昼”。
  何南凤念:“昼无役夫苦劳,为僧为好,”
  李二何对:“夜有伊人好梦,还俗不差。”
  △李二何出题为“香”。
   何南凤念:“香烧不燃之味,”
  李二何答:“茶煮无色之泉。”
  何南凤问:“岂能不染”
  李二何答:“依旧香存。”
  △李二何出题为“明月”。  
何南凤念:“明月清风里,何知有我?”
 李二何对:“高山流水间,自有知音。”
   △李二何出题为“地”。
  何南凤念:“地僻山高,常引烟霞为主客,”
 李二何对:“林深市远,只凭花草记春秋。”
   何南凤一笑,说“多蒙指教,正合贫僧之意。”李二何讪讪地说:“是我匆忙说漏了嘴。”原因是李二何最后一句,是说隐居深山的乐趣,所以何南凤说正合吾意。李二何输了,只好走人。何南凤赢了,仍然做他的和尚。
  清朝顺治初年,江西门人敦请牧原大师何南凤去江西普济寺任方丈,这其间,他创立了“横山堂”教义。并兼任兴宁罗浮北山殿祥云寺住持,他在祥云寺题了一副上联,联云:“南凤飞来两翼东西朝北殿。”只有上联没有下联,据说至今无人能对出理想的下联。这期间,还写有《罗浮庵》诗:“山城高层处,远胜立招提。沙白川为带,烟青峰作帏。定中闻远鸟,坐处见瑶池。每到南屏静,亲人月色低。”《游和山岩》诗:“不以岩为胜,盘旋静气多。端居已稳密,远眺更森罗。泉脉知独异,山名喜气和。惭予云水久,卅载始重过。”《游龙川霍山》诗:“浪著芒鞋到处游,乡间佳境足方投。已讶石塔凌云起,更喜瑶池绝顶流。方广大岩狮子口,玲珑异穴天龙头。谁怜墨客登临少,佳句蓝乔孰匹休”。
  他有一个怪脾气,不许妇女入寺烧香,认为妇女入寺容易惹起是非,他在江西普济寺门前曾悬挂告示,明令禁止。有一次,一个妇女为子烧香祈福,因她从未到过普济寺,不知寺规,也不识字,突然闯入参拜佛祖。南凤心里不高兴,见妇女手中握有白扇子,便说:“女施主白扇很好;但上无字画,未免欠佳,能否让老僧在扇子上题写几个字?”妇不知情,便说好,南凤便题上七律诗一首,诗云:“良家妇女善规模,来我寺中有甚图。贞节妇人天下少,至诚和尚世间无。烟霞山客非寻乐,风月禅关勿误趋。愿汝回家安阃内,千金珍重玉人躯。”诗句是劝告妇人善自珍重,勿到寺中烧香,纯是一番好意。妇不识字,归告其夫,夫读诗大怒,将扇扯得粉碎,大骂其妻为无耻贱妇,拿棒乱打,妇女不知扇上写着什么厉害言语,含冤莫白,当晚悬梁自尽。其夫欲与牧原大师吵闹,但转念大师名望甚高,而且题诗纯是出于好意,劝告妇女珍重,只好忍气吞声。牧原大师闻知十分懊悔,自责不已,自言一生清心洁骨,足登佛堂。今误伤一命,恐堕罡风地狱。便斩下一指,发誓今后不写一字,不发一言。
从此,南凤自知日子不长了,他终日兀坐,形容枯槁,他64岁时,焚烧诗文稿,于正月二十四诞辰,作偈语云:“卦数已周,胡云不寿。小事已了,胡云不就。检点生平,实大漏透。晚来收拾,亦复何有?只有一张红叶题诗,放于御沟,流向千家万家门口,不知落在何人手?咄!自是拙丑。”这是他自己的生平总结。同年六月朔日又作偈语云:“病无自性身亦然,到身亡是业缘。业缘果报无回避,道人不做病居积。病中有个不为底,和病看来亦格历,寂寂寥寥是我家,谁能更仞无生国。”同年六月初六日,牧原和尚沐浴更衣,于蒲团坐化,颜色如生,四方名人绅士闻讯前来吊唁者络绎不绝,俱肃然起敬,都说牧原已成佛,不必殓葬,即漆上真金以作生佛,至今香花供养。另一种说法是其门徒印致建一座塔于普济寺,
塔内安葬了牧原和尚骸骨。
 兴宁门徒闻知,赶快派人到江西普济山,取回牧原和尚的指甲,头发和他用过的法器,葬于神光山麓曹源寺侧,也叫“圆寂塔”。兴宁进士曾玉峰和天台禅师宏储,都撰记刻石。牧原和尚好友、梅县前明翰林学士李二何闻讯,特为江西普济
寺写一碑记,叫《牧原和尚塔志铭》,文中总结出牧原和尚的五个宏愿,序文太长,现谨录其铭:
  东来和尚西去普济,有来有去倏散倏聚。
  无去无来谁根谁蒂?非空非色作何了义。
  靡首靡尾谁为涯际,雪满西岭卧起如意。
  月出东山光明无二,牧原和尚归休其地。
  花发鸟啼行吟悦意,雨霁天晴见身出示。
  莫知其来谁识其去,真耶幻耶不可思议。
  后来,有许多名人题字题联题诗,赞扬牧原和尚何南凤。有清朝名士题江西普济寺“慈悲龙虎”四字,字形虽佳,可惜不知所云。兴宁神光寺、曹源寺题咏
不少,选录如下:清朝胡晓岑题神光寺楹联:“牧原和尚以儒门堕禅宗,示兹病骨招提,泡幻何如归寂塔;  庄渠先生本学道为己任,悟到古榕塔院,风流犹溯大观亭。”胡晓岑题曹源寺楹联:“五宗更辟黄山,行脚历半天下而遥,老悟指归求净业;  一塔可馀白骨,定力在卅 九年以后,谁教因果说来生。”胡晓岑诗:“牧原古塔暮烟遮,闻说先生早弃家。普济归来魂自在,江山风月老袈裟。”清朝张镜清诗:“游到牧原避俗乡,山川犹是古齐昌。钵传世外风云尽,雨化亭中日月长。数卷真经参上乘,一间宝塔异寻常。功名宝贵休相问,惟有南无两定香。”清朝胡近礼诗:“看花入洛事曾传,行脚东南历几年。塔认牧原何限恨,一磴半石好参禅。” “五宗妙法黄山辟,一塔荒魂古藓微。回首牧原心自在,山河泡影孰知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08126561号-15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4/28 06:07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