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梅汕高铁通车,引来了众多非议。什么跟大兴宁无关,大兴宁不需要这个高铁,甚至把它上升到地域攻击……如此狭隘的胸怀,自我认知的奇葩,想想能有多大发展?在高铁的规划上,梅州其实有好多条高铁会陆续建设。
1、梅汕高铁。作为梅州到深厦铁路的接驳支线,现已建设完成并通车,它只是接驳线而已。
2、双龙高铁,即福建龙岩至广东龙川的“双龙”铁路,在梅州途径蕉岭县、梅县区、梅江区、兴宁市、五华县。
3、其他的比如广梅高铁、梅广湛高铁、杭广高铁,以及近期公布的赣梅高铁等等。
对于高铁来讲,同一站点可为不同线路的共同站,所以再多高铁线路,无非就是高铁站而已,站通了,至于干线还是支线这些,只要接驳了就能通,都不是事,只是先建还是后建的问题。
在兴宁吵得最凶的双龙高铁,其实说白了只是利益的争吵,都想让自家的地成为征收对象而已,有生之年当当拆迁爆发户,少奋斗几十年。
不管是梅汕高铁,还是双龙高铁,或者其他几条预备建设的线路,那都是全国高铁布局里的一部分,建设也是铁总安排,地方政府并无决定权,顶多就是提供配套服务(这也得铁总决定了之后,地方政府才有配套的份),所以拿这个去进行地域攻击,其实是很无知的事情。
况且,大家口口声声的梅县,严谨点说,梅县区人民政府可不背锅,大多数的人,都只是简单划等号,认为:梅州=梅县,这又是很无知的事情。这就好像说“中国=北京”,“广东=广州”一样。
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程乡、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就归为一起,定名:嘉应州、嘉应五属。(长乐即为今天的五华,镇平即为今天的蕉岭)
解放后至今,梅州全境先后使用过 兴梅专区、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梅县专区、梅县地区等名称,统管梅县、兴宁、五华、平远、蕉岭、大埔、丰顺共7个县。
1988年起,广东全面实行地级市管县机制,梅县地区就改名为梅州市(地级市建制),同时将历来梅州全境的”州府治所之地“就被划出新的行政区:梅江区
自此,梅江区就是梅州市政府所在地,市直辖区,城区范围俗称”梅城“。
自1988年后,三十多年来,行政管辖地域上没什么变化,主要也就这几个:
1、在1994年兴宁县撤县设市为兴宁市,属县级市,县级市实质还是县,只是发展重点有所不一样。
2、2012年底,梅县西阳镇划归梅江区管辖,这也是唯一的产生地域管辖关系变化的镇
3、2013年底,梅县撤县设区为梅县区,成为梅州市第二个市辖区,原梅县县城(华侨城和新县城一带)因与原梅州市区(江南、江北)挨在一起,并称”梅城“,即梅州城区。
所以,从上可知,梅州≠梅县;梅城≠梅县;梅江区≠梅县。但是三十几年来,我们大家的叫法就是这样的,梅州=梅县;梅城=梅县;毫无梅江区的概念,或者认为梅江区是梅县管辖。
其实,梅江区跟梅县区的关系,也是兄弟县的关系,就像兴宁市跟五华县一样。
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蕉岭/大埔/丰顺/五华5个县),即:5县1市2区,共8个县级行政区。
市管县体制,一直以来都有地域对立:
1、作为大局层面讲:省-市-县-镇-乡,这是分层治理的架构。建立地区性的中心地域(地级市中心)有其必要性,集中本地域优势资源,共建地级市中心,再以地级市中心服务本地区全境,不至于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得跑去省城。
2、作为基层市民来讲,就总觉得优势都被地级市中心拿走了,自身没优势了,这也就是时常有地域对立的根源。
简单例子就这样:你有1000万,我有1000万,他有1000万,想建个品类齐全点的超市来,但任何一个人的资金都建不成像样点的,那三个人合起来建个,上面定了说地点就建在他那,大家钱集中起来建,然后服务大家。结果,你觉得离你远了,好像跟你无关,不爽;我也觉得离我也远了,也跟我无关,也不爽;觉得最有利的是他,他最近。于是,你我与他之间原本是为了大家都好,如今就成了对立关系,争执不休。就是没想过:三个人分别去单打独斗,都建不成像样的超市,真要想齐全点的,三个人都得大老远跑去更远的超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