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丹人 发表于 2019/1/23 19:09
研究一下百年前男女服饰
呵呵,这个需要有点年纪的人来做比较好,因为我很少看过传统服饰,而且这方面的照片也少,希望有志之士提供些照片等素材,不过根据百年前的照片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年人的服饰来看,兴宁人的服饰与应该与畲族和瑶族的服饰有莫大联系,也就是说以现在人的眼光看,那是民族服装,跟傣族、壮族参加表演时的服装。不过很明显这些服装是非常简单质朴,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上年纪妇女的头盖,还有背小孩的背带,这些又说明兴宁人与传统的畲族有一定的区别,因为畲族是意思就是刀耕火种的山民,妇女背着小孩耕作应该是常态,但男性应该是渔猎和耕种,而不是懒惰与崇文。 所以总体的状况应该是女性服饰接近少数民族,男性服饰与一般汉族无异,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跳出来,其实这个问题一百年前罗香林先生那批“客家人”致力于发明“客家人”这个概念并证明“客家人”是汉族的分支。这也很大程度说明当时广东的其他族群对“客家人”的汉族身份有不同意见,才会有这个证明,以至于出现多次“客家人”是从中原多次迁徙至此的说法,也有了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传说,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创造。一方面汉族本来就是创造的概念,是一群汉字文化圈的人在唐代后期开始创造的族群概念,用强大的征服了草原民族的汉朝来映射衰落的大唐,在唐朝鼎盛时期,唐朝人会以“唐人”为傲,“安史之乱”后则用“汉”来比照追思。宋的军事相对弱势更加剧了“汉人”,这个汉字文化圈的人群的成型,也就是说汉人一方面的文化概念,另一方面是与周边族群相对而创造的群体,这是一个开放的族群,不断吸收周边的人群,当然包括现在的兴宁人,所谓的“客家人”。 这也是为什么传统兴宁男性服饰与其他汉人无二的原因,因为男性读书,不断加剧对汉字文化圈的认同,加深对这个传统的认同,同时读书人群体是相对流动的群体,奇装异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服饰不断被同化,而传统兴宁女性相对固定在一定的活动区域,而且交际圈较小,因此传统兴宁女性服饰保留了较多原本传统色彩,因此研究传统服饰较多从女性服饰入手,而研究男性服饰的较少。另一方面女性服饰很大程度反映出兴宁人与畲族等百越族群有莫大关系。 |
|